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地产界中,若以资产而论,任志强的华远地产公司不是资产最多的房地产商,甚至都进不了京城地产三甲。不过,他本人但绝对是招来骂声最多的,在网友列出的“全国人民最想打的十人”名单中,他排名第三。近两年来任志强只要一开口说话,江湖上必然是一阵刀光剑影。尽管“板砖”横飞,他依然照说不误。他说,“真理不辩不明。”为此,业界给任志强起过一个绰号:“任大炮”。这一次,他操刀一篇《小肚鸡肠了》的文章,把炮头对向了土地问题,从土地供应到土地囤积,理论加实际的“小肚鸡肠了”一把,让人不得不佩服任总的专业素养:以下是这部分的原文摘录。  相似文献   

2.
还原任志强     
《楼市》2012,(Z3):138-139
他是"红二代"他却在参军复员后在街边做过小贩他偶然加入地产公司他成了全民关注的"地产总理"他就是"80后的大众情人"任志强任志强,当今中国网络超级红人,人送外号"任大炮"。他的一言一行都会被  相似文献   

3.
声音     
《中国新时代》2010,(6):12-12
“我是全国人民最想揍的第三个人” ——这是4月30日任志强接受采访时说的话。任志强骂人和被骂是出了名的,在网络调查“全国人民最想打的人”中,他排名第三。他自己调侃说,第一个是小泉,第二个陈水扁,他只能排第三。对于此次调控,他认为一定会达到效果,但担心的是,调控之后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产市场》2010,(5):74-75
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刚说完"我是中国入最想揍的第三个人",就在大连遭遇"鞋袭",差点让鞋给揍了。事件以一双落满灰尘的皱巴皮鞋为起始,以任志强"那人不是购房者,他连首付都交不起"的评论结束,以一种轻快的口吻在微博  相似文献   

5.
《楼市》2012,(24):130-131
《任他评说——任志强的微思考》以作者近年文章集锦和网民微评、专家学者微评、官员微评、媒体人士微评、业界人士微评任志强等内容共同组成。本书分为10章,主要内容有:他人眼中的任志强、房价的真相、保障房能解决问题吗?和政府不得不说的话、和大众不得不说的话、和"80"后不得不说的话、房地产的背后经济、替房地产业说的公道话、洞悉的哲学、房地产大趋势。本书还首次推出了任志强在微博中的思考,这不仅是一位地产大亨近两年的深刻思考,而且是一个微博狂人心怀天下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6.
董轶群 《楼市》2013,(Z1):52-55
2012年,末日没有来,房地产市场又在调控中走过了轰轰烈烈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关注房价、土地、成交量,鄂尔多斯楼市"崩盘"了、年底"地王"频现了、总理提出"合理房价"了……这一年,作为受关注度最高的行业之一,房地产行业也娱乐了一把,王石婚变了、吴亚军离婚了、任志强被"约赌裸奔"了、诺贝尔得主莫言说他买不起房了……2012年,一桩桩让大家至今记忆深刻的新闻事件,在第一时间、在各种媒介被广而告之,真真假假难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和事,丰富和娱乐了我们的2012年,在中国的房地产界。  相似文献   

7.
萧三匝 《中国企业家》2012,(23):122-126
办读书会,发微博,写博客,任志强在公众眼中已非当年的"任大炮",他正自觉扮演启蒙者的角色有马云讲演的地方一定有笑声和掌声,即使不怎么读书的他谈读书也不例外。10月26日晚,马云和沈国军(银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北京参加了一场读书会,主持人是并购公会会长王巍,点评者是任志强,听众乌压压一大片。马、沈一个诙谐,一个沉稳;一个乍一听主张"读书无用论",推荐的书目包括《第九个寡妇》,一个主张要多读书,推  相似文献   

8.
回想起我这十多年开发房地产的历史,辨认最多的可能就是和任志强,但最近两三年来,我们的争论却越来越少了。而跟我争论最多的变成了易宪容。三年来,他的观点一点都没有改变:中国的房地产发展不健康,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健康,  相似文献   

9.
想必你看过高策地产机构董事长陶红兵的这个伟大预测:5年内北京四环内房价将破10万元.按照我的理解,他说的是四环内平均房价超过10万元/平方米,因为单个楼盘突破10万元的项目早两年就有了.在房价问题上,如果非要谈论预测,最著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任志强,一个是谢国忠. 任志强被称为"任赢赢".举个例子.2009年8月,他接受媒体采访时宣称,不会超过5年,北京房价就将进入5万元时代.如你所知,他的预言3年就提前实现了.去年他还警告今年3月房价会大涨,果然.  相似文献   

10.
微博     
《楼市》2012,(17):34-35
改征房产税的想法是脑残想法?"任大炮"炮轰房产税:不先改前错,而先抢钱房产税试点扩容的消息在业界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直努力织围脖的地产大炮任志强很快作出反应,"大炮哥"在微博上就房产税发了一篇"檄文",他表示房产税正"打着改革的旗号骗人",并称"地租当成纳税基数本就荒谬"。而业内对于房产税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不少网友认为,虽然"任大炮"的说法有些偏激,但也是不无道理。"任大炮"炮轰房产税:不先改前错,而先抢钱  相似文献   

11.
韦华伟 《经营者》2007,(15):76-76
<正>要平抑房价,只靠法律法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外在的压力与房地产行业的自律相结合,如果没有行业自律,这个行业的发展将是非常危险的。中国房地产大亨任志强笑了。他这次的一笑引人深思。近日他在2007博鳌房地产论坛上说:"没买房的人都亏了。"他还说:"我们希望政府不断的宏观调控,因为调控一次房价就涨一次,开发商就乐得合不上嘴了。"  相似文献   

12.
任志强已经习惯了挨骂。跳蚤多了不痒。任志强在挨骂中找到了乐趣。他在享受挨骂。他似乎已经成了一位娱乐大众的明星,他只关注公众对他的关注度。他不关心别人是在说他坏还是说他好,只关心别人说不说他。修炼到这份儿上,算是修成正果了。  相似文献   

13.
当2005年12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修订后的GDP总量的时候,如果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对此欢欣无比,那他一定是任志强。“本次普查数据再次用2004年的情况告诉了社会:尽管2004年是中国商品房价格增幅最高的一年,尽管房地产开发在2004年的利润暴涨了10多倍,但房地产仍然不是一个暴利行业。”就在之前不久,任志强还在一次品牌论坛上声称:房产品牌就应该是具有暴利的。立场一向决绝的任老板为什么会转变如此之快呢?原来,上述经济普查数据涉及了对房地产行业的所谓“盖棺定论”。任志强说:“从全国情况看,200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利润总额为1035.2…  相似文献   

14.
邹玲 《中国企业家》2015,(Z1):108-112,11
他做企业家似乎更多是为了获得一种发声的权利,他用这个权利在另一个舞台起舞,获得追光无数任志强的造型20年没变过,有点上世纪80年代乡镇干部的味道:白色的衬衫扎进高高的腰线,肥大的西裤,外面套一件有点起皱的灰外套,仿佛在无言地宣告他的身份——一名以“开炮”闻名,但又自称“无比忠诚”的党员。去年10月22日,任志强在公司召开了退休新闻发布会。事实上,他为这一天酝酿了很久。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跟他共事时,二人曾出现分歧,任志强当即就宣布想辞职。“算了,我辞职吧,前几天俄罗斯的叶利钦总统也辞职了,我也辞职吧!”宁高宁心想。“这人简直口出狂言”。后来有一次,任志强公开演讲时  相似文献   

15.
任志强翻身     
如今在互联网上,骂任志强的人少了,赞成任志强的人日渐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任志强正确预测了这几年的房地产市场走势,与此同时,任志强将批评的矛头更多指向了政府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6.
在房地产领域中,任志强可能是个难得的说真话的人,他最近的关于年轻人是否有必要买房的言论被一些媒体夸大为“只有高收入者才配买商品房”,进而引发网友们的无数口水,但是,我认为:任志强的观点无懈可击,而且,作为一个房地产市场的卖方,他能勇于抛开这一切去劝告人们不要去买房,  相似文献   

17.
8月,任志强的时间表已经排得满满了,连周末都不放过。据了解,奥运期间,不少房地产公司为了节省开支干脆给员工放了大假。当记者请任志强评论当下的楼市时,他"不屑"地表示:"我从来不脱离宏观经济单独看房地产的问题。"任志强并非旗帜鲜明的救市派。他不主张用  相似文献   

18.
如果和任志强交谈10分钟之后,他仍旧无意扭动一下脖子让你看到他的正脸,不要敏感地忧虑任总不尊重你。他对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一种相当冷淡的态度。如果他忽然提高音量,说"你这么说就说明你根本不懂房地产行业",那恭喜你,这说明任总起码认为你是值得理论的。  相似文献   

19.
自从任志强先生发表了“房地产商是为富人服务的,穷人的住房困难应该找政府”的高论亦或是谬论之后,在支持他和反对他的人群中,还真的引起很大反响。许多人认为他是诬蔑房地产商,是把矛头指向政府,是别有用心,也有些人认为任先生是说了一句大实话,是道出了当前房地产业界毛病之所在,是至理名言。  相似文献   

20.
正用市场的办法是可以解决房价问题的,但是地方政府在出让土地的时候,并没有想过把地价降下来,还有各种方面的税费。所以房价这么高,和开发商没什么关系。"在2014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任志强再次以"开炮"的方式谈楼市。其实,房价离谱也并不是一个地价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面对疯狂的楼市,的确不应当把房价离谱的责任都推给开发商,都归结为开发商疯狂的逐利,企业在法律的框架内追逐超额利润有何不可?所以,我们不但要理性看待任志强自己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