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8世纪两湖粮价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世纪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两湖地区是该时期全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在此时期,两湖的粮价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不规则的年际波动和长期的上涨趋势;但湖北米价相对高于湖南,而湖北麦价则相对低于湖南,此外,府州之间的粮价也有较明显的差异,大抵产粮少的山区和非衣业人口多的府州粮价相对地高。上述时空特征的形成,与18世纪两湖地区农业生产的时空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清初移民与玉米甘薯在四川地区的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映发 《中国农史》2003,22(2):6-12
玉米、甘薯原产于美洲,明朝中后期相继传入我国。湘、鄂、粤、闽、浙、赣,是最早传入玉米甘薯的省区,也是清初四川外埠移民的主要来源地,玉米甘薯随移民进川而传播推广于巴山蜀水间。移民中的客家人为玉米甘薯的传播及四川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贡献。清初四川经济大开发,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宋代,湖南形成了以水稻为主、麦粟为补充的粮食结构。首先,湖南是传统的水稻产区,占优势地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其中,占城稻不迟于12世纪30年代传入湖南,并得到大面积推广。其次,唐中后期以来,麦作技术传入湖南,并得以渐进式地推广,但小麦的全面推广主要在南宋。其他旱地作物如粟,在湖南也有所种植。  相似文献   

4.
正在明代,农业作为经济主体与元朝相比,进步十分明显。明代人口增加,粮食供应日益紧张。为增加粮食产量,南方大力发展双季稻,部分地区还出现了三季稻。16世纪,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由闽粤引进,并逐渐推广到长江流域和云贵等地,到明末,北方已经有较大面积的播种。1世纪后期,甘薯由东南亚传入我国福建;17世纪初,甘薯又被引种到淞沪一带,后又推广到黄河流域。这些作物的引种,不仅使当时的土地利用率提高农民的生存能力得到增强,而且在农业结构得到调整的同时,也使粮食储备获得了更多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前言徐公所说甘薯,就是今天的红薯(也叫红苕、朱薯、白薯、番薯、地瓜),这种原产于美洲的作物,于公元十六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当明代万历十年至二十一年)自广东、福建等地传入我国。甘薯栽培容易,产量又高、食用方便,很快就被推广种植,成为我国农民的重要粮食。“闽广人收薯以为粮”(《甘薯疏》),赖此以活。住日的“糠菜半年粮,”已变成“甘薯所在,居人便足半年之粮”(《甘薯疏》)。这对闽广农民的生活所起的作用是何等重大。不言而喻,研讨甘薯在我国出现和传播的历史,是中国农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甘薯能够很快推广,徐玄扈先生与有重要功绩,是他最早把甘薯自福建引种到长江流  相似文献   

6.
<正>宜昌红茶称宜红,又称宜昌工夫茶,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品种之一。历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该茶条索紧细有毫,色泽乌润,香气甜纯,汤色红艳,滋味鲜醇,叶底红亮。宜昌红茶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的湖北、湖南三市州(湖北的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的常德市)二十余县。  相似文献   

7.
1990年秋开始,在我国的粮食主要产区普遍出现了“卖粮难”,国营粮食企业的粮库爆满,市场价格下跌,直到目前为止,情况尚未改观。去冬今春我们就这个问题到玉米主产区吉林省和水稻主产区湖南、湖北作了调查,现将几点初步看法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南方发展玉米生产要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 ,讲求实效。这是农业部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日前在湖南召开南方玉米生产开发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重点问题。据悉 ,去年 ,我国南方13省、市、自治区共发展玉米8000多万亩 ,总产量达到2361 17万吨。玉米已成为南方稻区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南方玉米的发展 ,对缓解饲料紧缺和一部分贫困山区的缺粮问题以及改善城市鲜食玉米供应发挥了良好作用。通过多年的努力 ,特别是农业部将南方优质玉米项目列为丰收计划内容以来 ,南方各省发展玉米生产已为缺粮山区解决温饱找到一条有效途径。但目…  相似文献   

9.
湖南西部山区开发是该区脱贫的重要措施,也是维持自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如何实现湖南西部山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保障的双赢,对该区扶贫及今后的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过去的开发,存在着毁林开荒,毁草开荒;森林资源经营不当;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认识偏颇;城镇化过程无序;扶贫方式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可采用景观生态规划先行,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进行生态农业和生态村镇建设,开展山区景观生态建设等景观生态学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武陵山区主要包括四川的涪陵,湖北的鄂西、贵州的铜仁,湖南的湘西、怀化、常德6个地(州)、的43个县(市)。人口约1500余万,幅员约10万平方公里。 武陵山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的老根据地,山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这里又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占人口的2/5左右。武陵山区位  相似文献   

11.
甘薯的历史地理——甘薯的土生、传入、传播与人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的悠久栽培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汉晋时代。所谓“中土有此物,其来旧矣,逮不甚贵重栽植者少”而未为世人所重,但自明万历传入甘薯的良种——番薯,并大量繁植后,甘薯(番薯)身价举世瞩目。明清时期尤其是清初以后人口剧增,“广济民食”的社会需要促使番薯的迅速播植和广布。今日甘薯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稻米、麦子、玉米而位居第四位粮食作物,产量占全世界番薯的83%。甘薯在我国粮食作物史上曾经寂寂无闻而在近代史上却喧赫一时的地位变化是有它深刻的历史和地理原因的。学术界、农学界传统的单一番薯传入说、否定我国甘薯“古已有之”的主张,不仅不符合我国已有的历史记载,也和我国滇、粤已有甘薯亲缘种属的发现相榷,不论从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的观察,我国南方存在与中美  相似文献   

12.
武陵山区是我国南方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山区。通过这次在黔湘武陵山区的考察,从辩证的动态观点分析,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山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多样性,但开发不尽合理,生态失调,家底不够清楚。湘黔武陵山区的水能资源、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等都极其丰富。特别是生物种类繁多,品种资源丰富,古老特有种属分布广,植被构成复杂。据贵州钢仁地区统计,该区栽培植物有60O多个品种,野生植物有一千多种。湖南湘西自治州一带,被誉为我国绿色植物王国的宝珠,迄今列为国家保护的110种树种中,湘西就有27种,如水杉、珙桐等。解放以来,这里的资源开始得到了开发和利用,但由于在指导思想上违背了山区特点,重粮轻林,重代轻造,农业结构不合理,以粮为纲,单打一;致使山区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水  相似文献   

13.
甘薯与辣椒套种,是一种高产、稳产、高效、抗灾的套种组合,多在粮食产区推广。据研究,这两种作物的综合利用率都在90%以上,辣椒可延长到10月罢园,甘薯也可到10月上中旬一次性收获,甘薯与辣椒套种一般每亩产甘薯1500~2000公斤,辣椒2000~3000公斤,合计产值可达5000~8000元。  相似文献   

14.
<正>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帮扶贫困地区特色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9月7—8日,武陵山区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湖南湘西州吉首市举行。来自湖北、湖南、重庆、贵州4省(市)63个贫困县的231家供货商携带粮油、蔬果、茶叶、畜禽、水产、中药材等1000多种特色优质农产品参加活动,全国各地的300多名采购商  相似文献   

15.
以长江流域粮食大省为研究范围,从产量的角度,测算了1997-2014年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江苏对中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稻谷、玉米和小麦不同粮食品种对中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率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粮食大省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和品种差异。一方面,湖北、湖南和江西的粮食安全贡献率整体高于其他省区;另一方面,水稻贡献最为突出,各省都可完全实现自给,但各省的玉米和小麦贡献率差异较大。面对粮食大省的现状,必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化发展,解除粮食大省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动态与信息     
《中国农业会计》2004,(5):42-43
国家确定良种补贴标准和范围农业部4月19日宣布,国家今年加大投入力度,将良种补贴作物范围扩大到大豆、小麦、玉米、水稻四大粮食作物,并已确定了良种补贴的有关政策:补贴标准:高油大豆、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每亩补贴10元;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农民种植水稻每亩补贴15元;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省农民种植早稻每亩补贴10元,种植粳稻、中籼稻每亩补贴15元,对晚籼稻的补贴另行研究确定。种植品种的选择要尊重农民意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传统水稻产区,也要在地方财政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水稻良种补贴。补贴范围:2004年农作物良种推广…  相似文献   

17.
2013年籼稻米市场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市场成交冷清,价格持续疲软等,是我国2013年籼稻米市场的主要特征。市场综述1,早籼稻早籼稻是生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大,角质粒较少。早籼稻用途广泛,除了直接做口粮之外,还可做多种工业加工用量和饲料用粮。目前国内所说的早稻通常指双季稻的前季稻,基本上为籼稻,即早籼稻。我国早籼稻种植地区包括湖南、江西、广西、广东、湖北、安徽、附件、浙江、海南、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等13个省(区),前8省为主要产区,其中,湖南、江西、广西、广  相似文献   

18.
<正> 月鳢俗称七星鱼,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山区小溪中,是名贵的滋补鱼类,历来被推崇为保健珍品,售价极高,广东每公斤100—160元,还出口东南亚、港澳。目前两广养殖较多,两湖正在发展中。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月鳢形似乌鳢,但无腹鳍,尾鳍基部有个黑色眼状圆斑,体侧有7—9条  相似文献   

19.
明清美洲农作物引进对亚热带山地结构性贫困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蓝勇 《中国农史》2001,20(4):3-14
明清之际玉米、马铃薯、红薯的传入和推广除了有积极意义的一面外,还存在许多负面影响。其负面影响是为清代“人口奇迹”创造了基本条件,使南方亚热带山区形成了结构性的贫困,制约了亚热带山区产出多样性而来的商品经济发展,从而影响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形成,制约了资本主义萌芽在这些地区的发展,影响了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0.
玉米在传入长江下游的近百年后,日渐在该域山区获得广泛传播种植,先后形成约40个县域种植区。本文从自然和社会的双重视角梳理玉米在该域山区的传种动因:自然因素是传统五谷杂粮背景下山区丰富的"闲土"资源,玉米的生物特性决定了其适合山区农业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奇特的外表易于引人关注;社会因素中的乏食问题是根本,官方山土垦殖政策和种粮口号、山民追求玉米生产的丰厚收益、饮食习惯和市场对玉米的认可和接纳、农业技术进步等因素亦不能忽视。传种动因的梳理,揭示了玉米在该域山区传种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必然性,并为探讨玉米传种与环境变迁问题作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