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与合作是当前学术界颇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处在同一旅游线路①上的不同旅游地之间产业和产品的空间竞争与合作是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的典型代表,较少有学者进行研究.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在竞争与合作中旅游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等重大问题对两地在旅游开发、投资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旅游的过程是一种符号化的过程.伴随着旅游的大众化和普遍化,旅游符号表象化的危机在悄然滋生并不断加剧.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对旅游活动和旅游开发的全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审视,指出符号化旅游是解决旅游的"符号化"的一把钥匙.借用"前台"、"后台"理论,文章提出了旅游目的地的舞台化空间与文化保护性空间的旅游规划设计及旅游活动模式,为原生文化的演绎及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找到了游客旅游体验及游客行为规范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旅游"十二五"规划应突破产业规划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旅游规划的产业情结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自起步始就是在自上而下的制度框架中寻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国家及地方旅游的"五年计划(规划)"基本就是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表现出强烈的产业规划情结.  相似文献   

4.
北京奥运会必定会成为2008年全球体育与旅游热点,届时,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将会涌入北京,北京的旅游产业将如何应对?此次北京奥运旅游接待工作不仅是对奥运会的支持,更是对北京旅游目的地的良好形象和知名度的宣传.  相似文献   

5.
基于旅游六要素的旅游产业范围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抚生 《旅游学刊》2007,22(11):10-11
旅游产业的范围在学术界至今仍未有统一的定论,现有研究中往往将住宿接待部门、交通运输部门、旅游业务组织、餐饮企业、游览娱乐企业、旅游购物企业以及旅游政府与行业组织等七个主体纳入旅游产业的范畴,涵盖了旅游"吃、住、行、游、娱、购"六要素.从发展的视角来看,旅游产业的范围可以无限制地扩展延伸,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均可以纳入旅游产业的范畴,旅游业本质上属于第三产业,目前与第一产业工业、第二产业农业都有一定程度的结合,典型的有工业旅游、农业观光旅游,这使得旅游产业的范围涵盖三大产业领域.  相似文献   

6.
旅游目的地营销要从"贵族"走向"平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一定意义上讲,旅游经济是宣传经济,是知名度经济.因此,旅游业要成"气候",必须对旅游目的地进行营销.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对象多是瞄向精英阶层、高收入阶层,认为工薪阶层、低收入阶层利润太少,市场不值得开拓.如今,旅游业不约而同成为各地大力发展的产业,然而,日益走高的景区门票,不断上涨的旅游费用,让大多数普通百姓旅游的梦想变得遥远,使方兴未艾的旅游业正在暗中流失一大批客户资源.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期间四川旅游跨越式发展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向小康社会迈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和当前对国陵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用越来越重要,在"十二五"期间更是迎来了重大战略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王宁 《旅游学刊》2006,21(Z1):195-198
旅游学科和旅游教育的发展,旅游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对人才的需求,使得旅游教育"双语"教学显得愈加迫切,本文以"语言输入说"和"交际能力理论"为理论依据,并根据旅游学科强实践性的学科性质,通过对双语教学的语言目标、学科知识目标、思维目标的确定,提出了旅游学科专业主干课程"初始渗透、整合过渡、思维延伸"的"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设计,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9.
李云鹏  王京 《旅游学刊》2012,27(7):9-10
旅游产业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产业,产业融合是旅游产业的"天然"属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产业融合的社会基础、产业基础、技术基础发生了变化,因此,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容和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同时,由于旅游产业具有鲜明的信息依赖型和信息先导型的产业特征,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产业融合的进程明显加快、深度不断加深.携程旅行网、去哪儿网、蚂蜂窝旅游网等一批新型旅游产业组织形式的成功运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旅游产业融合的时代和产业特征——源于需求泛化和信息共享的深度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旅游产业"理性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旅游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感受备受冷落.各地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推进旅游经济快速增长,而很少有地方政府和学者关注游客的游览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11.
李梅  王铁 《旅游学刊》2007,22(12):7-9
“旅游是一种产业”,这仿佛是国内旅游界约定俗成的认识。否认这个前提有自贬身价之嫌,看起来有悖于旅游研究的主流,也有害于我国和诸多省市、地区提出的“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但实践和研究中遇到的一些事关全局的困惑,却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深入探讨旅游到底是不是一种产业、以及旅游产业是怎样一种产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赵红梅 《旅游学刊》2007,22(9):70-74
仪式源于宗教,旅游来自世俗,将旅游与仪式相提并论,这是旅游人类学为理解旅游体验之本质所提供的独特视角.旅游因何而神圣,又为何堪与严肃的仪式相比肩,对此,本文拟通过评析美国旅游人类学家纳尔什·格雷本的"旅游仪式论"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13.
关于"旅游产业范围和地位"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罗明义 《旅游学刊》2007,22(10):5-6
一、关于"旅游业是不是一个经济产业" 要认识旅游产业的范围和地位,首先必须明确旅游业是不是一个经济产业?笔者认为,判定旅游业是否是经济产业的关键,主要看旅游活动是否具有经济活动的属性.通常,判断人类活动是否属于经济活动,主要是从人类活动的目的、内容和支撑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不要混淆了"休闲"与"旅游"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德谦 《旅游学刊》2006,21(9):9-10
去年12月,在"京港城市旅游休闲与人文奥运研讨会"的大会发言时,一位先我发言的颇为著名的学者说,她完全同意某位权威学者的论断,在我们进行"旅游"研究的时候,应该认识到"旅游"是属于"休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香格里拉"是闻名于世的人间净土和世外桃源,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旅游形象,其渊源值得我们去追寻.  相似文献   

16.
民生的内涵具有"基本生存保障"、"社会融入"和"生活质量提升"三个层次,与经典的"生存.关系.成长理论"中所分析的公民需求三层次具有对应的关系。旅游作为独特的社会行为,既是民生的现实依据,也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旅游业就是民生产业。政府需要认真对待旅游民生需求,从维护旅游产业地位、促进投资、引导消费、规范市场秩序的角度,引领公民旅游的健康发展,促进民生事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林璧属 《旅游学刊》2007,22(2):9-10
旅游研究对象是现实社会经济中的旅游现象及与之相关的旅游行为规律、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企业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期间,中国旅游面对着承上启下的局面,也是除旧布新的格局,没有大思路和大举措不足以拉动. 首先是总体目标,建设战略产业,创造品质生活.在此之下,形成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9.
旅游规划整合--对"大旅游"内涵的再认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旅游活动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发展,旅游规划实践在我国各地蓬勃兴起,旅游规划的思想、内容与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完善。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旅游规划的发展,并对系统科学理论、可持续发展思想等对旅游规划的影响进行了评析,认为在我国很多地区都亟待发展的情况下,旅游规划必须重视旅游地的社会经济要素.让旅游规划可以在当地发挥实际作用,通过“大旅游”开发切实增强旅游开发地的自我发展能力。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大旅游”的内涵进行了更为明确的阐述,将其概括为大资源、大产业带、大产业链、大市场、大系统等几个方面,并就其中的产业整合和空间整合进行了重点阐述,分析了深入研究与发展“大旅游”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第六届旅游前沿国际学术研讨会——"可持续与可替代性旅游"国际会议于2009年7月11-13日在桂林阳朔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围绕可持续旅游、可替代性旅游、社区旅游、旅游影响等主题的热点议题和前沿问题展开全面而深入的思想碰撞.本次会议通过了<阳朔宣言>,加深了中西方的学术对话,推动了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