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质是一国的某一产业能够比其他国家的同类产业更有较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综合素质,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两类因素,具体分析某一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可以从结果与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产业竞争力是一国的某一产业能够比其他国家的同类产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的综合素质。国际竞争力归根结底就是各国同产业或同类企业之间相互比较的生产力。从一国特定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3.
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国特定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生产力、开拓能力和所占有的地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包括国际贸易方面的产业竞争力理论,如绝对成本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以及从竞争优势方面阐述的迈克尔.波特的国际竞争力理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波特的六因素,生产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结构及竞争方式、机遇和政府行为,以及其他学者归纳出的科学技术、后发优势、区位条件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丘文敏 《大经贸》2007,(9):10-13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产品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全球约有90%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在新的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抢占有利地位,也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战略选择,使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其产品的出口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成为各国(地区)必争的制高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科技产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贵平  顾杰 《江苏商论》2004,(2):109-111
高科技产业竞争力是衡量一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科技转化成生产力的能力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科技竞争力构成要素的竞争力以及高科技企业的基本情况,总结出我国高科技产业国际竞争力较为落后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我国高科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高低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国际竞争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通过划分指标层、子系统层、分系统层、目标层四个层次,对广东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测度,以发现广东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集聚点,并寻求保持和增强广东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特点,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显性比较优势(RCA)三项指标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随着原料价格、人工成本不断上扬,产品价格却难以上涨,企业利润空间在压缩,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趋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ATC(Agreement on Textile and Clothes)即《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的简称,随着2005年1月1日ATC有效期的终止,国际纺织产业贸易进入后ATC时代。实施超过40年的全球配额制度基本终结,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向自由化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美国、欧盟等主要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国对除中国以外的其他WTO成员国全面开放了纺织品服装市场。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份额的分配基础开始由配额向竞争力转变。很多一直受配额限制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的纺织产业的竞争力得到了发挥的空间,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有了较大的增长。基于这一背号,本文对后ATC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论提高流通产业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流通产业竞争力表现在两个层次:从宏观层次看,它表现为流通产业对国民收入的贡献,通常我们可以用比较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即产业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产业劳动力就业的相对比重。这样更有利于进行国际比较。从微观层次看,它表现为某一类流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通常我们...  相似文献   

10.
姜霞 《北方经贸》2006,(9):107-109
产业组织的竞争优势是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组织状况对一国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文章从产业组织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和内涵入手,分析了我国产业组织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增强我国产业组织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1.
提升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分化动荡,大国竞争成为常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本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了新要求。文章首先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战略思想,拓展了大国竞争背景下现代化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的内涵,提出了“在安全中追求产业控制和市场占有”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国际竞争观,并从“安全稳定-体系完整-开放协同-引领控制-市场占有”五个维度识别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特征。其后基于“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总结了大湾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突出问题。最后为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ATC(Agreement on Textile and Clothes)即《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的简称,随着2005年1月1日ATC有效期的终止,国际纺织产业贸易进入后ATC时代。实施超过40年的全球配额制度基本终结,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向自由化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美国、欧盟等主要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国对除中国以外的其他WTO成员国全面开放了纺织品服装市场。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份额的分配基础开始由配额向竞争力转变。很多一直受配额限制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的纺织产业的竞争力得到了发挥的空间,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有了较大的增长。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对后ATC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印度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RCA、TC等指标,对中印纺织品的出口状况及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国出口的纺织产品结构相似,主要出口市场相似,存在较强的竞争性关系。中国在出口规模上具有优势,但出口单价较低,附加值较少。因此,中国应提高纺织产品的技术含量,调整产品结构,采取市场多元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14.
纺织工业作为我国最具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和世界纺织品贸易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成为最易引发贸易争端的产业之一。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及程度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作为国际社会责任准则的SA8000成为企业赢得国际竞争的一种重要资源,对我国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一、纺织工业是我国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纺织品服装以其经久不衰的比较优势,成为我国出口的重要产品,并处于国际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自1999年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贸易顺差高于全国总顺差,且…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全球第一猪肉生产大国,但在猪肉产量稳步提升的同时,我国在国际猪肉出口市场上所占的份额非常小,且在2007年出现了国内猪肉价格的异常上涨。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猪肉产业及其贸易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以促进我国猪肉产业良性发展和提高我国猪肉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产业集群凭借其自身的内在优势,从区域的角度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并表现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绍兴的纺织业在全国纺织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通过对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绍兴纺织产业现状及国际竞争力的绩效评价,提出了政府宏观层面应加强产业引导,促进集群整体协调发展,营造区域创新环境;集群产业微观层面优化营销渠道,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的联合合作等提升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全球两大纺织品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中印纺织品之争一直备受世界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印纺织品在全球及欧盟、美国和日本三大主要纺织品进口市场中的份额及变动趋势。其次,对比分析了中印在原材料价格、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汇率成本以及政策导向等方面的价格优势。最后,从产品差异化、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等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02-2010年的UNCTAD数据,选取贸易竞争力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纯出口比较优势指数四个指标,测度中美两国影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结果表明:中国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但其差距呈现递减趋势。从全球价值链视角而言,中国影视产业尚处于全球影视产业价值链低端,核心价值链环节自我构建尚未完成;影视产业高端价值链运营能力不足,影视衍生品开发不够。因此,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促进影视产业价值链的整合与升级才是提升中国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9.
论产业内贸易的形成机制与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一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是该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方面,通过分析产业内贸易的两种最重要的形成因素——产品差异及国际直接投资,我国应改变传统的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贸易模式,通过大力发展差异产品及充分利用国际直接投资,形成产业内贸易,从而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1月8日,中美双方历时近五个月,经过七轮“拉锯战终于就纺织品贸易达成协议,签署了《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至此,“后配额时代中美双方的第一场纺织品贸易之争尘埃落定。然而,争端过后却留下了思考。按照常理,中美两国在国际分工中分处两端,美国居高端,其产品的弹性小,在国际市场上奇货可居;中国居低端,产品的弹性大,替代性强,产品俯拾皆是,中美两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各显神通。应该说这一分工格局极好地吻合了美国奉为圭臬的自由贸易理论,然而,此次中美纺织品贸易之争却向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