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蒋群  黄振伟 《老区建设》2008,(21):45-46
江西省大余县是一个位于赣南的山区小县,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经济欠发达。如何使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脱贫致富,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农民进城务工,狠抓劳务经济,狠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达到促使农民彻底脱贫致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2006年以来,身处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区的遂昌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进展情况良好。一是从“规划立村、产业扶村、聚迁活村、科教兴村、生态建村”等工作重点入手,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全面展开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康庄工程快速推进,通村公路路基拓宽338.2公里,硬化231.6公里,新增等级化行政村34个,通村公路硬化率达80%。“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稳步推进,实施了大柘、北界、金竹、云峰、王村口等乡镇的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其中大柘供水工程已基本完工,受益人口6000人。下山脱贫和乌溪江库区异地脱贫工程进展顺利,农村沼气建设工程稳步推进。三是积极开展了“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全年累计实现转移就业技能培训5848人,实现向非农产业转移5120人,完成年度任务102.4%。四是顺利开展了“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五是农时社会保障及救助进一步加强。2006年有17.54万农民参保,参合率为91.95%,农民建康体检率达78.13%,基层卫技人员参与培训覆盖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3.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美  李桂梅 《发展》2006,(8):44-45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从农业以外的产业中获得效益,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途径.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甘肃省作为农村人口占70%以上,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问题更为突出,农民要求走出去摆脱贫困的愿望更为迫切.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2046万人,农村劳动力约1200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达300多万人.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山地、荒漠、戈壁占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4.
刘改霞 《发展》2006,(3):22-23
甘肃省经济欠发达,农村发展尤其滞后,突出表现在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农民增收缓慢、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环境差、农村贫困面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等方面,这些问题足以说明甘肃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度很大.正视这些困难,结合甘肃实际,推进甘肃新农村建设,必须围绕特色、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体现新型,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从而开创农村经济社会和农民生产生活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没有农民科技化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支撑。我市共有乡村人口520.6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67.8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13%左右。农村劳动力282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140万人,占49.7%。从事第二产业的89.5万人,占31.7%。从事第三产业的525万人,占18.6%。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第二次飞跃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农业的弱质性,人口的众多性,农村地域的广阔性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特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经调查表明,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影响农村稳定和持续繁荣的因素依然很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亟待解决,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核心的问题是要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生活的富裕。而农民收入的高低与农民数量的多少密切相关,因此,要想富裕农民,就必须减少农民。甘肃作为农村人口70%以上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村劳动力转移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培育新型农民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致远 《发展》2007,(5):136-137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培育新型农民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培育新型农民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而培育新型农民的最基础工程就是进行职业教育.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虽然在推进农村教育发展、提高农民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新的形势,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按照新的更高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必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福建省各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辛勤努力,成绩显著,但按照新的更高的要求,差距还不小,尤其在边远的老区乡、村,存在更多的困难。为此,革命老区应该充分发挥山区的资源优势,用现代观念引领农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要因地制宜,选准项目,以建设产业区块为重点,带动一片乡镇,发展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现状 1.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试点积极推进 2010年,河南省新农保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10年年末,河南省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437.72万人,单2010年全年新增参保人数1144.11万人,而在2010年全年,全省领取养老金的农民人数达到320.91万人.  相似文献   

11.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对农村改革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更快、更优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出路。从十六届五中全会我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以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由于单纯追求农村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农村的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3.
于源 《宁波通讯》2012,(22):37-38
四明山镇北溪村 北溪村位于四明山镇东部,始建于南宋初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辖区总面积约0.5平方公里,人口总户数331户,总人口974人,现有山林面积7534亩,其中花木种植3280亩,毛竹4000亩。村集体拥有经济林800亩,小水电站2座,装机容量510千瓦。2011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20元。北溪村是典型的山区农村,其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困境和矛盾也具有代表性。本报告以北溪村为例,探索我市四明山区农村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谢廷文 《特区经济》2007,225(10):142-143
新时期如何推进我国农村的政治经济发展及社会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笔者认为:完善村民自治是推进农村政治发展的基础工程,大力转移农村劳动力是实现农村富裕的必然选择,培养现代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推进城镇化是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农村市场是我国范围最大、最具潜力的市场。搞活农村流通,繁荣农村市场,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村消费,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方方面面。其中,农村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尤其是始终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的创业化,作为一种敢于善于开创农村事业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灵魂,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原始动力。  相似文献   

17.
朱珺 《老区建设》2008,(8):47-48
我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推进“三农”的发展,而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任务。农村图书馆建设是提高农民素质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积极发展农村图书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吴青霞 《北方经济》2007,(12):33-35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即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发展,致富广大农民,指明了方向。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作为农业大区,一定要抓住机遇,深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以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为契机,着力在搞好科学规划、增强中心城镇的承载力、提升产业和人口集聚的支撑力和增强农民群众的转移力上下功夫,加快欠发达地区人口和产业集聚。[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甘肃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核心的问题是要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生活的富裕。而农民收入的高低与农民数量的多少密切相关,因此,要想富裕农民,就必须减少农民。甘肃作为农村人口70%以上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村劳动力转移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