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奚菁 《改革与战略》2010,26(4):141-143
企业成长理论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并非来自企业外部环境和有形资产,而来自企业内部的无形资产。因此,解决家族企业成长问题需从组织微观层面着手。我国家族企业内部关系复杂、差序式管理、家长式领导以及企业主能力缺陷等内部特征影响其对无形资产的学习和整合,阻碍了企业成长。组织认同是企业整合内部资源的有效手段,可成为家族企业打造竞争优势、实现持续成长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家族企业的创新创业问题愈发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然而,家族特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从家庭内部特征入手,着重考察家族特征、家族涉入企业方式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递进关系,并关注代际关系对于家族特征与家族涉入企业方式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家族认知凝聚力能够促进家族承诺感的提升;(2)家族承诺感的增加有助于企业培育组织创造力;(3)家族承诺感在家族认知凝聚力与组织创造力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4)代际关注能够增强认知凝聚力对家族承诺感的促进作用;而代际权威则无显著调节作用。上述研究结论拓展了家族企业领域的研究视角,指出家庭内部特征是家族企业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同时也对东方情境下家族企业传承与发展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伴随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家族企业是民营企业的一种存在形式,它在促进我国经济水平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家族企业历史发展轨迹与自身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内部治理结构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深入分析我国家族企业内部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优势与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给出完善我国家族企业内部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与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儒家文化为根源的家族文化在东亚家族企业的内部柔性管理和外部环境适应上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儒家文化在家族企业管理中呈现出以“和”为基质,“亲疏有别”的关系网络;“忠孝”观念影响下的权威与信任等特征。本文以日本家族企业为例,分析其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即泛家族化的关系网络——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企业工会制,以及“忠孝”观念——日本家族企业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中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万思  姚圣娟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8):131-136
文章基于创新、管理创新与家族企业理论,以及中国家族企业特征的分析,提出中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点:继任管理规划、企业文化培育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周新德 《珠江经济》2005,(10):93-96
家族企业的成长过程是其内部治理不断演进和变迁的过程。家族企业成长中,其内部治理演进和变迁的逻辑动因可以主要从资本规模扩大、吸收社会金融资本和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家族企业,目前理论界还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概括地讲,在经营管理中带有明显家族特色的企业组织均可视作家族企业.家族企业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是:股权相对集中,一般控制在家族手中;家庭划个人做出企业决策;基本不存在对经理的激励;文化特征是儒家传统家族主义等.……  相似文献   

8.
家族企业在现代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非常普遍,家族企业越来越受到理论界的热切关注。社会上对家族企业的批评总是多于对家族企业的表扬,任人唯亲,拒绝高素质人才居高位、重位;面子问题严重存在,家族内部分歧不易解决;独裁的管理导致决策的质量不高等,揭露家族企业的问题总是多于对家族企业的赞美。本文先介绍家族企业的定义和家族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后,从家族企业优势的角度阐述我国发展家族企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家族企业家族雇员不公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族企业内部普遍存在家族雇员不公平问题,并直接影响了家族企业发挥其独特的竞争优势.本文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分配、过程和互动公平三个方面阐述了家族雇员不公平问题的来源与表现,并深入探讨了家族雇员不公平问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家族企业独特人力资本优势的丧失--以及家族雇员不公平问题的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已成为国内家族企业创始人所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对于家族企业如何更好地传承、家族企业应使用何种代际传承治理模式这个问题,本文主要从代理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管家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试图找到问题的答案.本文对不同的理论观点进行了系统梳理,通过分析总结,构建了不同理论视角下的治理模型.最后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本文认为家族信任关系理论对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也会产生影响,提出了基于信托视角下的治理模型,以指导企业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更好地进行代际传承.  相似文献   

11.
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中国家族企业治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家族企业持续成长的重大问题。 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主要区别在于企业加入了家族的要素。从治理机制看,家族企业是家族或者家庭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的翻版。家族企业主要依靠家长专制、亲情管理、利他主义、差序格局、嗣子继承等家族内部相继的一些制度安排来实现企业秩序。从契约关系看:家族企业用心理契约替代文本契约,  相似文献   

12.
毛清华  高杨  王楠 《改革与战略》2011,27(1):143-145
传统家族企业把发展重点放在企业内部资源上,对外部资源获取重视程度不够。通过家族企业领导人社会网络的构建和延伸,社会资本的开发和使用,拓展网络的可达性,提高家族企业聚集、使用资源的能力,增强家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家族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企业的内涵与一般特征 家族企业指在企业连续运作期内,由同一家族两名或两名以上的家族成员直接拥有或参与经营管理的企业,或企业的领导权在家族内继承的企业.家族企业是当代企业群体中数量最为庞大、内部结构最为复杂、规模差异最为显著、生存性质最为独特的企业形态.  相似文献   

14.
曹桂银 《特区经济》2006,210(7):99-100
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普遍存在家族化倾向,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方法是按照现代家族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职位开放制度、进行组织再造与业务流程重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环境,进而寻求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家族企业作为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目前在我国企业群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家族企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其特有的家族--企业两个系统相互冲突的特性以及浓重的"家文化"特征,使得家族企业在向现代企业转型过程中遇到了阻碍.  相似文献   

16.
陈文婷  王涛 《南方经济》2016,35(9):77-90
家族企业的两类代理问题是家族企业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特色之一。文章以深市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家族控制权与代理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股权在家族成员之间的配置中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性家族对企业控制权的增强有助于提高代理效率。内部股权集中度对家族控制权与代理效率之间的关系起到了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这表明家族控制权在内部权力分配集中的阶段对代理效率的贡献更强;另一方面也说明家族内部权力分配的不平等性并不一定会损害家族企业的治理效率,对于家族控制权更高的企业,适度的权力集中分配会对家族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一个争论:家族涉入是促进了企业创新还是阻碍了企业创新?厘清上述争论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有助于解释家族企业创新研究的争论和拓展家族企业创新研究的视野。本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归纳出家族企业创新三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家族企业创新投入、家族企业创新产出、家族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内部家族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家族企业创新争论产生的原因,并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本文提出通过构建权变理论整合家族企业创新争论的研究方向,有助于丰富家族企业创新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家族企业缘何有很强的生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于企业组织形式的探讨中,家族企业通常被视为是保守、低效率、内部纠纷纷呈的作坊式企业,不少研究者强调,家族式企业迟早要消失。但是,中国的家族企业发展之迅猛令人印象深刻。在政府扶持和鼓励大型企业集团的背景下,家族企业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许多成功上市的家族企业,财富集聚的速度更为惊人。  相似文献   

19.
家族企业转型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企业内部机制与外部制度环境如何共同影响家族企业社会化进程的问题,文章首先使用金融经济学的模型,从理论层面分析家族企业的演进趋势;进而借鉴法律金融论的代表人物LLSV等观点,基于广东民营家族企业发展所处的金融环境与法律环境,分析了两种外部制度环境对家族企业转型的影响;最后从政策层面提出了基于内源融资型和外延融资型企业的转型以及不同类型公司经营管理模式选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变迁诱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外家族企业发展的历史证明,产权的逐渐多元化和社会化是必然趋势。单一的产权结构不仅限制了家族企业筹集资金的能力,而且限制了家族企业的人才结构,无法满足企业扩展的要求。本文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导致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变革的诱因加以分析,提出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