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轮胎行业发展迅速,轮胎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由于我国出口轮胎产品质量和品牌良莠不齐,且价格较低,导致美国对我国轮胎产品频繁展开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其中,2016年2月19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对华卡客车轮胎实施"双反"调查,对此中方提出应诉,美国国际委员会在经历一年的调查后做出裁定,宣布中方获胜.本文通过对中方获胜的这一轮胎"双反"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进而提出了我国有效应对反倾销、反调查的具体策略,以期提升我国轮胎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美国越来越多地使用337调查阻碍中国产品出口,337调查成为美国对华进行贸易限制的除"两反两保"之外的又一重要手段。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美国对华337调查具有简便性、歧视性、严厉性、广泛性和持续性等特点,并呈现出调查数量上升、专利侵权为主要诉由、涉案产业高技术化等趋势。337调查有其致命的杀伤力,如侵权成立,相关产品将永久地被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因此,对于滥用337调查而产生的知识产权壁垒,中国应采取建立激励相容的自由贸易机制、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做好预警与应诉等相关措施"拆壁破垒"。  相似文献   

3.
继2002和2003年对华反倾销高峰之后,美国主管机构从立法和实践两方面不断酝酿和推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反倾销新政策。如作者在《美国修改对华反倾销政策》(《WTO经济导刊》2005年第5期)一文中所指出的,美国调整其反倾销政策意在更大力度地限制中国产品对美出口。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纺织品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之际,美国政府突破性地将对华实施过渡期纺织品保障措施(即纺织品特保措施)的要件由“市场扰乱”拓宽至“市场扰乱威胁”,这一重要政策转变与2004年7月以来美国国内对尚未取消被动配额限制的多种中国纺织品掀起新一轮特保申请高潮交迭在一起,将对中美纺织品贸易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基于详实的历史事件和纵向比较,本文认为后配额时代美国对华纺织品特保政策新动向主要包括:政策目标从事后救济逐步延伸为带有进攻性的事前预防;政策实施从试探性和示范性阶段向全方位的应用层次转变。同时,美方对华采取纺织品特保措施将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通过从产业角度进行深入的成因分析, 作者认为:现有产业链受到破坏及产业安全受到威胁是后配额时代美国采取限制性对华纺织品特保政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印度对华反倾销加剧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4年印度对我国发起第一起反倾销之后,印度对我国的反倾销立案频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印度已成为对我国反倾销调查和实施最多的国家,高于欧盟和美国。印度对华反倾销使得我国企业遭受的损失巨大,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严重萎缩,有的企业甚至退出了印度市场。一、印度对华反倾销现状(一)印度对华反倾销数量庞大  相似文献   

6.
中美纺织品贸易一直摩擦不断,先是20世纪80年代的反倾销,后是90年代多次单方面扣减中方纺织品配额,进入21世纪,美国除连续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特保措施外,还同时使用反倾销措施.根据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所呈现出的阶段性特点,可以确定政治考量是美对华纺织品实施限制的路径选择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美国对华实施贸易救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中美两国双边关系的日益深入,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国频繁的使用各种各样的贸易救济措施来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严重的影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本文通过对美国对华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的分析,探究了其发起贸易救济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美国贸易救济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华反补贴政策的演变与内在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11月21日,美国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发起了首例反补贴调查,2007年2月2日,美国商务部又就我国的补贴问题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了申诉。本文从考察美国对华反补贴政策立场的演变入手,着重分析了美国对华实施反补贴调查的内在动因,并就我国应采取的相关对策与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研究2007-2016年10年间美国对华钢铁产业反倾销数据,发现金融危机后美国对华钢铁产业反倾销调查十分频繁,钢铁产业是美国对华反倾销重点行业,而且具有针对钢铁产业低端产品的特点.本文就钢铁产品出口质量、出口结构、政治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对华钢铁产业反倾销的原因,并从多个层面提出了应对美国对华钢铁产业反倾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余盛兴 《大经贸》2005,(11):48-50
从去年9月至今,美国针对中国出口产品仅发起2例反倾销调查案(即艺术帆布案和金刚石锯片案,不包括2005年9月9日提起诉讼但美国商务部尚未决定是否立案的格子纸案)。这种不活跃状态对于崇尚贸易保护主义并将矛头直指中国的美国来说实在是耐人寻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了2004年以来美国国内经济发展良好的原因之外,还与美国国内产业界和美国政府对目前实施的对华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机制不满,在此阶段积极寻求调整相关。近期,在美国国内产业界的极力推动下,美国反倾  相似文献   

11.
美国对华轮胎特保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美国频繁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实施特保,尤其是2009年发生的中美轮胎特保案最为引人关注,美国对从我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美国轮胎特保措施的实施对我国轮胎出口和轮胎行业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作者通过对美国对我国车轮胎实施特保的影响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应对美国特保案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汪琦 《商业研究》2006,(4):205-207
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是WTO赋予成员方维护公平贸易和国内产业安全的合法手段,但如果一国结合本国产业保护政策而过分运用甚至滥用“两反一保”措施,则使其变成实质上的合规性贸易壁垒。随着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美国成为通过“两反一保”措施进行产业保护的典型国家,并具有鲜明的特点。“两反一保”等合规性贸易壁垒的运用给美国生产者、消费者、就业、贸易条件、整体福利等经济因素带来极为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龚家友 《商业时代》2006,(3):69-70,90
在对华反倾销中,美国的“非市场经济”条款一直是困扰我国出口企业的最大难题之一。本文在分析“非市场经济”条款的由来、美国对华“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对“非市场经济”条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对华反倾销案件数量来看,2006年美国并不显著。截至2006年12月25日,美国对中国三种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包括:活性碳、聚酯短纤和铜版纸。但是,2006年美国对华反倾销同样值得引起关注,包括:(1)拒绝中国企业首次提出的市场经济国家申请;(2)进一步修改反倾销规则;(3)美国国际贸易法院(CIT)责令商务部(DOC)修改家具和对虾两个大案的裁决;(4)DOC接受申请对中国铜版纸展开反补贴调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美贸易面临高速发展的阶段,但其中一个不和谐的因素就是美国对华频繁的反倾销。这严重损害了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出口环境和国际竞争力,并对我国的产业结构造成间接影响。本文从我国纺织品发展现状及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现状出发,分析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979年欧盟首开对华反倾销之先河,从此各国开始了频繁的对华反倾销历程。随着中欧贸易规模以及欧盟对华贸易逆差的扩大,反倾销日益成为欧盟实施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制约中欧经贸关系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对欧盟对华反倾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1979年欧盟首开对华反倾销之先河,从此各国开始了频繁的对华反倾销历程。随着中欧贸易规模以及欧盟对华贸易逆差的扩大,反倾销日益成为欧盟实施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制约中欧经贸关系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对欧盟对华反倾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美国通过“购买美国货”条款已经过去大半年之久,这一带有典型强烈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政策的实施,对中美贸易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断扩大。近期,美国相继对华采取的轮胎“特保”措施和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发起“双反”调查,这些既反映了当前中美贸易关系的状况,也体现了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美高端产业分工逐渐从互补走向竞争,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科技对垒愈演愈烈,以“实体清单”为核心工具的技术出口管制政策已经成为美国对华极限施压的重要工具,而ICT领域作为数字经济和智能社会的基石,则成为美国对华实施战略遏制的重要阵地。本文基于ICT产业视角,依据美国“实体清单”历次更新情况,创新性地对“出口管制强度”进行度量,并基于2017-2021年中美两国ICT行业的月度贸易数据展开实证分析,探究美国对华实施技术出口管制的背景下,中美两国高科技行业进出口贸易受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强度持续递增,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高科技行业的进出口贸易,也对美国本土高科技行业进出口贸易造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艾华 《大经贸》2005,(9):28-31
2002年8月15日,美国一家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递交申请,要求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座椅升降装置实施特保措施调查。2003年1月17日,美国总统布什公布决定,不对来自中国的座椅升降装置采取特保救济措施。这是中国加入WTO后的首例特保措施调查案,尘埃落定,从此,我们知道了421。今年8月,421再次与中国商品短兵相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