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各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的比例的动态计算和统计分析表明 ,市场化改革以来 ,中国粮食生产具有稳定的区域变化特征。计量检验显示 ,农村人均耕地资源与非农产业就业拉力是中国粮食生产区域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提示 ,中国粮食生产区域特征具有持久性 ,它对区域粮食政策和省区际粮食贸易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粮食主产区是我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主体,但其经济发展水平与粮食主销区存在明显差距.本文比较河南省和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差距,并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人均粮食产量对人均财政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较大,提出应建立更加有效的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利益平衡机制,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粮食产量变化的驱动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甘肃省1949-2011年的农业生产相关数据,采用小波分析和5年趋势滑动等方法对甘肃粮食产量变化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改革开放后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子;结合甘肃63年粮食总产量的历史数据,建立GM(1,1)模型,对甘肃省未来10年(2012-2021年)的粮食产量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①1949-2011年,甘肃省粮食生产在波动中增长;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产量及单产的曲线的动态变化基本吻合;在建国以来63年的时间尺度上,粮食产量变化主要存在38年、23年、15年左右的年代际振荡周期,其中38年左右和23年左右的振荡周期较强烈.②影响粮食生产的4个主要成分分别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灾害因子、生态保护及恢复和粮食生产成本.③粮食生产在2012-2021年将保持平稳增长的良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粮食生产的多尺度及关联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湖北省1978-2011年时间序列的粮食产量基础数据,在对粮食产量时空尺度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粮食产量及其相关的9个变量的历史数据作为样本建立粮食生产灰色系统模型,分3个时段对粮食生产驱动机制进行阐析,以期为相关部门的生产决策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①1978-2011年,湖北省粮食产量波动起伏,总体呈上升态势,近年来波动趋缓;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及单产曲线的动态变化趋势不甚一致;湖北省34年时间序列粮食产量历史变化主要存在25年和16年左右的年代际振荡周期.②湖北省17个市(州)的人均粮食拥有量及年均增长率空间尺度差异明显.③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是湖北省粮食生产的三大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土地资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文章建立了河南省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农民收入的VAR模型,并对三者进行了协整检验和脉冲分析,认为增加农民的粮食收入是进行耕地保护的治本策略;同时,在粮食连年增产的形势下,不可忽视对耕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粮食和耕地问题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成林 《经济地理》1998,18(1):91-94
1引言安徽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之一、全省土地面积虽仅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45%.但1995年耕地面积、粮食产量、油料产量、棉花产量分别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粮食总产量。油料总产量、棉花总量的4、52%、5.53%、8.52%和6.31%。安徽省是全国十大粮食调出省份之一。主要农产品商品量均具全国意义。与此同时、安徽省人口在继续增加、耕发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继续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客观分析安徽省粮食生产和耕地的历史与现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正确认识安徽省农业生产形势.实现农业大省向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应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粮食生产中,实现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承担着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但近些年在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的过程中,对耕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节水灌溉设施开发缓慢、粮食单产受生产资料成本上升影响较大。今后应节约耕地资源、建设生态化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科技利用率、加大粮食生产中生态补贴的政策力度,使吉林省的粮食产业在确保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实现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影响甘肃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从而使得甘肃省粮食生产稳定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甘肃省2004—2018年粮食产量及其10个影响因素的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和预测模型,对甘肃省粮食生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趋势预测,研究发现:(1)无论是在2005—2017年,还是在2018—202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化肥使用折纯量均是影响甘肃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2)通过对2018—2025年粮食产量的预测可知,在未来五年,甘肃省粮食产量是逐年增长的;(3)增加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促进农业现代化,是稳定粮食生产的必然选择;(4)由于未来几年化肥施用量仍然逐年递增,给粮食的绿色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因此,化肥的减量使用也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我国未来人口发展对耕地的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人均耕地持续降低及耕地质量普遍较低的严峻现状,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对我国未来粮食产量做出预测,运用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对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通过耕地人口承载力指数测度人地关系状况.研究表明:未来耕地生产产能增长潜力较小,人口持续增长,并在2028年达到峰值14.37亿人,2011年以后人口承载力指数大于1,人口超载.未来耕地将面临更严峻的现实,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格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10.
土地承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解析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徐州市当前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了2002—2009年间本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变动趋势;在分析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消耗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协整方法检验了粮食产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各变量之间的长期的均衡关系,提出确保耕地数量是提高徐州市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直接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丁文广  雷青  于娟 《经济地理》2006,26(4):636-638
文章对甘肃省87个县以及其中的43个国家贫困县的耕地资源指标和贫困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甘肃省耕地资源禀赋与贫困之间没有相关性。因此要解决甘肃省的贫困问题,保证粮食安全战略,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提高土地质量,发展生态农业,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片面扩大耕地面积不仅不能够提高粮食产量,反而会造成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问题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人口多、耕地少,粮食一直是国家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粮食也是农业发展和物价稳定的标志,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杭州市余杭区受耕地少、人口多、农业技术落后、农业收入低和储备制度不够完善等多方面制约因素的影响,用粮缺口比较大。只有从执行耕地保护措施、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施富农服务政策、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几个方面入手,才能保障全区人民的用粮需求,稳定本地区的粮食安全形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ESDA-GWR的粮食单产及其驱动因子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耕地面积扩展有限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粮食单产的区域差异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31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借助ESDA和GWR模型,结合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其经济发展类型,揭示我国粮食单产的区域差异及其驱动因子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999—2008年,中西部地区粮食单产的增产对全国粮食产量的贡献越来越显著,75%的粮食单产增长潜力较大的区域集中在中西部;粮食单产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各省域粮食生产重心发生移动,由传统的"东部为主"逐渐"北上西进",向中西部地区欠发达省份集中;不同区域粮食单产的驱动因素呈现为一种非均衡联动的局域性特征,化肥施用量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在两个时间断面中差异最大,1999年回归系数全为正值,而在2006—2008年出现负值,这表明部分地区化肥对粮食单产的边际效应已经达到递减阶段。因此,应结合我国不同区域当前粮食单产的现状和驱动因子的效应机理,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耕地、化肥、电量等作为主要的农业资源,对农业的产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利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农业的生产效益。根据相关统计资料,采用资源消耗系数法对湘西主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在时间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湘西耕地资源总的消耗系数随时间推移而下降、但化肥资源、电量资源、机械资源的消耗系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各年份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发展极不平衡,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促进湘西主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政策性建议。(1)管理日趋短缺的耕地资源,关键在于保护耕地面积;(2)针对化肥资源、电量资源、机械资源消耗系数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关键在于增加使用有机肥、修复水渠、塘坝,增大传统自流灌溉。  相似文献   

15.
快速城镇化对山东省粮食生产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量耕地资源被城市建设占用,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农业水资源紧张态势日趋严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这些都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要协调好城镇化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关系,合理规划城镇用地,以保障粮食生产及安全。  相似文献   

16.
伴随中国工业化的推进,中部地区为我国粮食安全承担了大量的责任。要确保中部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必须在中部地区工业化的进程中使耕地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应该顺应当前农村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进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推进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土地流转合并。  相似文献   

17.
近50年湖南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熊鹰  王克林  郭娴 《经济地理》2004,24(5):653-656
湖南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在全国农业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耕地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全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态势。文章利用1949-1999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了湖南省近50年来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地域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50年来,湖南省耕地总体呈逐年下降态势,且区域变化差异明显;其中经济发展、社会系统和科技进步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8.
2020年中国人粮关系情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耕地、复种、粮作比例、播面单产、人均消费需求等不同条件组合,讨论不同情景下中国分县的粮食产量和人口承载力,向国家层面汇总,对2020年(全面小康)中国人粮关系的未来前景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不同情景下中国人口—土地—粮食的互动关系,为中国人粮关系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耕地、复种指数、粮作比例和播面单产组合下,我国2020年人口承载力在9.28亿人和16.96亿人之间,不同的生产经营和消费方式对中国是否能实现人粮平衡具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出路有三条,一是增加产量,二是适当进口,三是厉行节约。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中国又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而粮食生产又离不开土地和水,节约粮食就等于节约了土地和水,应在全社会大力开展爱粮、惜粮、节粮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基尼系数的耕地保有量分配优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琳  陈逸  张群  叶晓雯  张燕 《经济地理》2012,32(6):132-137
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我国政府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不能突破,但未提出耕地保有量在各个地区如何进行公平分配。针对此问题,借鉴基尼系数,构建我国耕地保有量公平分配的优化模型。以2010年各省(市、自治区)的耕地保有量公平分配为例,利用各地区现有耕地面积数据,选取各地区人口、二三产业产值、粮食产量、农用地面积、水资源总量、≥10℃年积温、太阳辐射作为指标,结合各地区粮食自给率与后备耕地资源,构建基于基尼系数的耕地保有量分配优化模型,利用Lingo软件求出模型最优解并结合GIS技术绘制各地区耕地面积增减比例图。根据优化后耕地面积增减量占现有耕地面积的比例,我国各地区耕地面积需要调整情况可以分为五类:耕地削减区、耕地保持区、耕地小幅度增加区、耕地中幅度增加区、耕地大幅度增加区。结论表明,基于基尼系数的耕地保有量分配结果既公平又可行,可为耕地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