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民科技培训》2007,(7):34-34
甘薯具有防癌抗癌等保健作用.富含胡萝卜素、花青素的彩色甘薯.能消除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增强人体抵抗力,更是甘薯家族中的极品和天然长寿食品。前不久,由宝鸡市农科所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完成的“优质专用彩色甘薯选育项目”通过了陕西省科技成果鉴定.标志着优质专用、  相似文献   

2.
《农民科技培训》2009,(6):29-29
维多丽 以冀薯4号为母本杂交育成,食味优良,耐储藏,适于发展精品甘薯及提取功能物质胡萝卜素,加工甘薯食品和饮料。2006年参加国家特种甘薯区域试验,在北方甘薯区表现较好。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检测,胡萝卜素含量15.7毫克/100克鲜薯。高于国家高胡萝卜素品种鉴定标准(胡萝卜素含量大于10毫克,100克鲜薯),比普通食用品种高3倍以上。  相似文献   

3.
甘薯经脱毒后能充分表现为萌芽性好 ,苗壮、苗多 ,生长势强 ,结薯早、膨大快、产量高、品质好、增产效果极其显著的特点。1998年贵州省铜仁地区农科所在铜仁市川硐镇进行连片30亩脱毒甘薯高产栽培示范 ,单作脱毒甘薯比对照甘薯(未脱毒)增产54 %,旱地分带轮作三熟制增产36 4 %。现将该所甘薯脱毒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作一简要介绍。一、脱毒甘薯品种目前推广的脱毒甘薯品种有三个 :一是高产淀粉型品种徐薯18 ;二是适于鲜食、烘烤或薯脯加工的品种北京553 ;三是菜用型品种徐薯34。徐薯18在80年代就引入铜仁地区种植 ,品种…  相似文献   

4.
<正>为进一步推动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深入实施,省农委于8月4日在南京举办全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实施推进会,参与工程实施的37家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沿海地区农科所分别围绕通过活动的举办提升工程影响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长乐市农科所经多年试验研究,总结出晚甘薯亩产鲜薯3500公斤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一、田块选择选择排灌水方便,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疏松、透水、通气性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块。二、前作安排前作早稻选用早熟品种,如“中优早81”等品种。而且早稻应安排在3月中旬播种,4月中旬插秧,7月上旬收割,才能为晚甘薯早插夺高产争得宝  相似文献   

6.
近日,沭阳县对当地农民增收途径进行了专项调查,发现许多农民致富招数异彩纷呈。一是高举农技创新的“旗” 华冲镇官沟村于1999年从徐州甘薯研究所引进脱毒徐薯18号种植,使甘薯产量增加20%以上,目前,全县脱毒甘薯面积已达10多万亩;吴集镇范庄村一农民采取多茬立体复种,在自家的350平方米大棚内实行“白玉春萝卜-西葫芦-无籽西瓜”立体栽培,创造出年收入超1.2万元的高效益;刘集镇张大沟村一“种养大王”刻苦钻研,采用“鸡粪喂猪、猪粪养鱼  相似文献   

7.
<正>数月前,"中国甘薯之乡"的甘薯喜获丰收,记者来到河北省卢龙县石门镇塔子峪村高清喜家的地头,几台机器隆隆作响,一个个红嫩的"薯宝宝"破土而出,煞是喜人。几台货车停在路边,早早就有外地的客商来他这收购甘薯。和别人不一样的是,高清喜的甘薯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只"吃"农家肥,走的是绿色无公害路线,深受市场的青睐。"甘薯是一种保健食品,能防治多种疾病,但首先得保证甘薯本身是健康的。我养羊,羊粪撒到甘薯地里,肥力足、无公害。而且,  相似文献   

8.
10月30日,第五届北京大兴全国甘薯擂台赛在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开赛,来自全国的上百个入选甘薯同台打擂,最终来自大兴区庞各庄镇留民庄的李铁军种植的豫薯10号以单株34公斤的重量成为此次甘薯擂台赛的"薯王"。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卢龙县被誉为"中国甘薯之乡"。近年来,卢龙县适应小康县建设需要,深层次开发甘薯资源,推进规模化经营,实施名牌战略,使甘薯产业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卢龙县的甘薯产业化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起步的。近几年全县甘薯栽植面积一直稳定在30万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48%,甘薯年生产总量在6亿公斤以上。1996年甘薯制品商品率达到98%。全县已建成的473个小康村中,靠甘薯加工致富的占52.3%,已实现小康的10.6万农户中,靠甘薯加工致富的占75%。全县薯制品加工骨干企业达到14家,生产能力在万吨以上,产品有粉丝、粉皮、冷面、白酒、乳酸、柠檬酸钙、柠檬酸钠、薯脯等食品、化工两大系列十多个品  相似文献   

10.
卢龙县俗称"甘薯之乡",双望镇是该县甘薯栽植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1998年春,在全镇推广地膜甘薯1200多亩,喜获丰收,平均亩产3200公斤,比裸地甘薯增产15%左右,最高单产达3813公斤。地膜甘薯较裸地早栽10~15天,相对延长了生长期,且有提高地温、抗旱、抗雨水冲击、改善土壤理化结构等功效。地膜甘薯整个生产过程不需锄耪、翻蔓,大大节省了劳动力。因而地膜甘薯现已为广大农民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养生的重要性,人们越来越青睐保健型食物。甘薯作为一种保健型食物,具有良好的种植效益。深入研究甘薯培育技术,希望功能型甘薯品种能够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广西第五届"看禾选种,助农增收"活动日前在永福县农科所"广西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基地"举行。此次活动以永福县农科所"广西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基地"为平台,展示全国最新的水稻品种151个,吸引了近千名当地农民、地方农业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水稻销种商前来看禾选种。  相似文献   

13.
甘薯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用途广泛,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大,但是鲜甘薯含水量较高,长时间贮藏保鲜困难较大,且贮藏过程中养分消耗较大,病害损失严重。因此为了延长甘薯供应时间,必须将其干制。实验中着力于开发一种甘薯全粉,使其贮藏方便,并延长贮藏时间,这种甘薯全粉可用来做  相似文献   

14.
在农资产品价格和雇用日工资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减少生产投入,降低劳动强度,合理利用资源.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是稳定粮油种植面积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对一些耕作方式加以研究、改革和推广.就显得十分重要,根据福建省南安市农科所的多年试验和部分乡镇的生产实践,总结分析了春花生套种甘薯的栽培技术,供农民兄弟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地理》2016年6月28日在线报道,过去15年,有几位科学家一直在劝说非洲人将他们食用的白色甘薯换成彩色、维生素含量也更丰富的甘薯品种——橙色甘薯。这些科学家因在保障粮食安全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全球农业研究领域中最负盛名的"世界粮食奖"。今年世界粮食奖是对两位来自非洲的科学家在"生物营养强化"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莫桑比克的Maria Andrade和乌干达的Robert Mwanga,他  相似文献   

16.
甘薯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重要蔬果之一,其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种植技术的研究发展,能够更好地提升甘薯的种植质量,提升其种植数量,达到更好的味觉、口感。基于此,本文就甘薯的营养价值与种植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甘薯的种植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用稻壳贮藏保鲜甘薯,具有方法简便易行、安全等优点,一般贮藏到来年春节前后不会烂薯;管理好的,还具有很强的萌芽能力,可留做种用。这一方法贮藏保鲜甘薯,取薯方便,适合家庭中小批量甘薯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18.
清代两湖地区的玉米和甘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胜生 《中国农史》1993,12(3):47-57
玉米和甘薯在明代中晚期即已传入我国,但两湖深居腹地,直到清初康熙年间才见种植。本文主要对两湖地区这两种作物的来源、推广和产区做了比较详细的探讨,指出(1).该区玉米具有多源融汇特征,但最早入境的是海路传播源;而甘薯湖南主要直接来自广东和福建,湖北则多从邻省辗转移来。(2).该区玉米和甘薯传入不相先后,大规模的迅速推广也都从人口压力显得严重的乾隆中期开始。(3).该区玉米主要产于西部山区,甘薯主要产于南部山区和东部山区;湖北玉米产区广于甘薯产区,湖南甘薯产区广于玉米产区,具有互补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省句容市戴庄村巧妙打通了发展生态农业与助力农民共富二者之间的通道。精神引领:心系农民的亚夫精神是农民共富的"照明灯"赵亚夫是戴庄生态农业的"总设计师"。赵亚夫曾任镇江市人大常委副主任、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所长。自1961年从宜兴农林学院毕业,被分配到镇江专区农科所以来,他就一直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一干就是50多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甘薯生产布局变迁及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基于1985—2017年中国省域层面的甘薯数据,文章实证研究甘薯生产布局变迁及动因分析。方法 采用GIS技术和重心理论分析中国甘薯种植面积、产量、生产集中度、比较优势的区域变迁规律及重心移动轨迹,并运用Tobit模型探析中国甘薯生产布局变迁的动因。结果 (1)中国甘薯生产已形成四川盆地区、黄淮海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区四大农业区生产格局;(2)华南区和四川盆地区有显著的规模优势与综合比较优势,黄淮海平原区和华南区有显著的效率优势;(3)中国甘薯种植面积和产量的重心都具有明显的向西向南移动趋势,且“西扩”速度大于“南扩”;(4)甘薯有效灌溉面积、农村非农就业水平、农业技术进步和良种补贴政策对甘薯生产布局变迁的强度及方向起决定性作用。结论 把握甘薯生产变迁规律,了解其变迁驱动原因,对优化甘薯生产布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