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试水,但是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及时跟上。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必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与传统政府新闻发言人是否有区别,如果有又在何处?它在当前及其以后该怎样发展,应当承担起何种角色以及如何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对于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2.
运用DEA方法测算2004—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效率。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对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的影响并不显著,且呈反复波动趋势。根据我国分地区逐步推进粮食生产补偿政策实施的特征,运用双差分模型对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了其对粮食产量增长的政策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正面效应,但其长期效应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3.
《时代经贸》2012,(11):10
11月9日,山西省统计局对外发布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山西全省全年粮食总产量首次登上120亿公斤新台阶,比去年多产出5亿多公斤。秋粮是山西粮食生产的大头,对全省全年粮食总产量具有决定性影响。霜降已过,秋季粮食作物绝大部分已经归仓,山西省统计局表示,预计2012年全省粮食产量将再  相似文献   

4.
<正> 一吉林省是全国重点产粮区之一。近年来,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粮食生产和经营方面的问题以及由此而引出的财政乃至地方经济问题,愈来愈尖锐地显露出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粮食增产与财政负担加重之间的矛盾,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之间的矛盾,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与基础设施薄弱、服务体系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粮食生产资金需求与产粮区财力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一)粮食产量增长与财政负担加重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康楠 《经济》2012,(12):32-34
10月23日,农业部宣布,今年秋粮丰收已成定局,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之下,"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近10年来,我国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但是,"粮食九连增"同时也令人喜忧参半.据国土资源部资料,我国粮食产区重心逐步北移,主要粮食产区的持续保障能力堪忧.耕地是粮食生产之基,粮食安全不仅与耕地数量有关,更与耕地质量有关,我国耕地保护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6.
促进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平稳增长的对策措施曹宝明,李全根建国以来我国的粮食产量多次出现了波动。这不仅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给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制约粮食增长、引致粮食产量剧烈波动的因素仍然存在,如果没有粮食系统的政策调...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以1978—2004年中国粮食产量及其重要因素的时间序列为样本,对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主要受到单产提高缓慢、播种面积波动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自然灾害频繁等重要因素的影响。为提高粮食产量、促进粮食生产,首先应该提供一套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提高粮食种植效益,增加粮农收入是根本。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可能提高单产、稳定面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增强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和生产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赵之砚  金一泓 《技术经济》2003,22(8):F003-F004
<正> 粮食产量始终是关系我国政治、经济和生活的大事。粮食生产模型研究的是我国粮食总产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是一种从整体上研究各部门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在经济分析、政策模拟、经济预测、制定发展规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粮食生产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1.选择变量。根据我国的国情,粮食稳产、高产是一项基本国策,政府对粮食生产一直保持积极支持与鼓励的政策,所以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投入要素。在模型中选择主要投入要素作为粮食产量的自变  相似文献   

9.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粮食生产的状况如何?现存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等等,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鹏总理在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再次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问题的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已连续登上了几个新台阶,目前大体稳定在4500亿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最优加权组合建模,建立了粮食产量的最优加权组合模型,依此模型对粮食总产量进行了预测,以期为粮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不同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耕地资源稀缺,地区差异较大,如何根据不同地区粮食生产特点和优势,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分区指导粮食生产政策,对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地区粮食产量变动情况按照地区粮食产量及需求量,可将我国粮食产区分成三类: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主产区包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3个省(区);主销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7个省(区)(海南省数据从…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当前粮食生产的基础尚不稳固;粮食直补未能协调好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利益;我国粮食市场存在“政策型”波动现象;粮食市场风险还将进一步扩大。本文的分析重点是:如何加强粮食生产的基础,培育中间大商业组织,综合协调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目标并联、“二元”稳定的粮食政策结构以避免“政策型”波动,利用粮食期货市场解决订单农业发展的风险难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粮食主产区及其气候变化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考虑了各省较长时间段内的粮食总产量并划分出粮食主产区以反映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粮食生产的全貌,并分析了粮食主产区内的气候变化特点及趋势,以便为将来进一步评价气候变化对粮食主产区内粮食产量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质.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波动.从政策、农民、科技、生产条件等四个方面分析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通过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农业组织创新、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与水资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粮食生产科技等措施来提高粮食产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粮食安全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来看,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比提高粮食产量更为重要;我国应该适当扩大进口我国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以适度的国际交换来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效率;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是由粮食商品的特殊属性和经济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也是各国粮食流通体制变革的普遍规律;我国应在放开粮食收储市场的同时,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管理和宏观调控,以确保一个拥有13亿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粮食生产的多尺度及关联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湖北省1978-2011年时间序列的粮食产量基础数据,在对粮食产量时空尺度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粮食产量及其相关的9个变量的历史数据作为样本建立粮食生产灰色系统模型,分3个时段对粮食生产驱动机制进行阐析,以期为相关部门的生产决策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①1978-2011年,湖北省粮食产量波动起伏,总体呈上升态势,近年来波动趋缓;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及单产曲线的动态变化趋势不甚一致;湖北省34年时间序列粮食产量历史变化主要存在25年和16年左右的年代际振荡周期.②湖北省17个市(州)的人均粮食拥有量及年均增长率空间尺度差异明显.③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是湖北省粮食生产的三大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县域粮食产量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2000—2014年中国县域粮食产量和社会经济指标数据,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近15年来不同区域粮食产量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中国县域粮食生产格局的空间演变、分异特征及影响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近15年来全国粮食生产整体呈上升趋势,2004—2013年出现了粮食产量"十连增"现象,全国粮食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43%;粮食产量变化具有地形分异规律,九大农区中粮食产量比重较高的农区分别为黄淮海农业区、长江中下游农业区、东北农业区。(2)全国粮食高产县数量增加,粮食生产重心逐渐向东北偏移;粮食生产分布格局仍符合胡焕庸线分布特征,但西北部粮食高产区范围有所扩大。全国粮食增产和减产区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状态,且集聚状态不断加强,高高集聚区逐渐向东北农业区偏移,低低集聚区逐渐向东部和南部沿海偏移,中国粮食生产的地域分工更加清晰。(3)2000—2014年,影响全国范围内粮食产量分布的主要因素由人口和第一产业增加值转变为耕地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不同因素对粮食产量空间分布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外经贸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本刊讯(记者王玮,李莉)外经贸部新闻发言人苗复春最近向记者通报了我国今年上半年对外经贸发展概况、外贸体制改革及“复关”谈判进展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说,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了进出口全面发展、均衡增长的好势头。据...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稳定的耕地资源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河南省29年耕地资源和粮食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粮食生产和耕地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河南省人口的不断增长,耕地资源在不断减少,其人均耕地面积也在不断下降;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和单产极不稳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了隐患.最后,建立GM(1,1)预测模型,对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粮食产量、人均耕地等分别进行了预测.针对预测结果,提出了稳定、提高耕地资源和粮食生产的具体建议与对策,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