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联合国公布的造成人们死亡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有十种:台风、地震、洪涝、雷暴、龙卷、暴风雪、火山爆发、热浪、雪崩、滑坡泥石流、海啸。1947年—1980年间共夺去了121.3万个生命,平均每年死亡35676人(见  相似文献   

2.
农业自然灾害虽然不单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但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却是十分惨痛的,远远超出一般的经济行为。笔者试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对这一问题作些研究,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农业自然灾害的经济特点和态势 农业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灾、旱灾、风灾、雹灾、冻灾、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地裂缝、海  相似文献   

3.
山区的含义,一般指以山地或丘陵地为主的地方。云南山地为94%,是一个山区省。对于云南这个庞大的山区,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生态问题,干旱就是其中之一。一、山区干旱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自然灾害是经济生产的障碍,频繁的自然灾害必然带来经济生产的损失。在云南,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泥石流和干旱,泥石流存在于局部地区,干旱却遍及全省各地而成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甘肃舟曲泥石流、四川泥石流接二连三的发生,牵动着全球华人的神经,大家都在为灾区祈祷、加油并奉献爱心. 祈祷的同时,我一直在反思,地球怎么了?为什么天气愈发极端?为什么自然灾害比比皆是?或许,我们可以用"天灾"来对此一一解释,但"天灾"与人类的活动有多少因果关系?我想,这是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应该好好反思的问题,尤其是对企业家来说,更应把此放在企业战略的高度来看待.  相似文献   

5.
人类曾一度想成为自然的主宰,而事实证明,一次次的自然灾害让人类清晰认识到自身的无力与无奈。人类和自然界不是谁主宰谁的问题,而应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生。所以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类要保护资源、保护森林,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巨灾频发的国家,几乎每年都发生多次重特大自然灾害。如今年,南方水灾还没有平静,甘肃舟曲的特大泥石流又接踵而至,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灾害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伤痛,也促使我们进行反思。新的灾情下,传统的灾害救助制度越来越凸显出它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韩俊魁 《经济》2011,(6):32-35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破坏,进而使灾区可持续发展进程暂时中断甚至大幅度倒退。随着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参与自然灾害回应非政府组织(下称"NGO")的数量及投入款物规模快速增加,其涉足的救援领域以及救援方式呈现出多元化样态。而且,水灾、凝冻、地震、泥石流、旱灾等不同自然灾害中,均出现大量NGO的身影。NGO也经历了从以前的零星规模、单打独斗、被动、懈怠回应到数量众多、联合奋战、主动、自觉回应的转变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NGO在减防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成为大量公民参与的组织化管道,是慈善爱心人士、灾民以及政府之间的重要沟  相似文献   

8.
以甘肃省舟曲县为例,分析了8.8泥石流灾害产生的自然条件,指出经济发展为泥石流灾害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条件,并选取相关评价因子对当地经济发展三大支柱农业经济、林业经济和水电经济进行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舟曲赖以生存的农牧业正是泥石流灾害产生的关键和主导的因子,林业经济的发展孕育了泥石流,而新的经济形式水电经济又为新的、更大的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因此,经济发展中不能只关注经济的增长量,更要关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诱发更多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9.
泥石流的发生、发展,通常是自然进程和人类活动共同引起的。一旦发生,淤埋村镇、农地,冲毁道路、桥梁,堵塞江河,直接威胁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开展对泥石流防治的研究,对控制灾害,保护环境,发展经济有着重要意义。一泥石流,是水体、泥沙和散碎岩石混合构成体,在其自身重力推动下产生的灾害性山体洪流。泥石流的形成,最直接的条件是:(1)有充分的固体物质补充;(2)有充分的水体补  相似文献   

10.
刘向群 《经济月刊》2009,(4):118-119
日本是一个灾害频繁的国家,由于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长期以来,火山、地震、海啸、台风、暴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给社会带来巨大破坏和灾难。多年来,日本政府从安全教育入手,努力培养国民的安全意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抗风险能力,将灾害带来的损失尽量减到最小。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一个灾害频繁的国家,由于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长期以来,火山,地震、海啸、台风、暴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给社会带来巨大破坏和灾难.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人类一直受着水灾、旱灾以及各种恶劣天气等诸多自然灾害的困扰。在这些自然灾害当中,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灾害,它给人类造成难以预料的损失,因此,对于建筑的抗震设计是一种必须的措施。因此,本文着重的探讨了在建筑结构中对于抗震的设计,目的是在地震中可以有效的保证建筑的抗震性,使得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可以在地震中得以有效的保护的同时,也保证国家的经济和各种设施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一、吉林省城市灾害的类型与特点吉林省的地理环境使其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频率高、分布广的特点,且以气象灾害为主,地质灾害次之。自然灾害的地理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东部山区低温冷害和霜冻较多,中部丘陵、台地区涝灾、雹灾较多,西部平原旱灾、风灾较多。灾害性地震多发生在东部山地与西部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部山地的个别地方泥石流也时有发生。近期的研究成果表明,长白山火山也将成为最大的潜在灾害之一。在这些主要灾害类型中,洪水与地震应属对城市构成最大威胁的灾害类型。吉林省水灾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过量的或长时间的大气降水,间接原因主要是局地地形和人类活动。由暴雨造成的江河洪水,受地貌因素的制约。随着流域下垫面性质的不同,洪水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洪涝干旱、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极端反常性气候等自然灾害的频发,自然灾害发生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破坏程度也在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基于此,中国各级政府就要适时构建科学的防灾减灾体系,而相较于中央政府而言,地方政府更直接地面对着灾害的考验。地方政府构建防灾减灾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地方政府在防灾减灾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基本事项。  相似文献   

15.
自然灾害经济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递增,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自然灾害经济学是一门“负经济学”或“消极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20世纪90年代,自然灾害经济学的研究逐渐深入,取得重要进展。自然灾害经济学为灾害管理提供了一系列的经济方法和手段,研究成果对政府的政策取向产生较好的影响,对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东川之患从昆明去金沙江要过东川。早就听说过东川泥石流频发、危害惨烈的传说,还听说过东川想筹建泥石流博物馆的消息,此类消息充满苦涩味,让你不知该怎么评说。一个地方建什么不好?建泥石流博物馆那真叫可怕,一听就吓人!乘车进入东川,空洞的印象就变成了实在的画图:山势陡起,少有绿色,群山一座座雄起,变得张牙舞爪,天地与山色皆变得迷迷蒙蒙呈灰色。凡山谷低处多有灰白堆积物,一滩滩形似喇叭口,状如拉稀物,那就是著名泥石流暴发后的遗物。多次暴发泥石流之荒山,就像一个被剥去皮肤裸露出筋骨血脉的伤残者,它们已失去自保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频发,损失巨大。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死亡69197人;2010年玉树地震2698人遇难;2010年8.7舟曲特大泥石流死亡1463人。另一方面,我国NP0(非营利组织)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18.
人类生存的地球,在这个原本寻常的年份,因为极端气候频频降临,变得极不寻常。 中国也不例外。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一边是高温炙烤,一边却是大雨滂沱,由此引发的干旱、洪涝、泥石流等灾害,一次又一次地将不同地方的无辜百姓裹挟其中,使成百上干个生命因此突然凋零。发生在8月7日晚上的甘肃舟曲泥石流,更是成为目前为止印证这一现象的近乎极端的事件。  相似文献   

19.
泥石流是产生于山区的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它是由暴雨,冰雪融冰等水源激发的,还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人口的增长及在山区进行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贵州望谟,一个人口不足30万的边远小城,因为一场持续的暴雨,造成了21人死亡,31人失踪。如果不是这场洪灾,恐怕很少有人认识和了解这座小城。而因为灾难让人们记住的小城,望谟不是第一个:地震让我们知道了汶川、北川、汉旺;泥石流、滑坡让我们知道了舟曲、关岭。一曲《小城故事》,让我们对小城安逸宁静的生活充满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