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承父业     
我的父亲是个任职多年的村会计,是他教会了我打算盘,也是他让我明白了为人处世,还是他使我踏上了会计之舟,成为现在的一名经管干部。回想起来,父亲的算盘打得又准又快,他的所作所为是我做人的榜样。父亲从上世纪60年代就在生产队当会计,一干就是20年,记得在70年代初期,队里分粮食算工分,年终决算收益分配,父亲忙前忙后,可当时并不为全体村民所理解,因为那时还没有财务公开制度,有的村民认为父亲业务精,更容易“搞鬼”,便捕风捉影到公社告状,公社一连查了8天,但一点问题都没有,这样一场风波平息了。80年代,我高…  相似文献   

2.
父亲与算盘     
我的父亲是一名会计,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会计。大约在二十多年前一个金秋季节,刚从部队复员的父亲便匆匆走上了这条说起来轻松,干起来却又不乏繁杂的道路。父亲有一把很旧的算盘,我也不知道它究竟有多少年头了。朱红的算盘框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被刻上了无数道长长的裂痕,仿佛时时都在向我们展示它的古老,它所经历的辛酸。算盘的梁是一根根乳白色的东西,父亲说那是鸡的肋骨,我不相信。有一天,我趁父亲不在家,偷偷地用小刀割下一小块仔  相似文献   

3.
从能辨认算盘的那天起,我家的墙壁上就挂着一把虽破旧但中间几排珠子却又整齐又光亮的算盘,常看到当了多年村会计的父亲从墙上取下算盘,慢慢地戴上老花镜,小心翼翼地拨动珠子,动作是那么地迟缓,嘴里还时不时地冒出几句口诀。尽管没能实现“算盘一响家增钱粮”,但从母亲欣赏的目光中,我觉得父亲有多么的了不起,毕竟那时家里有算盘的没有几家,能打算盘的又有几人呢?后来,我从学校毕业分配到一个穷乡僻壤的乡镇担任农经干部。当乡政府文书非常歉意地领我走进办公室兼宿舍时,映入眼帘的是空荡荡的屋子,唯有一把缺齿的老式算盘斜斜地挂在墙上。我…  相似文献   

4.
我的会计梦     
在我很小的时候,常跟父亲到村办公室去,看到本家叔叔坐在桌前,桌上放个算盘,手指在算盘上拨来拨去,不停地忙碌,在当时的年代,在一个孩子的眼中,那只算盘根本就不是一件计算工具,而是一个漂亮的高级玩具,于是回到家里,便哭着闹着甚至不吃饭也要一个“高级玩具”。那时农村的经济  相似文献   

5.
盘算情缘     
与算盘的缘分得从我过第一个生日“抓周”时说起.那天刚满一周岁的我从父母精心放在面前的一大堆东西里一把就抓起了算盘,父亲很高兴。说这预示着我长大后会做会计——这在当时可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自此,我就和算盘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正1978年高中毕业后,我回到大队小学当民办老师。两个月后,要教学生珠算,可学校没有那种可以挂在黑板上演示的毛珠算。校长说:"一把毛珠算要上十块,学校哪里买得起,你自己想办法吧。"我能想出的办法就是借用父亲的算盘。父亲是生产队会计,他有一把打得噼里啪啦响的算盘。有一天,我正在给学生上课,父亲找到教室门口要我把算盘给他,原  相似文献   

7.
也许今生与会计这一职业有不解之缘吧!继父亲当了一辈子村会计之后,如今我竟子承父业,也做了一名村办企业的主管会计。一家子相继出了父子两个会计,令许多人羡慕不已。这时,凡认识我们父子的人都会亲切地称父亲为“老会计”,称我为“小会计”。小时候,父亲挑着油灯在方桌上噼里啪啦地打着算盘算账时,我就会好奇地手托双腮,专心致志地看父亲如何做账。时间一长,耳濡目染,我脑袋瓜里便向往起将来有一天也要做一名会计的念头。以后,随着文化知识的日益提高,我不甘心在一边当“旁观者”了,有时我也加盟进去,帮助父亲打算盘进行核对,抄录、填写…  相似文献   

8.
正一次在整理各种证书证件时,又看到了那熟悉的珠算技术等级证书,勾起了我对算盘往事的回忆。记得小学三年级学习算术,老师让带算盘,父亲拿出了他经常使用的那把又滑又亮的,比我书包还大的算盘,母亲找了根布绳子在框子上系好,  相似文献   

9.
20年前,我还是中学生.一场意外事故,父亲离我而去,结束了他32年的会计生涯.组织上在清理他的财会账本、凭证时,一目了然,清楚明白,人去了,并没有给村集体带来财务上的混乱,一把旧算盘、一个黑漆木柜整齐地放着各类档案,公社领导亲自主持了追悼会,人们默默送走了一个正直的老会计.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印象     
我的父亲是一名农民,更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会计,他今年已经61岁了,曾先后与七任支部书记共过事。父亲仅上过几年小学,由于他写有一手好字,打得一手好算盘。因此后来会计的工作似乎自然而然地落在父亲的肩上,这一挑就是四十几年。小时候,我为父亲是一名农村会计而自豪。因为比起同龄人我要幸运得多。我不但可以玩算盘和账表、印泥,而且父亲每次去外地开会或者到乡里交账回来都会给我带几块糖果。父亲常对我说:“你呀,不能乱动我的账表,那里面有上百万元的资金账,是集体财产呢”。因此我对父亲的账表在心灵深处开始萌发了一种真正的神圣感…  相似文献   

11.
算盘情缘     
与算盘的缘分得从我过第一个生日"抓周"时说起,那天刚满一周岁的我从父母精心放在面前的一大堆东西里一把就抓起了算盘.父亲很高兴,说这预示着我长大后会做会计--这在当时可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自此,我就和算盘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前年,正当我们为乡镇机构改革减员后每人要管理十几个村账务而发愁忙不过来时,镇里投资为我们农经站购置了一台电脑,实行村级财务电算化管理。自那时起,我们农经站两名会计通过培训,学会了运用电脑记账,不仅能轻松地管好27个村账务,而且还额外管理了3个企业的账务。记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候,我父亲担任生产队会计,他拨弄算盘记账,称得上操作能手,记一个生产队账务,一年下来也要花费不少时间,还得经常赶“夜车”突击。八十年代后,我到农经站任会计,日常工作已用上计算器,记账运用“加减乘除”,不再为背不熟算盘计算口诀而“抓耳挠腮”。由算…  相似文献   

13.
我特别喜爱凋落的梧桐叶。片片黄叶随风起舞,这是它恪尽职守后,最后把爱献给了土地。我父亲就是这样一片叶子。父亲在粮食战线干了一辈子,退休时J资才48元。父亲在一个偏远的山区粮站L作,我6岁的时候,他把我带去作伴,印象中父亲常常是一手打算盘,一手磕磅秤的收粮食,桌上的小马灯照亮。有时我早上起来,看到小马灯仍亮着,我就知道,父亲又是一夜没合眼。我们家姊妹多,全家so人,靠父亲30元的工贫养家糊口,日子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家里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也许是越穷越金贵,父亲从没打骂过我们,即使是因为生计所迫在他最,…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算盘     
父亲离开我们整整五年了。每当我想起父亲时,就望望墙上挂着的那磨得发亮的算盘,仿佛父亲坐在桌前,戴着老花镜,在昏黄的灯下,手指灵活快捷地拨弄着算珠,那清脆的响声,伴随着我们全家人入睡。父亲从50年代中期就干上了村会计这行,仅有小学文化的父亲,拜师求学,刻苦认真,以他的悟性与聪明很快胜任了此项工作。在计划经济的年代,父亲可谓是“红极一时”的人物,常有村民为布匹、粮食等分配问题而询问到家,他总是百问不厌。数字小的,只用口算答复;数字大的,他就请出算盘,三下五除二,算得一清二楚,令上门的村民点头佩服。那…  相似文献   

15.
会计情缘     
我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村会计。小时候,我觉得父亲的职业很伟大、很高尚。每当父亲在家中算账时,我便扒在桌子旁边看得出神,只见父亲紧皱眉头,口中念念有词,手指飞快地拨着算盘。我当时想,要是我会打算盘,那该多美呀。在高考填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财会专业。如愿以偿后我便努力学习会计和计算机知识。因我的名字和“账簿”音相似,同学们便叫我“账簿先生”,我的心里美滋滋的,看来我和会计真的是有缘分。毕业后,我在乡农经站从事会计工作,这时才发现村级会计与企业会计、商业会计有很大的不同。我便向站里同事们请教,向书…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家居中,客厅沙发是不可或缺的家具之一,许多人对客厅沙发的要求也相对较高。通常客厅沙发会依据空间的大小,有5件、6件、10件或11件等不同组合。目前.书卷沙发、象头沙发较为常见,其基本风格是清式款型。本期介绍一组条纹乌小10件套书卷沙发,其整体格外隽水耐看,具有相对的厚重感。我同古代家具装饰,在用材上讲究的是优良木质;在装饰工艺上,其内容均取了大自然的万物,如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山水树小、天上人间,将丰富的想象与美好的寓意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17.
我的叔叔有一把牛角算盘,他十分珍惜,自他工作时起,这算盘已跟随他大半辈子至今。他是一名普通党员,大集体时任过生产队会计,因为他工作认真负责,公私分明,群众称他是“铁算盘”。记得我小时候,经常到叔叔家串门玩,总看见他家的土墙上除贴满了他的奖状外,还挂着那把算盘。虽然屋里一些家具已落满了灰尘,但是那把算盘显得十分光亮干净,没有半点尘土。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总能从隔壁叔叔家传来清脆悦耳的算盘声,那时间,他家是一方禁区,不管是我还是谁家的孩子去玩,免不了要受他白眼,一律哄之门外,因为怕我们这群玩皮的捣蛋鬼会撕坏了他的账本,弄…  相似文献   

18.
我们就像吉普赛人,几乎年年搬家。父亲总是能够找出许多搬家的理由,比如调换工作,房子太小,邻居素质太差,或是离城镇太远。父亲的这些理由一出来,母亲、姐姐、弟弟和我就得开始收拾了,通常忙上好几天,最后,把乱七八糟的东西扔上汽车,搬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她象一把默默无闻的铁锁,在财务岗位上一锁就是整整三十三年。一万二千多个日日夜夜,不算长,也不算短!每时每刻都与算盘各类帐表,票据和枯燥无味的阿拉伯数字结下拆不散的“情缘”,她就是陈国藻。(一)1945年1月,陈国藻出生在建始县业州镇肇星楼路一个小店员家庭,父亲  相似文献   

20.
晚上七点半,村支书看完“新闻联播”后,把自己深埋在沙发里的屁股抬了抬。一仰头,他看见电视柜上有个塑料袋。 “哪来的袋子,装的啥?”他点上一支烟,朝厨房里正忙着收拾碗筷的老伴问道。“擦黑儿时老王头送的,说还有封信。他放下就走了,俺没撵上……” “这老王头,又打啥主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