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红丽  刘夷 《经济》2013,(7):54-57
新能源还未进入百姓常用字典,还带着"新"字成长在世,却已提前进入了"产能过剩"的尴尬境地。承载美好期望的新能源"并网"也困难重重,与传统能源、现存体制磨合不畅。近日新能源企业业绩下滑,集体落入低谷,部分严重者甚至已进入破产程序。看起来,新能源往前"冲"得太快了。目前我国新能源企业发展面临多重瓶颈,并未如预期般带领起一场能源革命,反而出现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为何?新能源的出路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经济》记  相似文献   

2.
李士虎 《经济月刊》2012,(11):156-157
“十七大”以来,政府把能源的稳定、经济、清洁、安全提高到战略地位,进入“十二五”以来,更是将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鼓励、支持,呼唤价值型能源企业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制定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要实现规划和完成目标,需要对新能源产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从三个方面探索湖南省新能源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①分析了新能源生产企业的商业模式:对于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采用“产品租赁”的商业模式;对于生产新能源装备的企业,采用“融资租赁”的商业模式.②对于太阳能光伏产业,采用“科技支撑+政策支持(保护电价)+政府采购”的商业模式创新.③对于能源节约服务型企业,采用EMC商业模式创新.针对湖南省新能源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提出了有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陆桥视野》2013,(23):89-89
随着国家新能源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以风电、光电等为代表的哈密新能源产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开发和利用新型能源代替常规能源不仅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一步,更有助于转变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优化能源结构、防治大气污染,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作为我国“疆电外送”的重要基地——哈密正把丰富的“风、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新能源飞速发展。然而,近两年世界各国新能源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问题颇多。由于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各国政府对新能源的补贴在大幅缩水或断补,而企业正面临着政策“断奶”的不适应,如何调节政府“没奶”,企业“要奶”的问题,是世界各能源国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节能减排还在冲刺之时,当高温还在余威之日,我们对能源渴求也更多。其实,在大自然中处处可见“质能守恒”。按照这一科学定律,新能源无处不在,只是有待开发而已。本刊为配合节能减排,特地组织“开发新能源”这一专题,旨在让人们对能源的视觉看得更宽,并且从中意识到:节约能源固然重要,但开发能源更是长久之计。[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国家“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无锡新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光伏和风能两个重点领域,已形成一批基础好、潜力大、发展快的企业。2007年,全市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  相似文献   

8.
美国新政府执政以来,加快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向十分明显。新政府力图以新能源的开发、推广和应用促使美国尽早走出危机,并带动美国经济进入新的快速发展轨道。当然,美国实施的新能源产业政策并不仅是作为治疗“危机”的良药,而是基于其能源消费现状、能源安全保障及全球竞争战略的综合考虑,其能源政策的发展变化不仅将影响美国新能源产业本身的发展,也将给中美两国的合作带来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9.
人类能源的新希望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储量有限的情况下,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正努力寻找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以取代日益枯竭的传统能源。此时,一种俗称“可燃冰”的“冰块”,正以其独特的优势,进入科学家的视野,并有可能一举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国的实践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国家都已经将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出来了,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并且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能源的大力支持。可是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受到了日益枯竭的化石能源的制约。这种现象就要求中国必须摆脱化石能源的束缚而采用新能源。但是目前新能源企业的生存空间还很狭小,发展的道路也相当曲折,主要的表现之一就是新能源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新能源企业的融资一定要应付各种融资和财政的风险。新能源企业融资目前所遇到的财政风险主要包括融资成本流动性不高且过于保守、偿债能力不高、运营机制不够稳定以及有失误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下传统能源企业期望通过绿色创新获得持续竞争力,因此,探究能源型企业转型驱动“黑箱”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应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构建企业绿色创新意愿驱动模型,提炼出驱动新能源企业绿色创新意愿形成的5个主范畴,对核心范畴与主范畴、主范畴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阐述,从而探究新能源企业绿色创新意愿驱动机理。  相似文献   

12.
樊长在  何雨格 《经济纵横》2012,(2):114-116,13
开发新能源是解决能源紧缺问题的战略选择。但由于新能源具有高风险的特征,所以融资难成为全球范围内新能源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部分国家在支持新能源企业融资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对我国支持新能源企业的融资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随着汽车拥有量的逐年攀升,全球能源紧缺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开发替代能源汽车,减少汽车的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积极探索的焦点,籍此,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和分析,从行业及单个企业这两方面揭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国家、产业、企业这三个层面提供相关建议,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战略的依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的新一轮高速增长遭遇了能源瓶颈.我国能源发展步入一个新的转折时期。要完成我国政府确立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从我国能源的基本国情出发.综合考虑世界能源科技发展进程,借鉴国际经验,选择“高效合理利用现有能源.积极开发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的能源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解决能源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宋德勇  陈梁  陈姚 《经济管理》2023,(10):168-187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路径。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与企业污染排放的匹配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探讨不同市场发展模式选择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排污权交易制度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能源效率。机制检验发现,排污权交易主要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阻碍污染企业进入有效促进企业能源效率提升,但没有观察到排污权交易产生偏向型技术进步与中性技术进步激励。基于不同的排污权交易市场发展模式发现,与“一级市场先行”模式相比,“二级市场先行”模式下排污权交易的能源效率提升效应更强;除了能源结构优化,“二级市场先行”模式下的能源效率提升效应还来自排污权交易产生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激励和污染企业进入壁垒。本文有助于揭示利用市场机制提升能源效率的微观机理,为通过排污权交易机制设计与模式创新,推动能源高效利用与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新能源的发展正在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新能源本身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加之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都导致了我国新能源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单一、融资效率低下.本文结合当下我国新能源企业的融资特点与现状,分析现阶段新能源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而提出新能源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问题,从而加速新能源企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刘越山 《经济》2023,(11):70-73
<正>从中国光伏产业的发源地,到全球新能源的领军城市,再到如今的“新能源装备之都”,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长三角地区,正在成为中国新能源企业的聚集地,在新能源领域日益展现出新作为。不久前,《经济》杂志记者赴苏州、无锡、常州、昆山进行了采访调研。作为我国较早进入新能源界的资深人士,周元告诉《经济》杂志记者,在新能源方面,苏锡常有着极强的历史底蕴。20多年前,无锡就已成为国内光伏产业的发源地,如今,  相似文献   

18.
非洲大陆新能源资源丰富,而且开发程度较低,有可能成为新能源时代的"中东"。中非新能源合作是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等要素的结构性互补,合作前景广阔。中非新能源合作也面临诸多挑战:发达国家抢占新能源技术和市场,中国、非洲能源结构转型压力大,国际机制存在不平等性和失衡状态,非洲新能源利用尚未广泛进入国家战略体系。当前,结合中非双方的实际,以援助带合作,进一步加大中国对非新能源技术的援助力度;通过"以技术换市场"的方式,推动中国新能源技术向非洲的转移;利用新能源技术促进中非间的产业转移;依托重点项目、优势技术、龙头企业,以集群的方式推动中国新能源企业进入非洲,加强中国与非洲新能源合作等,都应系统纳入"走出去"战略转型升级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印度尼西亚曾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唯一的亚太成员国,但随着国内石油资源的日益紧张以及国内能源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印尼已从传统的石油净出口国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石油等传统能源产量已无法满足印尼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发展包括生物燃料在内的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成为印尼政府“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传统AIDS模型扩展到二阶段情形,利用1980—2020年亚太地区四大粮商的能源消费和经营数据,测算常见能源选项的需求价格弹性,从上游供给结构和下游需求弹性分析能源转型带来的社会福利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需求弹性方面,常见能源选项随着产业周期的变动表现出低-高-低的趋势,随着新能源产业进入成熟期,原先效果显著的价格杠杆逐渐失去作用。2.供给结构方面,传统化石能源表现出相对稳定的集中化供给结构,新能源产业表现出相对集中-高度竞争-再次集中的趋势。3.社会福利方面,传统能源企业由于相对稳定的市场竞争结构,并未产生明显的福利损失,新能源企业的生产者剩余则由于过度竞争被迅速侵蚀。因此,单纯的乐观预期无法持续推动企业的降本行为,政策制定者应从市场机制、交易模式和融资支持等多个维度设计能源转型的长期发展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