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志雄 《特区经济》2012,(6):231-233
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较多问题,如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仍然较低,以高能耗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污染并存,低碳经济的发展受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资金科技水平的影响,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措施有待完善。为此,我国需要制定相关措施,如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治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进一步加强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关键作用;发展生态环保产业,提升社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气候问题和能源危机的加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取代化石燃料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低碳经济将是我国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分析了京津冀未来的主导优势产业,并根据这些产业的低碳程度,构建出京津冀产业低碳化的模型,得出京津冀产业的改造、鼓励、提升和淘汰等低碳升级路径,最后归纳出能源替代、产业替代、节能减排、固碳技术等低碳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在国内“板区增长”的经济热潮下,京津冀中小企业与产业的功能定位及其发展概况,并深入研究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依赖路径,同时,指出京津冀中小企业存在有区域产业结构、融资渠道成本、人才与研发技术、资源竞争与环境污染这四个方面的关键问题,最后,为了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必须推动京津冀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实现低碳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影响我国经济实现低碳发展的经济规模、技术和产业结构三大因素进行了解析,指出产业结构低度化是制约低碳发展的主要障碍,其特征为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在工业内部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过高;高技术产业成为资源密集度较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产业。文章提出我国推进低碳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按照低碳而不是高碳的模式来促进产业升级,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  相似文献   

5.
低碳物流的发展是京津冀地区物流产业的长远目标。低碳物流要求物流企业既保证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又不能忽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文章阐述了低碳物流对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意义,分析了目前该区域发展低碳物流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低碳物流在京津冀地区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政策的讨论热点,从地理区位以及国家经济发展规划的角度,把京津冀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构建了京津冀地区的SD(System Dynamics)模型。并设计了自然发展型、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型、能源节约型、碳税干预型、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型、综合互补型等六种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通过Vensim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对各路径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选取了实际GDP、人口数量、不可再生能耗、碳排放量等四个变量,创新性地借用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对六种路径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互补型路径是京津冀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最优路径。最后基于模拟结果,提出了京津冀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适宜性策略。  相似文献   

7.
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背景,探讨了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前提,包括城市定位、地理资源和产业结构等都存在梯次性和互补共生性.通过对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比分析,从规划政策、人财物流动和科技资源共享三个方面探讨了区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结构呈现高级化,但空间不均衡趋势明显;三次产业发展较快,占全国城市群比重从6.02%、10.85%、11.35%上升为7.88%、8.90%、13.10%,在全国城市群占有重要位置。由于行政体制的分割造成了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利益的冲突,京津冀城市群尚未形成有效的产业对接路径,就业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发展升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环北部湾"是我国区位优越,产业同构严重,发展滞后的地区。进行产业合作是实现该区域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生物共生与区域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具有很强的一致性。通过应用共生理论分析"环北部湾"区域产业结构共生系统的优化和升级问题,得出该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应从宏观上设立"环北部湾"合作理事会,以此协调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培养产业合作的共生环境,畅通共生界面;中观上以重大项目为依托,根据产业间的适配性布局城际战略产业链,拓展产业合作内容;微观上建立高效市场体系,增强各经济主体(企业)的共生活力。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分别从制定共生战略,建立共生制度和优化共生路径三个方面提出促进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系统是一个动态复杂性系统,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耗结构、低碳技术水平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轨迹。文章构建了区域低碳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能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四个子系统的内在关系对区域低碳经济系统的内部机制进行分析。最后对福建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适宜模式进行SD仿真预测,以追寻福建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协调发展的低碳经济优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复杂网络的理论方法,采用2012年投入产出数据构建了京津冀三地及地区间产业复杂网络模型,从关联结构和强度两个维度识别了京津冀各地区及地区间关键产业,进而将关键产业划分为区域核心关键产业、局部关键产业和潜在关键产业,并且对各地区域关键产业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北京的区域关键产业最多,其中现代服务业占近7成,美中不足的是科技研发和服务业未能有效带动其他地区的产业升级发展;天津的区域关键产业分布呈现能源、制造和服务业三足鼎立的局面,但其区域关键产业大多为局部关键产业,仅带动了本地区发展,其优势产业未能惠及整个地区;河北区域核心关键产业数量最多,在全区域经济关联中贡献最大,但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农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限制了其进一步发挥对区域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京津冀区域污染现状已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本文以京津冀地区污染现状为基础,从投入力度偏低、产业结构调整难、区域合作下的联防联控联治工作尚未进入实质阶段等方面,剖析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下的治污难点,并就此提出了京津冀区域联合治污,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自然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了解金融政策在产业结构趋同中的路径和作用方式对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采用TSWLS方法对2003-2012年我国省际区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得出:信贷规模占GDP比重对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税收负担和人均储蓄对产业结构相似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人均资本禀赋差异越大越不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趋同。  相似文献   

14.
杨振超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8):27-31
我国煤炭工业城市既需要为国家能源需求提供产品,也需要寻求自身可持续发展路径,而低碳经济是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可以有效解决煤炭工业城市过于依赖资源型产业和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发展难题。文章以典型煤炭工业城市——淮南为例,在分析我国传统煤炭工业城市经济结构特征和传统发展方式的基础上,提出符合煤炭工业城市特点的低碳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对张家口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虽然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但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水平落后,区域发展差异大,经济发展方式相对粗放。想要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就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北京城市功能疏解的时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实现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探讨了辽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利用1990-2010年辽宁省环境污染各项指标与人均GDP、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的环境质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库兹涅茨假说成立,同时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会对环境污染各项指标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灏  冯百侠  王宏剑 《科技和产业》2006,6(11):16-17,2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当前,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也初见端倪。本文结合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跨区域协调机制、产业结构、交通体系和水资源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加快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发展低碳经济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选择,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根基.“低碳经济模式要求与之相对应的产业模式即低碳产业支撑其发展.”珠海市是广东省首批低碳试点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坚守生态底线,谋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没有重复很多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极大地降低了低碳改造的成本.珠海市将低碳理念融入到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以大力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为核心,以实现能源低碳化为重点,坚持循环经济导向,立足“三高一特”产业定位,正走出一条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产业转型道路.  相似文献   

19.
程娜  桑一铭  李博文 《改革》2023,(12):151-162
因经济发展对碳基技术、传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不适配制度和社会嵌入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而引发的“碳锁定”问题,制约着中国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目前,产业结构升级、绿色创新意愿、政府环境规制、受教育程度对“碳解锁”发展的影响尤为显著,中国“碳解锁”水平较低且存在回落现象,区域间“碳解锁”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东北地区“碳解锁”路径较其他地区选择余地更小。应从技术、经济、制度和社会四个维度入手,构建区域差异化的“碳解锁”机制,建立“多主体—多路径”的区域治理体系,进而推动绿色技术革新,助力“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一体化已经成为新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天津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北方经济中心地位,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文阐述了京津冀一体化的新发展,分析了在此背景下天津产业发展的优势与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实现天津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