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潜力、外部性与中国地区工资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小勇 《南方经济》2006,56(8):46-5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间经济增长率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地区间工资差距呈现持续扩大的现象。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工资结构理论为指导.运用1997-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着眼于市场潜力、产业外部性和城市外部性三方面来考察现阶段中国地区工资差距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潜力的空间分布与产业和城市的外部性是造成中国地区工资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的工资空间分布理论框架为指导,利用中国2004年280个城市的数据,采用处理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法消除样本中的聚类效应,对影响地区工资水平的新经济地理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本文考察了19882012年中国大陆28个省级就业结构转变和区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工业就业结构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性,相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和资本产出比的提高会降低产业的就业份额。人均收入的提高对产业就业份额的影响可正可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未必同步。提高制造业的就业份额关键在于空间效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新经济地理学把被主流经济学长期忽视的空间概念重新纳入到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从微观基础上探索影响产业活动空间分布的内生力量,为解释现实中存在的产业集中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外围模型对FDI在天津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天津未来更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颜银根 《世界经济研究》2012,(8):28-36,87,88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构建了非对称的三地区空间模型研究贸易自由化、产业规模与地区工资差距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可能扩大或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这主要取决于地区相对产业份额以及本地与国外市场接近程度。当本地接近于国外市场并且产业份额相对较小时,贸易自由化与区域间收入差距呈倒"U"型关系;否则,贸易自由化扩大区域间的收入差距。使用1992~2008年中国27个省份面板数据证实了该假说,这也解释了Egger et al.(2005)与Redding和Sturm(2008)研究结论迥异的原因。此外,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各区域工资水平的提高,对产业份额较小地区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建立一个关于制造业空间集聚影响因素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然后使用中国1999~2004年210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地区市场潜能等因素与其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潜能对制造业空间集聚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同时,我们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省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等方法,综合分析江苏省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及其空间差异与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并表现出空间集聚趋势。苏南地区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显著高于苏北地区,呈现出"高—高"、"低—低"空间关联特征,发展水平相近的城市趋于空间集聚,表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非均衡"俱乐部效应"。  相似文献   

8.
空间经济学(另译新经济地理学)的代表人物克鲁格曼获得了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种将以往经济学家难以驾驭的垄断竞争、规模经济、要素流动和运输成本融合在一起的空间经济研究框架丰富了经济学的方法和内涵,扩展了经济学的理论菜单,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因此受到普遍关注。但空间经济学也因为引入过分抽象的空间经济模型受到了很多批判,文章将对空间经济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批判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空间计量经济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运用中国2000年县域截面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基于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假设检验,首次对2000年中国2030个县域的增长集聚与差异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中国2030个县域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性,县域经济增长不仅与人力资本、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还与相邻县域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依赖性;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可以部分解释中国县域经济增长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乘借“一带一路”等利好政策的东风,广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经济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与此同时,广西内部区域间的经济差异也日渐凸显,通过全域Moran’s I指数检验发现2011—2020年广西各地级市经济存在空间负相关性,其中2011—2017年空间相关性逐年递增,2018—2020年空间相关性减弱并趋于稳定。从空间计量的角度出发,基于4-近邻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滞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区域经济的发展受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显著,第三产业增加值、居民消费能力、财政收入、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以及医疗健康支出对广西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