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短期看来在于如何处理下行的房地产市场,长期看来则在于推进积极的“一揽子”改革计划,包括金融改革、财政改革等。美国经济处于缓慢复苏中,数据显示,整个欧洲今年上半年的GDP增长仍不乐观.  相似文献   

2.
万存知 《金融博览》2014,(11):46-47
金融改革是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近二十年来.没有金融的稳定和发展.就没有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现阶段,稳定与效率.正日益成为金融发展环境中的一对突出矛盾.且人们的认识惊人地不一致。有的强调稳定.有的强调效率.各执_词.真伪难辨.  相似文献   

3.
刚刚过去的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步入改革关键期和转折期的中国,明确了今后经济改革深化的方向和具体要求。新开始的2014年.将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得到贯彻、金融改革切实推进的初始之年。  相似文献   

4.
《金融博览》2010,(1):30-30
关于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讨论再起.与其说体现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压力,还不如说,在更大程度上,体现的是中国经济加速内部改革和结构调整的现实迫切性。  相似文献   

5.
曲彬 《金融博览》2014,(7):52-53
从1993年开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经历了20年。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其改革进程影响到整个金融体制的方方面面,这一过程充满风险。因此,借重”外脑”,吸取成熟经济体的发展经验.对于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显得非常重要。美国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中国面临三重考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酝酿多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发言权改革(reforms on quotas and voice)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在2006年9月18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加坡年会上,执行董事会9月1日正式提出的份额和治理改革提案以90.6%投票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作为这个为期两年的改革计划的第一步,中国、韩国、土耳其、墨西哥的份额和投票权都提高了。  相似文献   

7.
《南方金融》2005,(8):71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7月23日举办的“2005(中国)银行家论坛”上表示对于人民币汇率改革,要从四个方面调整看问题的角度。1.浮动汇率带来更多的、变化的、不直接的参照点的思维转变。2.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或者金融风波传导的思维方式转变。3.微观经济要有灵活性的偏好。4.汇率机制改革涉及定价机制和态度转变。  相似文献   

8.
市场化改革:加强金融支农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元红 《中国金融》2005,(22):24-26
农村金融市场的供求不平衡。2003年底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中,农业贷款余额仅占5.3%。全国乡镇企业货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也呈下降趋势,由1997年的6.7%下降到2000年的6.1%,2001年的5.9%,2003年的4.8%。中国农户和乡镇企业存在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但是由于正规金融机构收缩农村阵地.农村金融市场中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供给越来越少,农民的信贷需求主要依赖非正规金融。  相似文献   

9.
藏汇于民:外汇管理的重大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月13日晚间.中国央行推出了一套令外界意想不到的措施:放宽经常项目下外汇管理限制;同时,允许个人、企业以购买外汇的方式,通过金融机构对外投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日渐突出,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人们对公平的呼唤日益高涨。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工具,其改革目标应由国情的客观要求与政府的政策目标决定。因此,公平是现阶段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银行再造: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八十年代起,在美国和其它工业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银行再造运动。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中国经济将会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特别是面对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如何确保中国银行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当前金融业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综观我国银行体系的现状和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笔认为银行再造是增强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刘明娟 《新金融》2005,(1):9-10
影响2005年中国经济走势的大的方面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外部因素.一个是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从制度折价到制度溢价: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市场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奉市场成立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制度变革之一.如果说把1992年证券交易所的建立视为中国证券市场诞生的标志的话,那么把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生一点也不为过。其中的关键影响,就是把中国资本市场原来所一直存在的制度折价,在改革之后,转化为引人关注的制度溢价。  相似文献   

14.
我首先要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中国金融改革完成了吗?或者是把这个问题缩减到银行体系,中国的银行业改革完成了吗?表面上看中国的银行现在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银行,我们拥有世界第一的银行,世界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已经上升到市值第一,我们目前盈利水平也是世界上最好的.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的银行业改革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银行业改革虽历经二十多个春秋,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大多是在现有产权框架下的放权让利,或限于组织架构调整、加强内部管理,对于关系到国有银行产权结构、激励机制等深层次的改革一直停滞不前。国有商业银行依旧扮演着替政府向国有企业发放“政策性”贷款的角色,官本位色彩强烈,忽视自身的盈利需求。面对2006年12月起中国将对外  相似文献   

16.
从国家开始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改革那天起,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问题就一直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的加快,有人说“2004年中国金融业改革最大的事情肯定是国有商业银行上市”。  相似文献   

17.
邹东涛 《中国金融》2005,(20):67-67
2004年后,中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热点和焦点问题都与国内经济体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有关。比如说,关于大宗商品的定价权问题,中国是世界市场上石油、大豆和铁矿石等主要原料的进口和消费大国,但在这些商品的现货和期货市场上,目前中国还都没有或者较少有发言权。这一方面告诉我们,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中国的确已经实现了从配角到主角的转换,但另一方面也表明,  相似文献   

18.
与时俱进竞风流。金融体制改革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一直在聚集着人们殷切的目光和瞩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全力支持下,金融业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诚信建设逐步加强,金融稳定得到维护,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高,金融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现在很多人在谈论,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处理历史遗留不良贷款以后,如何防止新增不良贷款。人们担心过几年不良贷款又会重新累积起来。这个问题的确是十分重要的,可见,借鉴国际银行界最佳实践,来加强和改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就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不仅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豪感,而且增强了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和信任。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金融改革走过了30年历程。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从1994年成立至今,也有近15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