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型城市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物质保障的同时,其自身的资源、环境及发展问题也更加突出,由此也成为推广和实施循环经济的重点区域和部门.本文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分析了该城市油气资源产业的构成特征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问题,构建了城市资源产业集群循环经济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政府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以资源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资源型城市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剖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结合服务型政府的理念,界定了资源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范围。  相似文献   

3.
大庆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成功实现转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不仅中央关注,更是大庆市委市政府当前工作的重心,在十二五时期,实现其以产业转型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大庆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提出了"产业与城市双重升级"推进之举,目的是实现宜业更要宜居,这也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战略高度来谋划和布局,特别是在生态文明的视域下探索产业转型不仅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发展视角,也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发展路径:从政策先行的角度和从科技引领的角度进行产业转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源型城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也可能存在"资源诅咒",造成经济的长期停滞。针对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各种突出问题,提出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型的整体规划,探讨当前及今后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特别是东北大振兴的政策提出以后,如何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摆脱原有资源枯竭的束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更成为理论与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改造的成功例子,结合东北地区实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结构锁定效应理论,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凤凰涅槃”式产业转型和“腾笼换鸟”式产业转移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路径,本文使用PSM-DID方法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振兴战略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东北振兴战略可以通过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工业化、政府规模等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东北振兴战略既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分类异质性,促进了衰退型和再生型城市产业转移,阻碍了成熟型城市产业转型。因此,应提升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本水平,突破资源型产业锁定效应,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政策,分类引导资源型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7.
赵俊平 《商业时代》2006,(19):87-89
资源型城市是以某种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与加工而兴起的城市。当前资源型城市大多面临着资源递减、环境恶化和就业压力大等问题的困扰,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而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方式。笔者认为,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应优先考虑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8.
我国资源型城市依靠当地的矿产资源发展资源型产业,获取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必须依赖于政府。政府应制定的是引导性产业发展战略,而不是主导性战略。从战略管理的角度,为政府提供了制定引导性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资源型城市依靠当地的矿产资源发展资源型产业,获取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必须依赖于政府.政府应制定的是引导性产业发展战略,而不是主导性战略.从战略管理的角度,为政府提供了制定引导性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资源型城市依靠当地的矿产资源发展资源型产业,获取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必须依赖于政府。政府应制定的是引导性产业发展战略,而不是主导性战略。从战略管理的角度,为政府提供了制定引导性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化石资源不断开采,"矿竭城衰"已成为我国许多资源型城市开始面对的困境。因此,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所有资源型城市所必须考虑的问题。通过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分析,文章认为,因地制宜,通过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约束条件,构建创新型能源化工产业集群,是资源型城市成功实现转型,并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耿杰  徐静珍 《商》2014,(14):162-162,135
实施经济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唐山市为例,研究了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重点阐述了路径依赖的问题,并对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及其主导产业选择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茜 《商业时代》2012,(7):123-124
自国家发改委将河南焦作、山西大同等城市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以来,如何实现主导产业由资源消耗型向可持续发展型的转变,已成为困扰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难题.本文选取加权感应度系数、加权影响度系数等测度产业关联的指标,以河南焦作为例对资源枯竭型城市今后的主导产业选择问题加以分析.本文认为,焦作市在经济转型中应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和发展旅游业为契机,重点发展与能源相结合的装备制造等五大战略产业和新材料等四大新兴产业为主的产业群,逐步实现其向综合性工业城市、服务城市、山水园林城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为资源型城市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资源型城市—太原市为例,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太原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环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无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如何发达,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依然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支撑。资源型城市作为能源和原材料的来源地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随着多年采取粗放式的产业发展模式,这些城市在发展中积累了较多问题和矛盾,严重地制约了资源型城市发展。文章首先基于全国生态功能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三维视角,就如何实现河北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其次根据三维视角对河北省资源型城市进行类型划分与功能定位,就河北省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的生态产业链构建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转型是区域产业开发、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球高度关注并公认的难点问题。本文通过概括阐述资源型城市问题的形成机理及其存在的生态与社会问题,总结近年来针对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中所遇到的难题及相关对策研究成果,并加以评述,以期对今后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实践及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方向性借鉴。  相似文献   

17.
魏云 《中国市场》2011,(11):38-49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既是解决我国经济结构现存问题的重要战略,也是破解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资源型城市应当构建"主导产业、接续产业、配套产业、支撑产业"四大层次的现代产业体系,并以陕西榆林市为例,具体研究了资源型城市的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模型。  相似文献   

18.
伊春市存在着"林竭城衰"的PRED问题,为实现其资源型城市的合理转型,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顺应世界林业碳汇经济发展潮流,在城市发展困境面前做出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性选择,以生态旅游、会议产业、绿色能源、产品深加工为突破口发展碳汇经济。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矿产资源丰富,作为云南省支柱产业,矿产资源产业理应发挥自身优势,带动云南经济快速发展。但近年来,一方面受国内宏观经济影响,一方面过度依赖资源开采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敲响中国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的警钟。云南省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如何避免云南省"资源诅咒",打破"创新悖论",如何以矿产资源企业为起点和切入点,进行产业创新和产业重构已经成为一个亟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城市由于产业结构单一、人才结构单一、城市文化的记忆特征、产业进出机制不健全及环境问题等原因极易导致城市陷入"矿竭城衰"的发展宿命,通过分析影响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因素,以及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一方面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可以突破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另一方面资源型城市也具备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和条件,所以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