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黄成业 《新金融》2004,(8):41-43
一、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货币政策传导到实体经济主要通过两种传统渠道:货币渠道,也称之为利率渠道,以及信用渠道。持货币观点的人认为货币政策通过改变利率来影响实体经济。货币当局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卖出政府债券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债券的支付通过减少买方银行账户上的准备金来实现,这也减少了整个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数量。  相似文献   

2.
信贷政策传导机制,简而言之,是中央银行信贷政策意图传导到实体经济中以实现信贷政策目标的渠道。本的分析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货币因素影响实体经济;中央银行可以控制基础货币供应量和基准利率。  相似文献   

3.
虚拟经济繁荣与实体经济放缓具有共生性。资本管制放松、货币扩张与低利率条件下的金融化导致虚拟经济繁荣。金融化分层特征表现为:经济货币化和债务化加深、金融部门膨胀和非金融企业与家庭金融化。我国金融化特征包括:经济货币化程度高企和杠杆率快速攀升、银行业主导的泛金融部门膨胀、房地产金融化和非金融企业金融化。金融化并不能改变实体经济增长放缓的长期趋势,过度金融化反而对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造成多重不利影响。经济虚拟化和资本金融化的正向反馈机制和基于风险与收益的跨期选择决策机制可以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为金融化提供解释。西方各国金融化治理的关键在于打破垄断金融资本权力主导的制度框架。我国的金融化治理对策包括:宏观上控制信贷投放规模和有效区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货币需求,中观上控制房地产等泛金融部门膨胀,微观上加强对企业的金融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4.
范晓清 《浙江金融》2004,(10):13-14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描述了货币政策如何借助于货币冲击来影响实体经济的变动及其实施影响所依赖的路径(传导渠道),它是货币政策有效运作的基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资产价格渠道出现前后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传统的货币传导机制下,传导过程为中央银行→货币市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企业(居民).这里,商业银行处于关键地位.中央银行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首先作用于银行体系和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发展起来之后,出现了中央银行→资本市场上(资产价格)→企业(居民)这样一种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疆金融》2013,(1):99-105
<正>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货币供求,作用于实体经济的具体途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问题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之一。本文在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理论研究基础上,分析了2001年-2012年中国货币政策主要传导渠道效应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研究货币政策工具着手,研究以三大法宝为主的货币政策工具对于中介目标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影响,再探究中介目标对于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和房地产价格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从而得出货币政策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并分析该价格传导机制的通畅性,最后给予合理的建议优化该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7.
从研究货币政策工具着手,研究以三大法宝为主的货币政策工具对于中介目标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影响,再探究中介目标对于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和房地产价格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从而得出货币政策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并分析该价格传导机制的通畅性,最后给予合理的建议优化该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我国货币市场、利率渠道对货币政策的传导利率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作用的发挥,首先是在货币市场调节金融机构的资金供求,进而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总需求。货币市场及其完善与否是利率渠道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1、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及其对货币政策的传导货币市场在我国的出现是同货币调控模式的转变直接相关的,我国的货币市场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从目前的情况看,货币市场已经开始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从完全转向间接调控的需要看,货币市场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对中国2001—2011年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给出货币渠道的结果作为对比。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对货币政策的传导共同发挥作用,但两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传导障碍,并且近年来货币渠道相对信贷渠道而言似乎更具影响力。另外,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货币政策冲击对工业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并给出了工业企业现金流主要组成部分(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以及利息支出)对货币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各地区1985~2009年相关的年度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在我国不同区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东部地区货币渠道发挥作用更加显著;西部地区主要依赖信贷渠道;中部地区则主要依赖货币渠道,信贷渠道作用极其有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区域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及金融生态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以及总部经济效应的影响。因此设立区域化政策性金融机构及省域资金流动监管机构、协调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区域化择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区域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