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联想为什么     
联想为什么五逢山开路遇水架桥1993年我曾有一次去医院探望柳传志。当时我刚读过一本描写清朝巨贾胡雪岩的书,书名叫《红顶商人》。我认为此书写得很好,胡雪岩确实是绝顶精明之人。柳传志听后不以为然。他认为文人写书写怎么做经营其实是一种浪漫设计。表现在作者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家》2003,(12):76-77
柳传志 企业家阶层一定会形成促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改革的正面力量 《中国企业家》:你认为自己对联想的影响最深刻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是什么? 柳传志:我觉得有三个方面。一是  相似文献   

3.
新书上架     
《中国企业家》2015,(2):106
《特斯拉之父》[日]竹内—正著干太阳译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1本书讲述了埃隆·马斯克的创业历程以及他不为人知的童年生活、成长及感情经历,其中详细披露了他三次跨界创业过程中的磨难、抉择、非议等。《柳问:柳传志的管理三要素》张涛著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1本书深入阐述了柳传志的管理思想。作者在书中详细回溯了联想在30年发展中,新老领导班子交替、世纪分拆、并购IBM PC等关键时刻,呈现了联想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月度书讯     
《英才》2005,(3):102-102
《联想风云》一场大规模的裁员,联想处于漩涡之中,在某些人眼中,它目光短浅,沽名钓誉。柳传志也说,自己在过去20 年间犯了很多错误,并且因此影响了很多人一生的命运,作者采访了流水线上的工人,与柳传志结怨甚深的人,看了联想20年来的会议记录,财务报表,历时半年, 由300个小时的录音和600万字的资料凝结成这篇报告文学。 (中信)  相似文献   

5.
张凌 《新远见》2015,(3):92
农历年末、公历年初,两位中国重量级企业的创始人不约而同地出版了阐述其管理思想的书——《万达哲学》和《柳问》。名人效应之下,这两本书刚刚上架即跃升管理类书榜前列。《万达哲学》是以王健林署名出版的,后者则是由跟随柳传志多年、曾任联想集团公关总监的才子张涛撰写的柳传志思想录。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柳传志的管理三大精髓一度被无数中国企业管理者奉为管理真经。然而,在  相似文献   

6.
身为中国最IT企业联想集团的总裁,柳传志缔造了一个信息时代让人惊慕的成功神话,同时自身也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那么在柳传志眼里,联想是什么样的?它的发展思路又是如何的?在此,我们与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合作,特刊出部分柳传志做客《对话》的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柳传志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在柳传志的领导下,联想经过近20年的努力,从中关村一家普通的国有民营小企业,成长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旗舰型企业集团。柳传志不仅确立了联想在中国市场的排头兵地位,而且带动了一大批民族IT企业的发展。 柳传志成功实施了联想控股的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了有利于联想长远发展的产权机制和激励机制。他将西方现代化的管理理论与中国企业实践相结合,总结并提出了著名的"企业管理屋顶图理论"等一系列重要的管理思想,形成了系统的以"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为理论核心的联想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柳传志、王石、张瑞敏、南存辉这一批创业已经30年的企业家中,我比较熟悉的只有柳传志先生。我曾在“联想之星”活动现场见过他一次。并听了他的分享,当时他讲了联想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经营者》2001,(2)
<正> 柳传志: 北京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是中国第一代IT产业经理人中的佼佼者,他以稳健踏实的个人风格使联想成为中国IT产业最成功的企业之一。柳传志先生在10余年的企业管理生涯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联想"贸工技"的发展思路,总结出管理"三要素","培养领军人物"等一系列重要管理思想。2000年1月柳传  相似文献   

10.
写传记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尤其是写那些依然健在的、运动着的公司或者个人。凌志军的新作《联想风云》就是一本传记,它描写的是一家年龄20岁,在中国特色的环境下产生、发展并获得了不错的业绩和口碑的公司--联想集团。 传主联想在中国有很高的知名度,它的创始人柳传志也几乎成了一个中国企业界的符号--睿智、激情、成功而有魄力。  相似文献   

11.
《经营者》2006,(23):2-2
《自由度2.0时代》这一组选题非常实在,写的都是一些让人熟悉的面孔。他们都是一群在特定历史阶段被人称之为家的大家人物。无论是狂人牟其中,还是引领联想国际化的柳传志,教你自由江湖中人鲁冠球,  相似文献   

12.
在路上     
李健 《秘书》2011,(8):17-18
《在路上》是一首著名的励志歌曲,词作者是中国经济界的四位精英:蒙牛的牛根生、联想的柳传志、海尔的张瑞敏和阿里巴巴的马云。“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  相似文献   

13.
商业精英之深刻在于洞见,基业长青之奥妙在于远见。《当代经理人》杂志总是能挖掘到中国企业之高速、持续增长的基因,是一份值得尊敬的媒体。——柳传志联想控股集团董事局总裁中国十大创业领袖  相似文献   

14.
4月间,柳传志觉得自己要主动找媒体来说点什么。令他略感不安的是最近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篇贴子:《联想员工亲历大裁员:公司不是家》,作者应该是刚被联想由于收缩业务进行战略性裁员而裁掉的员工。“写得很委婉、哀怨,感情也很真挚,看了以后我感到挺难过……”和言语一贯的掷地有声、激昂响亮不同,柳传志阐述他对“战略性裁员”、“联想是不是家”等看法的时候,语速缓慢、声音低沉、字斟句酌。这个话题,于他而言,的确是陌生的。  相似文献   

15.
2000 柳传志     
2000年,柳传志酝酿有时、精心策划的两起运作先后浮出海面。一是联想管理层多年来在联想35%的分红权变身为股权,一是联想分拆,电脑与分销业务分道扬镳、各寻发展,而各自领头坐在首骑上的,正是柳传志常年物色、考察的两大少帅:杨元庆与郭为。  相似文献   

16.
商业精英之深刻在于洞见,基业长青之奥妙在于远见。《当代经理人》杂志总是能挖掘到中国企业之高速、持续增长的基因,是一份值得尊敬的媒体。——柳传志联想控股集团董事局总裁中国十大创业领袖  相似文献   

17.
瞿晓铧  王雨佳 《英才》2010,(8):125-125
在中国产业界,最近这二三十年以来,最成功的商业巨人应该算是柳传志和任正非。我跟这两个人都没有什么私交,但是,柳传志创立联想、经营联想的很多故事都感染了我。  相似文献   

18.
《联想风云》一书,对中国最大的IT企业之一联想的20年进行了全面揭密,诸多广受关注的人物和事件的真相终于有了一个注解。这个注解,获得联想开局人物柳传志的认可。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一个中国企业20年的坎坷历程和生存智慧。利用传统制度中的资源,营造一  相似文献   

19.
承接创业元老柳传志的旨意,朱立南一手撬动和完成了联想的战略拆分;操持风险投资舵盘,朱立南交出了厚重的亮丽答卷;穿梭于强手如林的联想团队中,朱立南展示出了高超的平衡与统筹能力;走过与联想相随的20年,朱立南淬炼与积淀了丰富的管理素养。自然,当"知命之年"的朱立南踩着事业的红地毯走上联想控股指挥员的位置时,人们对联想这一庞大航母编队的未来更多了一份守望与期待。结识柳传志虽然1980年代大学生还是"香饽饽",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朱立南也完全可以像许多学子一样到北京中央机关或上海市府机关找到一  相似文献   

20.
联想是较早在我国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企业,也是运用最成功的范例之一。联想董事长柳传志曾多次说过“如果没有实施股权激励,联想的接班就不会这么顺利”。这句话的确意义深刻,因为受益的不仅是企业及企业高层,当然也包括柳传志本人。从褚时建到李经纬再到柳传志,任何人都无法否认柳传志是最幸运的退居二线的企业家。因为他有联想1000万股股票,足以使他在退下来后,潇洒自如地或挥杆高尔夫绿茵场上;或闲情逸致漫步异国他乡。而前两位却不幸成为了“59现象”的代表。“股票期权”与联想模式在我国实施股票期权的确障碍多多,因为很多制度、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