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随着民族旅游地的开发及旅游者的涌入,对民族旅游地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以龙胜平安寨为例,运用方差分析法对民族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文化景观变迁感知及感知差异形成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文化景观良性变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民族特色村寨文化评价体系是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量化手段,通过对评价因子的选定,给出评价文化变迁的指标体系。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立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最后用平安寨和旧州绣球街两个民族旅游地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旅游凝视与民族地区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旅游者的介入所导致的凝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文化与旅游,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出发,以旅游凝视理论为理论支撑,从民族地区文化的遗失到其创新与传播等方面得出旅游凝视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变迁的关系所在,同时民族地区文化在被凝视的背景下自身具有强烈的生产性,可以构建旅游凝视与民族地区文化变迁的作用模型.旅游者的凝视是民族地区文化变迁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桂林龙胜平安寨为案例地,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基于"推-拉"理论,采用因子分析法,定量分析旅游者到平安寨出游的旅游动机的潜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到民族村寨进行乡村旅游的主要推力因素为"探索与发现"、"放松与提升"和"回忆与守望"等旅游需求;主要拉力因素为"乡村人文景观"、"乡村自然与生活"和"乡村历史文化"等旅游吸引力。最后提出保护传统民族文化景观,展现真实民族村寨;提升乡村休闲度假设施,满足游客深度体验;加强乡村旅游市场营销,促进城市居民出游等建议,希望能够见微知著为其他地区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引起了羌族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及消费方式的变革,这些导致了羌族文化正发生着剧烈的变迁,加之汶川特大地震给羌族文化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因此,研究新时期羌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羌族文化现状传并针对如何传承和保护提出了一些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对民族旅游区内农家乐经营者和旅游者作出大致分类,分析两者的文化传播与接收角色,对比其他地区农家乐类型之后,总结出民族旅游区的独特优势资源,这对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传承与变迁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贵州是一个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省份,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资源最重要的载体,实现民族村寨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是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借鉴其他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探索适合贵州民族村寨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旅游发展必然带来社会文化的融合,地域文化的交融势必影响到旅游地的语言变化。旅游区居民的语言的影响力研究是对文化影响研究的重要方面,是分析当地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指数。论文对咸宁当地居民语言影响力研究中发现,随着旅游业的日益深入和成熟,当地居民语言内容、形式、对语言的认识也发生着变化,甚至带动了地方语言体系结构的重建。  相似文献   

9.
赞同也坚持产权是论证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居民参与必要性的一个富有较强解释力的理论视觉,为进一步提高产权理论对社区参与必要性的阐释力,引入人力资本产权理论,认为民族村寨中民族风俗习惯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内在化于居民"活化"载体上,植根于居民的思想态度和言行举止中,其产权天然属于当地居民个人,是典型意义上的人力资本,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居民参与是其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学在在民俗资源调查、优势资源的比较、体验资源的挖掘及文化交融等方面对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湖南隆回花瑶民族村寨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适宜发展花瑶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可通过重点民族村寨发展方向导引、石瀑花瑶文化风情体验、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等方式开展民俗体验旅游项目,赢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居民的旅游感知对于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黔东南州应该从加强民族旅游的宣传营销、提高居民参与旅游决策的程度、突出地方特色三个方面入手,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布迪厄场域理论为视角,以徽村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探讨旅游过程中的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权力关系的演化以及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初期相对融洽的主客关系相比,随着旅游的发展,徽村景区的村民与游客之间的利益纷争、文化冲突在滋长。这将损害该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三都水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近年来该县利用自身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水族村寨旅游项目,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从而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不过三都在发展水族村寨旅游项目的时候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文化品牌不突出就是重要一项。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收益分配制度研究有利于推动社区参与旅游的实践,并丰富其理论研究。根据2007年-2008年先后4次到梅里雪山雨崩村及其周边村寨的考察情况,运用参与式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及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雨崩村社区参与旅游收益分配制度变迁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论是:该项制度变迁机理分为隐性和显性两个方面:藏族传统文化深层次的传统伦理道德“公平”价值观形成的隐性机理与雨崩村全体居民在“家长会”上围绕着“公平”这一藏族传统伦理道德价值观进行的权力斗争形成的显性机理综合作用,导致雨崩村社区参与旅游收益分配制度不断变迁。  相似文献   

15.
梧州骑楼是梧州最具地方特色的建筑之一,是梧州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文化生态视角下,自身的起源与发展反映着梧州地理环境特色;其建筑样式与装饰反映着梧州地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其自身功能的变迁反映着梧州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骑楼文化的传承,要在器物层面做到修缮与保护相结合,在功用层面注重发展经济与旅游休闲文化相结合,在精神层面要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传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旅游产业能促进民族经济的快速增长,村寨旅游扶贫对当地脱贫致富也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村寨旅游持续增温背后的问题却也日益突出。本文以西江苗寨为例,剖析其旅游发展过程中所凸显的利益分配不均、发展成果难以共享、本土特色缺失等各种问题。发现只有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本土资源,以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等为主导,使民族文化特色永居首位,才能开创共赢,形成和谐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的多元文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我国社会快速变迁的今天,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与适应就显得尤为明显。而少数民族的文化也必然面临着冲击和影响。因此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适应,不仅关乎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人的发展,还关乎人际关系与校园和睦,并且关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8.
贵州少数民族村寨的服饰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特征。村民的服饰体现着审美,蕴含着历史,规范着村民行为。服饰是族群的标志,可以解读出文化,反映着时代变迁和生活方式。文章认为,在服饰变化的过程中,材料变化比款式快,苗族和一些待识别民族的变化相对缓慢,单一民族聚居区比多民族杂居区稳定,女性的服饰变化要慢一些,而且女性服饰一般从内而外,从下而上,头饰保存得最好。要保护和传承服饰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9.
美国、加拿大、巴西和秘鲁最早的土著居民都有印第安人,本文通过比较这些国家印第安人人权发展变迁的状况,指出美洲印第安人权利发展变迁的进程体现了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规律;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民族心理是构建与土著居民良性关系的基础;建立成熟法治环境推动民族经济发展,树立"宽容"价值理念、在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维护多元文化,大力推广官方语言等经验对同样多民族的我国,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良性运行亦是一个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现状令人担忧,归结为高速度的经济发展淡化了民族文化的存在;片面追逐经济利益使民族文化畸形变异;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文化自生自灭.政府是民族文化保护的主导力量,要承担民族文化保护的主要责任.民族文化按产品属性划分为民族文化公共产品、民族文化准公共产品和民族文化私人产品,据此在政府与市场之间进行分工,解决民族文化保护工作中政府职能存在着"不到位"甚至"缺位"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