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法学教育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卓越法律人才迫切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法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实践能力的核心环节,是将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衔接的必要步骤,必须探索与创新我国法学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法学教育以本科法学教育为主,其基本定位是法学通识教育,亦即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素养为目标.总体来说,是一种以教为本的应试教育,如今越来越体现出其不足和缺陷,不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而美国法律诊所的引入,为我国传统法学教育注入了新的力量.我们应该在对我国传统法学教育保留与摒弃的基础上,将其与法律诊所教育融合,吸收法律诊所教育的有益部分,促进我国法学教育的快速发展,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蔡琦  张翠梅 《活力》2009,(9):138-138
我国传统法学教育以本科法学教育为主,其基本定位是法学通识教育,亦即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素养为目标。总体来说,是—种以教为本的应试教育,如今越来越体现出其不足和缺陷,不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而美国法律诊所的引入,为我国传统法学教育注入了新的力量。我们应该在对我国传统法学教育保留与摒弃的基础上,将其与法律诊所教育融合,吸收法律诊所教育的有益部分,促进我国法学教育的快速发展,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能否塑造出现代法律职业者即法律职业共同体,是法律能否从纸面走向生活的关键和塑造普遍意义上的社会“法律人”的前提,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培养法律职业者的重要制度,法学教育在一国法治实现中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实施后,为了建立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需要,如何定位法学教育,对于我国法治的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国际法律服务贸易自由化呈现出不可逆转的渐进趋势,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高等法学教育在国际法律服务贸易日益发展的背景下的缺陷,并对高等法学教育如何全面适应经济全球化,促进我国法治化进程并使我国法律职业素养得以提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武雪萍 《河北企业》2014,(11):68-69
正2011年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员会出台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旨在解决目前我国法学教育中存在的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学生法学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探索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法律职业人才的新途径。在该计划中重点提到了案例教学法,使这一教学方法再一次受到广大法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美国哈佛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兰德尔  相似文献   

7.
谢静 《中外企业家》2016,(5):154-156
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法律人才的培养和选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本科法学教育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途径,司法考试是选拔法律人才的方式。如何做好二者的衔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面对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窘境,本文以商法教学为视点,对如何使学生通过本科法学教育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和职业素养,顺利地找到工作、做好工作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诊所式法律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特点在于突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国传统的高职高专法学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实践环节方面存在其自身缺陷。本文提倡在高职高专法学教育中应用诊所式法律教育方法,从而实现高职高专法学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发挥高职高专法学教育的优势,探寻高职高专法学教育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孟旭  李宁 《活力》2010,(23):98-99
一、高等农业院校法学本科实践教学模式的创建 现代法学教育不仅要求我们教给学生必要的系统的理论性的法律知识。而且要训练学生掌握法律职业特有的技巧能力和素质的“法外之功”。首先,在教学目标上,要求学生掌握运用法律的技巧和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性.通过课堂模拟练习和代理真实案件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独立学院法学课程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敏 《企业导报》2010,(7):210-211
通过对独立学院法学教育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目前独立学院的法学教育改革已是迫在眉睫,根据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现状以及借鉴日本法学本科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法学教育改革应该从根本上转变人才培养方向,即由过去为司法机关培养职业法律工作者调整成为面向中小企业培养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复合型社会管理人才,并以此作为课程调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龙玲 《价值工程》2010,29(25):195-196
民办学校在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双重影响下生存和发展。本文针对民办教师职业压力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民办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有来自社会保障的压力、应试教育的压力、工作稳定性的压力、工作负荷的压力、教育改革的压力、多重角色的压力、再学习的压力等等。提出了完善社会各届支持体系、改善民办学校工作体系、加强民办教师个人修养的建议和对策,力求对如何有效地缓解民办教师的职业压力提供参考,并希望引起社会各届对民办教师职业压力的关注,切实保障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健康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憨丹丹 《价值工程》2014,(9):318-319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对公民的法律知识要求大大提高。本文以我国体育学院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当代体育院校学生的法律知识现状,分析原因,提出提高当前体育院校大学生法治认同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娜  姚雯 《价值工程》2011,30(1):307-307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目前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不尽如人意,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高职学生法律素质亟待提升。针对现存的问题,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形成合力,完善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师资力量,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帮助学生树立起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李萌 《价值工程》2011,30(17):260-261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实践性,更应注重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学生社团就是培养高职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社交能力、提升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等职业素质的重要舞台。学生社团活动的多样性既培养了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职业技能;又提高了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使高职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欠缺、法律能力相对薄弱、法律素质不高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大学生法制教育中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围绕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主题,应从教学重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董树 《价值工程》2014,(8):314-316
党的十八大强调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笔者分析了我国转型时期主体自觉性缺失对人民当家作主的制约,提出了通过健全各项民主制度扩大人民当家作主的群众基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以增强人民依法维权自觉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等措施来构建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自觉性。  相似文献   

17.
杨涛 《价值工程》2010,29(34):14-15
通过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构建,来分析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表演权的具体形成及其表现形式。同时从经济学、著作权法、不完全合同理论三个角度分析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表演权的最终产权归属。旨在对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表演权的归属有个直观、全面的认识,并保护职业篮球运动员、教练员和职业篮球俱乐部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郎爱云 《价值工程》2011,30(18):243-244
民商法课程在非法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中承担着普法、专业和道德教育等特殊使命,应明确其性质和地位,科学安排开设时间和课时数量,改良演讲式、判例式等教学方法,辅以新颖生动的教学手段,转变僵硬的考核方法,内外结合的系统的教学改革可尽快提高民商法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博 《价值工程》2011,30(23):260-262
《食品安全法》为作为弱势群体的消费者提供了救济途径和方法,也提供了更为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但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制度相较于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还不完善。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其在食品安全法律监管方面形成的先进管理模式和丰富经验,从法律的层面来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本文通过阐述我国现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现状,同时综合国外健全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等先进经验,对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艳金 《价值工程》2011,30(20):189-190
农村中小教师教育法制素质的高低,关系着我国教育法制进程的快慢。调查显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律知识偏低、法律意识淡漠、侵权现象严重。要改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制素质的现状,应该从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完善学校内部规则、加强对学生法律知识教育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