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发展PHS的热点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东智 《当代通信》2003,(17):19-24
2003年,“小灵通”取得突破性进展,又先后突破北京、上海和广州等政策禁区,到目前为止全国用户已达到2300多万,呈迅猛发展之势。业内专家预测,“小灵通”用户数量年底有望突破3000万。但专家也指出,由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大竞争对手采取了积极的市场应对政策,同时又面临3G时代的到来,“小灵通”的发展空间将出现萎缩。“小灵通”的未来前景如何?“小灵通”在未来竞争中的优势如何?“小灵通”下一步如何发展?等等与“小灵通”相关的问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自从2009年工信部出台了要求小灵通退频的政策后,小灵通便处于了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再加上竞争分流和对小灵通的关注度减小,造成了目前小灵通用户的大量流失和收入的下降。究其原因.一是现在出售和维修小灵通的店铺越来越少,很多用户的终端损坏后不知道在哪里维修和购买,二是小灵通网络信号不如以前好了一事实上,从两三年前中国电信就基本停止了对小灵通网络优化的投资.只维持其最基本的生产运营。  相似文献   

3.
《邮电经济》2009,(1):23-24
今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了《关于1900-1920MHz频率无线接入系统相关事宜的通知》,明确要求所有1900—1920MHz频段的无线接入系统应在2013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腾出的频段将供TD—SCDMA使用。这意味着目前使用该频段的“小灵通”将退出电信市场。由于工信部通知中未具体说明“小灵通”用户在退网后如何转网以及有关权益保护等事项,引起了广大“小灵通”用户的纷纷质疑和舆论的批评。曾经在中国通信市场上充满争议的“小灵通”现象,其历史地位、功绩评价和前途命运,又成了社会热议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2O09年1月9日,《关于1900~1920MHz频段相关事宜的通知》为小灵通的退出找出了政策依据。以这种形式退网在中国的电信发展吏上还属首次。虽然也曾出有过模拟移动网络和寻呼网络退出的事例,但这两次退出都是在市场发展的自然淘汰过程中完成的。而此次小灵通退网却是在小灵通业务还有很大需求的时候作出的决定。亡羊补牢,既然小灵通的命运已然确定,我们不妨将关注重点放在如何妥善安排小灵通用户上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小灵通用户的快速增长,覆盖问题.接入失败部题.切换问题.基站问题等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使得小灵通网络服务质量持续下滑,严重挫伤了用户对小灵通业务的使用信心、为此,中国电信集团确定2004年小灵通业务的工作重点是疏“忙”“补”“盲”中国网通集团副总裁冷荣泉也公开表示2004年小灵通将更重质量,重点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到大规模的小灵通网络建设已经不再是发展主题,不断地进行网络优化,打造精品网络提升网络服务质量,进而提高用户满意度,将成为两家固网运营商今后相当长一股时期内关于小灵通的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后期,小灵通在余杭、保定、昆明等10余个中小城市相继开通。作为固定电话的延伸,小灵通自1998年正式商用后,很快于2002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到了2003年,小灵通闯入广州、上海与北京最后三个禁区。从此,小灵通步入了全面发展时期。进入2004年,小灵通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上半年用户平稳上升。但随着运营商富余网络容量逐渐饱和,3G呼之欲出,下半年小灵通发展逐渐放缓。总体看,运营及设备市场规模放大,小灵通进入发展成熟期。2005年,小灵通发展将大大放慢,到2007年底,用户总数将达到7550万。在小灵通用户中,中国电信占比例为80%,中国网通占20%。经过7年的发展,目前小灵通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系统、终端、增值业务和数据业务内容等方面颇具规模,这是不容忽视的优势。 虽然小灵通自问世以来一直饱受争议,但它却依然顽强地成长起来,其生命力之强令人叹服。今天,随着3G呼声的日益高涨,小灵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再次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日本小灵通发展概述    1995 年 7 月,日本 NTT DoCoMo 和DDIPocket分别在东京和札幌开通了小灵通业务, 1995年10月,ASTEL公司也开通了小灵通商用系统。推出之初主要采用低价渗透方式,加之竞争激烈,小灵通业务迅速从部分城市扩展到整个日本(1995—2003年日本小灵通用户发展情况如表1)。小灵通在日本推出后,曾有过8年多的辉煌历史,但随着 GSM 的发展和应用扩展、资费不断下降、日本三大移动运营商相继推出了3G业务,对小灵通产生了很大冲击,2003年,小灵通用户增长步入缓慢衰退期,比颠峰时减少了1/3。表1 1995-2004年日…  相似文献   

8.
王雅超 《当代通信》2003,(17):65-66
在网络化、信息化不断推进的当今社会,小灵通的发展犹如电信业的一个奇迹。虽然小灵通的技术并不是最先进的,但是市场与用户需求是小灵通发展的导向。5年间,小灵通用户数从开始的十几万到了目前的两千多万,有望今年突破三千万大关。  相似文献   

9.
何廷润 《当代通信》2003,(17):24-27
一.小灵通室内覆盖的现状 2003年6月小灵通用户已达2250万,用户数量比2002年底增长80%2003年底突破3000万户大关也会成为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小灵通进军京、沪、穗、渝等特大城市,使小灵通在去年底覆盖420个城市的基础上发展到500多座城市,其网络和用户规模都可与中国联通CDMA网络相媲美。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信部关于小灵通于2011年年底前退频的文件的下发,小灵通结束悲壮的历程也进入了倒计量。截至2009年11月,全国尚有4884.4万小灵通用户,他们何去何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自小灵通诞生以来,一直备受人们争议,然而到现在它却成了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小灵通以其自身优势赢得了市场。截至去年年底,小灵通用户已近七千万。在小灵通一路狂飙猛进之后,移动运营商依托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产品、覆盖优势,使用各种资费及优惠套餐对小灵通客户群进行反击。挤压和正面争夺,小灵通的发展速度放缓,生存空间受到威胁。3G 的到来更使小灵通市场前景充满悬念。在这样的环境下,小灵通还能走多远?怎样注  相似文献   

12.
喻文学 《当代通信》2005,(16):63-64
自小灵通诞生以来,一直备受人们争议,然而到现在它却成为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小灵通以其自身优势赢得了市场。截至去年年底,小灵通用户已近七千万。在小灵通一路狂飙猛进之后,移动运营商依托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产品、覆盖优势,使用各种资费及优惠套餐对小灵通客户群进行反击、挤压和正面争夺,小灵通出现发展速度放缓,生存空问受到威胁。3Q的到来更使小灵通市场前景充满悬念。在这样的环境下,小灵通还能走多远?怎样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电信市场风云变幻,尤其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完成拆分重组、新公司刚刚成立的关键时刻,电信的命运更是牵动万人心.目前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达到1.6亿户,"小灵通"用户只有500多万户,但是,移动通信已经越来越感觉到来自"小灵通"的压力.据报道,有关官员表示,在全面更新修订的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1900MHz至1915MHz频段已预留给"小灵通"."小灵通"已经长大了.  相似文献   

14.
大视界     
新浪科技小灵通退网成运营商心病进程缓慢年底难完成2009年1月,工信部印发了《关于1900-192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相关事宜的通知》,部署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1900MHz~1920MHz频段的清频工作。然而,截至2010年11月,我国小灵通用户仍有3034.7万户。而去年前11个月,全国小灵通用户累计减少1564.7  相似文献   

15.
滕辉 《当代通信》2003,(11):29-31
1998年12月广东肇庆正式推出“流动市话”小灵通,标志着“小灵通”产品进入中小城市的市话服务领域,自此以后,“小灵通”凸现在中国的400多座城市,截至2002年底,全国“小灵通”用户已经突破1300万户。2003年元旦前后至今,“小灵通”在媒体的一浪接一浪的炒作中、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一片反对声中、在众多用户的欢呼声中完成了疾风暴雨式的网络布置、网络放号等工作,大举进军南京、重庆等大型城市,并直逼广州、上海和北京这三大禁区,其来势之迅猛,使得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纷纷出台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这是什么破小灵通,这么快就坏了,不用了!”中国电信浙江衢州分公司斗潭营业厅里,一位用户正怒气冲冲地朝营业员发火要求拆机。 营业员查询后发现该用户的小灵通参加过以旧换新,协议未到期不能拆,于是耐心地向用户解释小灵通还在保修期,非人为原因损坏可以免费维修。  相似文献   

17.
纵观近年来通信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通信方式能比小灵通无线市话的发展速度和所引起的关注和探讨更令人瞩目。特别是在近几个月,有关机卡分离技术在小灵通上的应用话题更激发了媒体和用户的广泛兴趣。自从去年8月小灵通领域最大的厂商 UT 斯达康率先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小灵通机卡分离技术,并在同年的中国国际通信展上,推出了全球首款支持机卡分离的小灵通手机以  相似文献   

18.
朱道平 《当代通信》2003,(13):41-43
近期以来,“小灵通”业务在全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年5月底,全国已发展“小灵通”用户1500多万户。“小灵通”以其低端、价廉、实用和平民化的形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为此,细分“小灵通”业务市场并认真探析其营销策略,将对此项业务健康、有序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用户的快速增长,小灵通业务已经渐成气候,目前许多省市的小灵通组网建设还在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0.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2009年9月通信业运行状况相关数据显示,1~9月份,我国无线市话用户共减少1568.6万户,还有5324.5万户,与年初相比流失率为23%。中国电信小灵通用户流失则超过1000万户,还有3800万户,预计还会流失1800万至2800万户,整体形势非常不乐观。笔者认为,出现这种被动局面主要是缺乏对小灵通的保有存量和发展移动业务之间的承接、迁移等问题冷静的分析和判断,战略上的模糊导致了战术上的盲从,从而流失了大量的小灵通用户,阻碍了企业效益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