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近日,中国证监会对银广夏发出了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其最近4年期间累计虚构销售收入10亿多元,虚增利润7.7亿多元,并要求其对以往财务报告实行纠正。银广夏造假案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此案2001年8月被媒体披露后,中国证监会迅速组织力量进行调查。铁证如山,罪责难逃。银广夏造假被彻底揭穿去年8月3日,中国证监会对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立案调查。8月6日,调查组进驻银广夏,对公司整体情况进行调查,初步认定银广夏存在造假问题,“重灾区”是银广夏控股公司天津广夏公司。8月10日,调查组直奔天津广…  相似文献   

2.
一年前,中国证监会公布了银广夏造假事件的稽核结果,并对相关当事人和机构进行了相应的处罚.2002年5月,中国证监会对银广夏实行特别处理.同月,银广夏因连续三年亏损而被停牌,围绕保持上市地位而开展的重组亦在加紧进行中.  相似文献   

3.
宁东铁路3.2亿重组方案遇阻,49亿市值公司会破产吗?2004年的银广夏案被称为"中国证券民事赔偿第一案"。案发后的很长时间内,公司每日的工作便是应对投资者的联名起诉。  相似文献   

4.
信息点击     
《改革与理论》2001,(9):42-43
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就银广夏问题发表讲话说,类似银广夏的问题以前也有过,比如红光、琼民源。具体情况尚待调查,如经调查,银广夏造假属实,就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应对有关责任人绳之以法。他说,此外,还应对市场的受损人作交代,这涉及民事责任人。责任人应该是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财务总监以及审计师等。在国外,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是要承担民事责任的。梁定邦透露,  相似文献   

5.
从琼民源到ST中科再到银广夏,上市公司弄虚作假、欺骗投资者的手法也越来越高明,规模越来越大.虽然国内投资者对中国证券市场上几乎是公开秘密的弄虚作假、内部交易和各种形式的股价操控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但像银广夏这样有组织、有预谋、有系统、大规模而且不惜投入大量资金来长期造假的案例仍然让人目瞪口呆、触目惊心."银广夏陷阱"如果完全属实,不仅在年轻的中国股市前所未闻,在整个世界资本市场上也属少见.  相似文献   

6.
杨柳 《中国经贸》2013,(18):144-145
“银广夏陷阱”事件给我国的资本市场敲了一记警钟,会计舞弊行为因为其广泛的影响性和严重的危害性而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这也给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独立性、公正性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银广夏会计舞弊事件为切入点分析了会计舞弊的动机和主要手段,并提出了相应防止会计舞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回顾 2 0 0 1年的证券市场 ,“银广夏”事件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使得证券市场与会计行为如何规范便迫在眉睫。我们有必要借鉴有 2 0 0年证券市场演化历程的美国的经验而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实施机制 ,使“银广夏”事件不再重演。  相似文献   

8.
独立审计是提高会计信息可信性和缓解委托代理成本的有效机制,其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审计质量,而职业声誉是市场衡量审计质量的便捷标准,CPA职业声誉的损害是否会削弱社会公众对审计质量的评价,进而影响市场对公司价值的判断?本文以银广夏事件作为研究切入点,发现银广夏造假公开日和中注协宣布将对中天勤进行严肃查处日其审计的其他上市公司异常报酬率显著为负,异常交易量显著不等于0。职业声誉损害的负面作用在中国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正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爆出一系列财务丑闻:安然公司财务丑闻导致股东损失740亿美元;世通会计造假虚构近100美元利润,创下财务舞弊的世界记录;麦道夫丑闻给投资者留下212亿美元的现金亏损;我国银广夏、蓝田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一系列丑闻,让我们又想起那句话:企业的监管者——"审计师和董事会成员好像在监管的大门口睡着了"(Robert Moeller)。随着我国企业制度在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10.
2004年的银广夏案被称为"中国证券民事赔偿第一案"。案发后的很长时间内,公司每日的工作便是应对投资者的联名起诉。  相似文献   

11.
银广夏,这匹“黑马”或者“害马”从何而来?如何发迹?坛场到底有多大?根基到底有多深?除了股票“陷阱”还有什么内幕未被揭穿?除了对证券市场无可挽回的冲击;还有什么样的损失是更加无可挽回的?对于整个西部而言,该如何面对这个昔日的骄傲?…… 垄断性农业资源开发,如此巨大的投入和如此漫长的建设与回收周期,既然是上市公司都望而却步的事情,银广夏凭什么就敢承担这样的压力和风险?造假是否与此有关?造假黑幕被揭,股票从狂升到狂跌,资金吃紧,四面楚歌,“广夏”将倾否?几万亩成功在即的治沙基地会否因此上演“绿洲变沙漠”的连锁悲剧?……  相似文献   

12.
《浙江工商》2002,(1):69-69
因涉及银广夏利润造假案,财政部、证监会、中注协联手对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调查,并完成一份包含六大内容的调查报告,报告已移交司法机关。中天勤基本崩溃。  相似文献   

13.
伴随当前股市的下跌,投资者开始形成全方位的理念反思.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对过去价值发现真实性的质疑,譬如过去几年的大牛股银广夏据称业绩神话也是彻头彻尾的大骗局;  相似文献   

14.
周颖 《东方经济》2002,(6):68-68
近几年,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作假现象相当严重,如“郑百”、“蓝田股份”、“银广夏”。“东窗事发”后,投资这些公司的广大机构与个人投资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5.
陈淑华 《湖南经济》2003,(10):40-42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契约经济,也是信用经济。目前我国处在市场经济初期,法制不够健全,管理效能不高,市场主体失信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证券业存在的诚信危机较为严重,值得关注与探讨。证券市场面临诚信考验上市公司虚假出资、虚增利润曾被誉为“中国第一大蓝筹股”的上市公司银广夏在1999年、2000年年报中严重做假,令人触目惊心。根据1999年年报,银广夏的每股盈利当年达到前所未有的0.51元,其股价从1999年12月30日的13.9元启动,一路狂升,至2000年4月19日涨至35.8元。第二天,在实施10转增10的分红方案后,又进入填权行情,于2000年12月19日…  相似文献   

16.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1.会计核算资料失真。主要是指作为会计信息资料载体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失真。例如曾一度被誉为超级大牛股、绩优蓝筹典范的银广夏,在2001年8月3日经中国证监会对其正式立案调查后,查实的结果给中国证券市场造成一股强烈的冲击波。它的造假是通过伪造购销  相似文献   

17.
审计缺位     
"注册会计师20年的执业经验远远比不上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造假能力."去年8月"银广夏骗局"踢爆后,被撤消执业资格的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位工作人员相当无奈地说.  相似文献   

18.
要案与丑闻     
《新财经》2001,(11):9-10
“酱油风波”再度升级,投资者诉银广夏受阻,磁卡用户告状无门,南丹“7.17”事故查处有进展,“大正”被取消年度委托评估资格,林大兵在石家庄落网。  相似文献   

19.
殷红 《新疆财经》2003,(4):74-75
近几年,我国以银广夏为代表的一批上市公司造假案导致广大投资者蒙受了巨额经济损失.上市公司作为市场中的微观经济主体,其正常的生产经营与注册会计师、监管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上市公司通过财务信息进行财务欺诈的行为也必须结合与其相联系的各方主体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0.
资本魔方     
有人说,资本运营是现代企业高速成长的法宝,有了这一法宝,企业从创业到崛起的时间就会大缩短。如此巨大的诱惑力,难怪众多入流和不入流的企业都将目光投向了资本市场。 不过,千万别把资本运营看得那么神。 近几个月,中国股市阴雨绵绵,而“黑马”银广夏造假黑幕的曝光,更是将众多投资者洗了个凉。人们不禁要问:被市场广泛奉为绩优蓝筹股的上市公司,假如连他们的幕后都是一个惊天骗局,那么,投资者还能相信什么? 与银广夏相比,东盛集团的资本运营似乎还算成功。4年购并6企业,一个又一个品牌名扬天下,企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