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利用11个省、市、自治区农调队抽样调查后公布的1396户失地农民生存状况的数据,对东西部的失地农民占地前后的收入、消费和就业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东西部失地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存在差异,并存在一些共同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建议各级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改革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合理有效增加征地补偿,赋予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大力快速发展第二三产业,建立灵活有效就业机制,以提高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并推进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安市碑林、雁塔、未央三区600户失地农民生存状况走访及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失地农民存在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改善及解决对策,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引导农民自主创业等。  相似文献   

3.
文晓波 《乡镇经济》2008,24(10):20-24
文章通过对重庆市5区2县446户的抽样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重庆市存在征地程序不透明,征地补偿标准过低,社会保障体系残缺,遗留问题较多,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建议通过规范细化农地征用程序、建立合理有效补偿机制、赋予农民土地产权地位、健全有效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灵活有效就业机制等措施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浙江统筹城乡发展对广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分析广东省统筹城乡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从如何保障被征地农民生活、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改善山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间实现资源共享等六个方面归纳了浙江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并从中得出了几点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郑涛 《北方经济》2012,(12):2-4
当前,我国失地农民的经济利益诉求在各种利益诉求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根据对2003年国家农调总队调查结果和2012年十七省地权调查报告的解读,我国失地农民的经济利益诉求主要涉及生活水平、就业、社会保障、征地补偿、安置费用标准的确定和发放、土地出售所获收益的合理分配及对低成本生活方式的选择。针对失地农民的经济利益诉求,应当寻求有效的途径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郊区失地农民数量逐年递增,而城市郊区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同时,也失去了基本的生产、生活和就业保障。因此亟待为失地农民建立安全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对征地保障四个阶段的总结,发现正在进行的有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实践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文章提出构建新型的失地农民保障体系、实现与现行保障良性对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民在征地补偿、就业与再就业、社区生活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增强失地农民的政治参与,通过构建失地农民团体、村民委员会和乡镇政府三位一体的参与式民主模式,能有效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表达和落实,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也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失地农民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键在于失地农民能否顺利就业,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郊区失地农民数量逐年递增,而城市郊区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同时,也失去了基本的生产、生活和就业保障.因此亟待为失地农民建立安全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对征地保障四个阶段的总结,发现正在进行的有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实践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文章提出构建新型的失地农民保障体系、实现与现行保障良性对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蒋礼文  文晓波 《特区经济》2007,219(4):138-139
本文利用16个省、市、自治区农调队对1921失地农户生存状况的抽样调查后公布的数据,对东、中、西部的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收入、消费和就业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只有部分失地农民顺利地、合理地离开了土地,获得了从事非农业工作的机会,收入和消费同步增长,生活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大部分失地农民面临收入和消费减少,生活质量下降、再就业困难等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俭 《开放导报》2012,(2):72-75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失地农民没有得到土地市场化的增值收益、就业难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原因有土地管理和征收制度存在缺陷,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要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必须让失地农民参与分享土地市场化的增值性收益,建立有效的就业保障机制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失地农民分享城乡之间均等的公共产品供给,实现城乡兼顾的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12.
农地非农化的利益集团及新的农地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霞 《科技和产业》2006,6(12):9-13
本文将农地①非农化过程中的不同利益主体划分为地方政府、农民、用地单位。通过对这三者的行为目标及其损益进行分析,认为导致征地纠纷的内在根源是不合理的农地产权制度,并为此提出了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与失地农民就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征用面积越来越大,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怎样保证农民失地不失业,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又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失地农民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为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取贵州省站街镇为研究对象,对目前工业征地造成的失地农民的生存现状以及征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发现:工业征地造成少数农民再就业而多数农民闲置在家;失地农民事前征地信息少,事后常发生多主体矛盾;工业用地造成资源污染,农民生存环境恶化。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信息完全化、补偿金社会保障安排、刺激就业积极性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对策措施来解决失地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娅凤 《特区经济》2008,(5):186-187
本文试图在揭示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受损进行实证分析,并力图提出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有效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吕小锋  朱政  王田富 《南方经济》2020,39(2):108-127
征地后农业收入及土地权益的减少会阻碍农户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但征地补偿的存在可以扩大农户生产经营的可选集,为持续提高农户家庭经济水平,促进农村减贫提供了必要前提。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中2013年的农村住户数据,文章设立了以家庭财富为基础的农户经济水平的衡量指标,并建立三元联合分布计量模型,在处理了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征地和征地补偿对农户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征地过程中减贫效应起主要作用,征地能够显著增加农户财富,促进农村减贫。征地的减贫效应存在异质性:征用宅基地形式下的减贫效应最为显著,征用耕地时效果则会下降;不同补偿方式下的减贫效应存在差异,资金补偿和非资金补偿组合下的征地减贫效应最强,而单独资金补偿的减贫效应最弱;征地减贫效应在东部地区、市场化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及高财富农户中更加明显。处理效应结果表明资金补偿和非资金补偿的组合能够为农户带来最多的财富收益,具体为233578.8元。最后文章还检验了征地的影响机制,发现征地补偿是征地减贫效应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但不是唯一途径,补偿在征地的减贫效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效应所占比重约为59.5%。文章结论表明政府征地不仅有助于国家现代化建设,还具有促进农户减贫,推动农村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浙江的证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浙江省11市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对建设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内容和类型、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提炼与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政策性建议。浙江省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对推进城市化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浙江的经验也为其他省加快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家征地补偿依然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使农民不能参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能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我国目前发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粗放利用,低效、浪费;吃子孙饭,透支未来;发展成果不能共享,利益分配不公,社会矛盾日渐突出。这都与现行征地制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转变发展方式,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根本上改变现行征地制度。  相似文献   

19.
李奋生 《特区经济》2012,(10):235-237
在我国城镇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地方政府以公共利益为由,低价征用农民的土地;以情况特殊为由,违规征用土地用于非农建设;以集中土地招商的形式,强迫农民土地集中流转;土地出让金及税费高,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难等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问题。为了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需要适时修改土地管理相关的法律,加快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立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增加违法成本;确立以市场价值作为征地补偿的依据,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加快土地确权,明确农民土地产权;加强土地督察工作,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及普法工作,提高农民依法维护土地权益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