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近些年来,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战不断发生,西方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给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一、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1.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及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战争加剧,尤其是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最为突出自亚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各国为保护国内市场、争夺国际市场,纷纷加强贸易保护,贸易战争不断。1998年欧盟针对中国、韩国、印度、日本、南非、波兰、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实行的反倾销措施达150条,进行的反倾销调查达45起,涉及到化工、家电、钢…  相似文献   

2.
为了维持在经济世界毫无争议的霸权地位,同时打压中国、巴西、东盟等新兴势力,美国在国际金融贸易中坚决地打"贸易保护牌"。在国际对华投资日益增长的今天,中国便成为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为了应对当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减少其对中国的负面影响,需要了解并认识当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及特点,找到合适的应对策略,使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新趋势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危机时代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面临恶化危险,世界经济中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后危机时代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具有示范作用,WTO规则保护有限,以碳关税为代表贸易壁垒凸显。我国应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世贸组织相关规则修改,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贸易预警和调查制度的作用,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企业开拓海外新市场来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4.
后危机时代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面临恶化危险,世界经济中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后危机时代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具有示范作用,WTO规则保护有限,以碳关税为代表贸易壁垒凸显。我国应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世贸组织相关规则修改,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贸易预警和调查制度的作用,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企业开拓海外新市场来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5.
美国对华贸易歧视政策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薇 《经济纵横》2008,(3):85-87
入世以来,中国对美国贸易快速增长,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温。为限制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对华实施了歧视性贸易政策,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就美国对华歧视性贸易政策及实施原因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周烨 《大陆桥视野》2011,(22):15-16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10年内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是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势力遏制中国的过程。在这种大形势背景下,海关应该加强研究当代贸易保护主义的规律、比较西方主要国家海关执行贸易保护措施中的关税壁垒手段,分析本国关税措施差距,有效发挥关税保护职能作用,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7.
对1995-2012年国外对华反倾销立案、对华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数据作实证分析,阐述了贸易保护主义演变的新特点,梳理了我国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光伏双反案的动态发展过程,剖析了其所引发的产业效应。分析了新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我国能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构建了以两型产业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模型,以期为我国能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普适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以来,华为、三一重工等中国企业在美投资屡屡失利,使得中国高端制造业贸易在美受阻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该文回顾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渊源,分析了在WTO规则约束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贸易保护与经济衰退的"悖论";引入了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指出了"选票至上"的公共物品供给逻辑是造成中国高端制造业在美国受阻的贸易摩擦症结;认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美国核心产业受到我国前所未有的冲击,决定了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美贸易摩擦和协调成为两国经济关系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美国对华采取"双反"措施的新特征、中美双边贸易和光伏产业背景、利益集团影响下美国贸易政策制定机制、两国产业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以及中美博弈过程中中国反制措施的效果五个方面,就美国对华光伏产业实施"双反"措施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政治经济学分析。据此,从我国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应对"双反"调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自2002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如何正确分析和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是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新贸易保护主义形成的原因以及特点,并提出了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原玲玲 《时代经贸》2012,(22):98-99
金融危机后,美国为了刺激本国经济发展,推出带有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贸易政策,阻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本文分析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表现和对我国的影响,并就应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挑战、机遇与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针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贸易环境总体改善的情况下出现的严峻贸易摩擦现象,提出应深入研究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过程中的深层矛盾和制约因素,以及如何分析和对待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这两个相关联的问题。文章同时分析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存在的原因,并得出贸易保护主义阻挡不住我国的战略机遇的判断。根据以上分析,文章最后提出了政策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潘沁  余珊萍 《生产力研究》2007,(2):86-87,119
近年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与他国摩擦增加,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加剧了我国贸易状况的严峻性。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永远共存于不同的时代背景,选择完全贸易自由化的政策措施显然不能完成我国不断推进的工业化中长期发展的目标,实施贸易保护也只有在WTO规则有限的空间下。目前我国在这样的背景中,应当采取结构性调整的策略,不断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力,不仅要巩固出口,而且要扩大产品的国内市场,因此结合了贸易措施与产业措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应当是我国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的席卷,加剧了国际贸易之间的贸易摩擦。而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简称WTO)允许各成员国采取的保护国内产业的三种贸易救济措施手段被许多成员国视为救命稻草,动辄实施贸易救济措施,贸易救济措施遭到了滥用,沦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为了遏制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WTO各成员国纷纷呼吁要实施公共利益原则,一些国家已经将公共利益原则纳入了法律体系。但是,目前各国对于如何界定贸易救济措施中的公共利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公共利益原则的实施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在实践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贸易萎缩,加剧国际市场竞争,也促使各国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从而加剧国际贸易摩擦。最近发生的轮胎特保案就是由于美国奉行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贸易摩擦。美国的贸易限制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众多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会对中国整个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因此,需要我们的政府、进出口企业和各种行业协会紧密配合,共同努力,这其中,政府的引导和协调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贸易壁垒条例(TBR)是欧共体贸易保护法中首要的旨在保护欧共体在第三国贸易利益的进攻性法律手段。欧共体企业或产业协会依据TBR相关规定可向委员会提供有关第三国贸易保护与市场进入壁垒方面的信息,而委员会在权衡“共同体利益”后可决定是否向WTO提起争端解决程序,由此TBR在某种程度上与WTO体制实现了“对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仍未完全消退、多哈回合谈判仍陷于僵局的背景下,我国应密切跟踪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切实发挥贸易预警和贸易调查制度的作用并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以便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争端。  相似文献   

17.
王晓雷 《当代财经》2007,(12):88-95
通过选择美国与中国、日本、加拿大、英国和欧元区11国等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数据作为样本,研究美国的双边贸易逆差与美元汇率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收支与美元汇率没有实质性联系.美国逼迫其它货币升值没有也不能缓解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同样,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也不能缓解美中双边贸易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贸易和投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两个主要推动力量,日益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中美两国的经贸联系越发密切。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之一,其在华的直接投资对中关进出口贸易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文章分析了美国在华直接投资与中关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美国对华投资与中关贸易互相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Exist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protectionist activity since the financial crisis has been muted, raising the question whether the historically well‐documen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wth, real exchange rates and trade protectionism has broken down. We use a novel and comprehensive dataset that stretches beyond the traditionally considered tariff and trade defense measures to study the responsiveness of trade policies to business cycles and price competitiveness in the time period since the financial crisis. We find that the specter of protectionism has not been banished. Countries continue to pursue more trade‐restrictive policies when they experience recessions and/or when their competitiveness deteriorat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global economy continues to be exposed to the risk of a creeping return of trade protectionism.  相似文献   

20.
黎慈 《经济与管理》2010,24(3):29-34
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贸易萎缩,加剧国际市场竞争,也促使各国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从而加剧国际贸易摩擦。最近发生的轮胎特保案就是由于美国奉行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贸易摩擦。美国的贸易限制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众多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会对中国整个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因此,需要我们的政府、进出口企业和各种行业协会紧密配合,共同努力,这其中,政府的引导和协调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