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的博弈研究——基于行为差异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如政府、村级组织、农民等作为"经济人"通常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其目标取向均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多样性特征,进而决定了其在农村公共品供给方面的行为差异。农村公共品供给各主体不同的行为取向及相互之间存在的博弈是造成农村公共品供给滞后短缺问题的症结所在。政府是农村公共品供给最强势主体,是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难题的关键。地方政府的局部非理性特征决定了其供给行为的扭曲,中央政府应对其约束与激励并举。农民由于内生合作能力的贫弱较难成为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需要一个自上而下凭借行政强力的乡村组织介入到村庄秩序的建立中,同时也要健全农民的利益诉求机制和民主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事关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农村公共品提供可谓是重中之重。为了满足农村庞大的公共品需求,农村公共品的提供除了政府之外,还需要动用其他社会力量,在这之中,非营利组织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提供主体。非营利组织参与农村公共品的提供不仅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提高公共品的供给效率,而且能够提高农民的地位和农业的竞争能力。要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提供农村公共品的作用,必须加快其自身的发展,并把握好提供农村公共品的领域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品除了具有一般公共品的特性外,还具有收益外部性、成本沉淀性、多样性、层次性、阶段性和公平性几个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农村公共品不应该只由单一的政府供给,而应该由政府、盈利与非盈利组织、农村社区和农村居民个人、其他社会力量等共同供给,但政府应承坦起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主体地位,同时要明确划分各供给主体的责任,以确保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政府行为选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解决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短缺”问题的路径,因对农村公共品供给“短缺”所归咎的原因的不同而大相径庭。与一味要求增加政府的直接投资不同,本文认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制度创新、变公共品供给的政府主导为市场诱导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中政府行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石龙  罗静 《农村经济》2007,(4):11-14
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中在对湖北省荆门市Y村的"机耕道"和农田用水两种公共品供给失败的个案分析后提出,在减免农业税后,农村出现了公共品建设用工投入不足和农村基层组织管理能力弱化等新的特征,并在由于农民的不合作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在改进对策方面,应注重政府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加大政府供给的比重;同时,注重农村基层组织职能的归位,在部分公共品保护上可采取签订合同、明确产权的承包形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括分析了中国古代、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特征.古代农村公共品供给成本基本上由农民承担,民国时期农村公共品供给处于乡村自理状态.新中国建国初期政府采取以劳动力替代资本的方式保证农村公共品基本供给;改革以来至税费改革之前,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承继人民公社制度基本架构,但缺乏人民公社体制的强制性能力,未能适应农民主体利益诉求;税费改革后政府增加了农村公共品供给,而提高供给效率成为制度改进的关健.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山东省11个县(市)32个行政村的调查表明,主要农村公共品供给质量差已经取代供给数量不足成为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首要问题;科技和信息服务、医疗卫生不但是农民最不满意的农村公共品,也是农民最急需的农村公共品;主要农村准公共品的供给呈现多主体的格局,政府主导或引导、混合供给的模式已经形成。本文认为,应充分发挥农村公共品各供给主体的能动性,在继续增加供给数量的同时,更要注重改善供给质量,并将有限的资金主要投向农业科技和信息服务、农村医疗卫生领域;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建立农村公共品"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和"上下结合"的供给决策机制,使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公共品长期供给不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通过比较强势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与各部门公共品需求决定机制来探讨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偏向的公共品供给配置内生于地方官员在追求政治晋升和维持社会稳定之间的权衡;而各部门的公共品需求则取决于二元经济背景下各部门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因此,部门间公共品供给配置的政治决定机制和各部门公共品需求的市场效率原则之间的割裂导致了农村公共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错配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张杰 《农村经济》2007,(8):15-17
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村级组织及农村居民在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中的不同行为和作用,认为中央政府需要进行包括财政体制、政绩评价制度、村民自治等方面的全面改革才能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实现是和免费搭车问题的存在密不可分的。现有对免费搭车影响因素的分析大多没有脱离供给组织的范畴。研究发现,免费搭车问题产生的内在根源在于公共品的性质和理性经济人动机,而供给组织通过一定的制度特征和社会特征,影响公共品的性质和个人行为动机,从而影响免费搭车问题和公共品自愿供给。通过对农村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分析可见,农村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实现正是受到供给组织制度特征和社会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村级组织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建新 《农村经济》2005,(11):17-18
在现有关于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的研究中,多把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合称为乡村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和分析。实际上,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一级政府,有其相对独立的预算收入;而后者则是一个社区自治性组织,并没有固定的财源。因此,本文试图从一个独立的视角,通过分析村级组织自身及其收入结构的演变对其在村级社区中履行公共品供给职能的影响,来探究在不同层级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中,村级组织应扮演的不同角色。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不足及结构失衡已经严重制约了改革和发展.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对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希望通过对农村公共品供给现状及其原因的探析,寻求政府与农村更好的契合点,让两者充分发挥其各自优势,达到帕雷托改进.  相似文献   

13.
利益主体博弈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困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框架,考察了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三个利益主体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博弈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黄炎  严宏 《农村经济》2021,(2):105-114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长久以来,我国在农村公共品的投资投入上做了很多的努力。为了解村民的需求表达现状,实现农村公共品的有效分配,本文立足西南地区,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进行测算,研究供给结构效率的演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并同时对1999年?2018年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和云南省的农村公共品的投资情况做出合理评价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对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多元化供给效率的演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其时间分布特征。最后,文中探寻影响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多元化供给的因素,确定多元化主体的角色与功能及其相互作用机制,以期为政府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修正公共服务投资方向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政府和农户的视角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一般均衡模型来预测其供给效率,按照农户的需求偏好将农村公共产品分为不同的圈层,提出了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图层结构理论,在圈层结构中,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与农户的需求偏好成正比,不同的公共品供给圈层对应着不同的效率,政府供给意愿与农户需求偏好的契合对于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效率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以"自上而下"的项目制和"一事一议"为主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下,贫困村庄往往面临着公共品供需结构失衡和供给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华润希望小镇的案例表明,外部组织向贫困村庄输入资源进行援助和干预时,可以通过参与式发展模式实现村庄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在该模式下,通过赋权,让农民参与到公共品供给决策中,可以促使公共品供需结构平衡;通过赋能,发展村庄集体经济并建立村庄管理制度,可以使村庄具备自主供给、管理和维护村庄公共品的能力;由此既能实现村庄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改善贫困村庄的状况并促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印度自助组织(SHGs)及公共品供给的作用过程,总结了该组织对我国农村非正式组织供给公共品的启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农户认知的视角,根据湖北省27个农村社区513家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认知与农户参与减灾公共品供给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灾害损失认知与减灾需求认知对其参与减灾公共品合作供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这两种认知反向影响农户对减灾效果和供给的满意度。因此,政府应建立有效的农户减灾需求表达机制,以农户需求为出发点,刺激农户参与合作供给的意愿,进而提高其对政府或村社组织减灾工作的满意度,改善农村公共品供给结构。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共品的需求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万水 《农村经济》2005,(6):99-100
长期以来农村公共品的“自上而下”管理模式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带来了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浪费和不足并存。农村公共品的需求管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把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从供给管理到需求管理是对公共品供给的一次革命,它是把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外生转化为内生,把农民对公共品供给的抵触转变为农民的自觉,把公共品供给的低效率转变成高效率,这种转变将极大地改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状况。  相似文献   

20.
略论我国农村公共品的政府供给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由于市场失灵的原因 ,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品无法由私人提供 ,只能由各级政府参与供给。公共品按地域范围划分为城市公共品和农村公共品。根据农村公共品在消费过程中的性质不同 ,又可区分为纯公共品和准公共品。农村纯公共品主要包括 :农村基层政府 (县乡级 )行政服务、农村综合发展规划、农村信息系统、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大江大河治理、农村环境保护、计划生育、拥军优属、民兵训练支出等。农村的准公共品可细分为 3种 :第一种是在性质上接近纯公共品的准公共品 ,如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电力设施、小流域防洪防涝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