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放贷容易,收贷难”,尤其是清收不良贷款,更是金融机构一本难念 的“经”,而近年来,农行电白县支行在当地经济不景气,贷户效益欠佳、企业借转制之机逃废债务增多、清贷收息步履维艰的环境下,却把清收不良贷款这本“经”念活了,2000年9月初至今5月10日止,该行累计收回不良贷款本金3970.9万元,利息620万元,不良贷款余额比2000年9月初下降了2475万元,下降了18个百分点,收清本息销户的不良贷款户230多户,受到了农行省、市分行的通报表扬。  相似文献   

2.
当前,信用社清非盘活不良贷款难度很大。形成不良贷款的原因之一是信用关系不好.有的是甲贷乙用,有的私借公用。通过对这些贷款的分析比较可知.当初信用社放贷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3.
论文通过对S市小贷公司不良贷款状况的调查分析,从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等方面剖析新常态下小贷公司不良贷款产生的主要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电脑》2009,(3):94-94
本刊讯 央行近日表示,正加快制定《放贷人条例》,将允许个人和企业注册成立“只贷不存”的放贷机构。据悉,此举将有助于规范民间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社会关注已久的民间借贷问题有望得到重大突破,企业和个人都可成为“只贷不存”的放贷人。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将资金周转、项目投资、规模扩大、应对竞争风险等方面的资金需求都转向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由于商业银行在放贷过程中有诸多难以预料的风险,所以银行在享有信贷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良贷款的严重偏高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本文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原因入手,通过贷前调查存在漏洞、社会信用管理不健全、信贷风险管理滞后、贷后检查工作流于形式等方面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完善贷前风险管理、重视贷后检查工作、建立客户信誉等级评价体系、健全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处理不良信贷业务等方面提出风险管理机制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前,信用社清非盘活不良贷款难度很大.形成不良贷款的原因之一是信用关系不好,有的是甲贷乙用,有的私借公用.通过对这些贷款的分析比较可知,当初信用社放贷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村信用普遍存在着贷款“两难”的问题。一是农民贷款难。现在农村信用社是贷大不贷小,贷富不贷贫,多数资金都贷给了企业和农民大户。真正贷到普通农民手里的很少。有时虽贷到一笔款,但是由于提前扣除利息、承办人索要回扣等,最后实际到手的资金已所剩无几。二是农村信用社放贷难。  相似文献   

8.
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形成的因素比较复杂,比如一些贷款项目,贷前看起来不错,贷后不久就变成了不良贷款;很多贷款在贷前并无瑕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逐一暴露,最终还是变成了不良贷款。银行往往将不良贷款形成的责任归罪于企业,而对自身贷后管理的问题却很少提及。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经验表明,如果贷后管理跟不上,不良贷款不但难以下降,反而会越积越多。对此,银行只有充分重视贷后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勇于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提高贷后管理水平,才能不断促进信贷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是制约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因素,是诱发金融风险的隐患。本从分析不良贷款的成因入手,从加快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消化现存不良贷款、加强新增贷款管理、健全监管制度、建立失信惩罚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不良贷款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制度根源:即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安排,政府对信贷决策的干预以及导致企业骗贷和拖欠的社会信用制度的缺失。并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不良贷款的再生问题,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防止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在不良贷款剥离基本完成之后,工行平凉分行及时深入分析了不良贷款产生的主客观原因,着重查找了以往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贷前调查不深不细、贷款投入把握不准、贷后管理薄弱、担保抵押无效、信贷档案缺失等信贷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强化信贷管理,细化信贷经营进行了认真探讨和研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设想。  相似文献   

12.
2002年3月初,我们对商业银行某二级分行2001年不良贷款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体会到银行信贷管理是一个过程,放贷、贷后管理及不良贷款核销同样重要.同时,基于客观情况,虽然影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是,银行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达到改善贷款质量目标的手段就是加强信贷管理.本文对这次调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信息文件与上市企业数据,考察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对于企业“短贷长投”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预期管理能够有效缓解企业“短贷长投”问题;其中,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下降与银行放贷意愿上升是上述影响的作用机制。同时,预期管理的缓解效应对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信息披露水平较高的企业更强。进一步发现,预期管理能够有效缓解由企业“短贷长投”所导致的盈利波动加剧、投资效率低下以及违约风险上升问题;此外,“短贷长投”并非是企业“有意为之”,而是“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14.
贷后检查     
贷后检查刘姝威贷款程序规定信贷部必须定期进行贷后检查,目的在于及时发现不良贷款早期预警信号。贷后检查分为非现场检查和现场检查,这两种检查都是重要的,忽视任何一种检查都可能漏掉不良贷款早期预警信号,埋下不良贷款的隐患。非现场检查是现场检查的基础,贷后检...  相似文献   

15.
王兆顺,是同事们公认的“大块头”。不过,大块头有大智慧。也许是得益于少年习武的缘故,别看他块头大,干起事来却雷厉风行,既快又爽。自2004年4月,他担任县支行资产经营分部经理至今,在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和保全工作中,率领队员们,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深入欠贷企业和欠贷户,进行挨家挨户的核对清收,通过制定预案、利用政策、重点突破等有力措施,用辛勤的汗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奏响一曲清收不良贷款的凯歌。截至今年11月末,共清收不良贷款本息2600多万元。其中王兆顺一人就清收不良贷款1065万元,连续两年被市分行评为清收不良贷款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6.
一、金融信贷资源配置不合理。一方面,金融资源配置偏重于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而信贷集中的结果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德隆系”问题的暴发。使得塔城辖区的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不降反升。近几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审贷权的上收及放贷问责制的实施。辖区金融机构基本上变成了存款银行。“惜贷”、“惧贷”现象尤为突出,造成许多有市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因为得不到信贷支持而夭折。  相似文献   

17.
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将对整个经济改革乃至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由于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其它种种原因,大量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国有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业发展的软肋,成为银行企业走向现代企业的羁绊,也严重威胁着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本文正是在此大背景下,重新审视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通过正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成因,借鉴他山之石,对新形势下我国不良贷款问题进行了一些粗略的思考和探究,以期起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8.
农业银行防范信贷资产风险的途径勾德斌刘俊杰秦秀策近年来,农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总的来看还没有实现根本性好转,不良贷款所占比例大、企业负债率高、偿贷能力差、贷款投向分散、周转慢等问题比较突出。在目前形势下,防御和消除信贷风险必须做到...  相似文献   

19.
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梅 《武汉金融》2002,(10):23-25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制度根源是 :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安排 ,政府对信贷决策的干预以及导致企业骗贷和拖欠的社会信用制度的缺失。要根本上解决不良贷款的再生问题 ,就必须进行制度上的创新 ,从源头上防止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农商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对贷款管理也越来越正规化、严格化,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措施不断升级,责任追究层面不断深入,相继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就当前情况来看,不良贷款清收工作进度依然较为缓慢,制约了农商银行的改革和发展。笔者认为盘活不良贷款要做到"五策并举"。一是要分类施策,对症下药。不良贷款形成情况复杂,原因各异,必须认真分析每笔不良贷款形成的成因,抓住症结,对症下药。对赖债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