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经济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能源消耗过多、资源依赖度加剧、碳排放增加等问题。我国正在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和生态危机。在全球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环境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当前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应该是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型产业。通过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以及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结构的关系,认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应该合理化、高度化,在利用技术创新和进一步改善第二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2.
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明显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各国或地区的产业调整和升级推动了产业的跨国或跨地区转移;另一方面,产业转移又反过来促进了各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在新形势下,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如劳动力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需要正确处理技术引进、自主创新与技术升级的关系;区域经济关系正由重复竞争、投资效益低下向加强协作、协调共赢转变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产业转移有着迫切的需求,产业转移对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村经济面临着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在农产品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以后 ,为适应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 ,必须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必须进行农村产品结构的调整。为了保证上述两个调整的实现 ,必须深入了解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内涵 ,切实把握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贾娜 《时代经贸》2007,5(2X):4-5
中部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我国总体实力经济的提高,关系着我国国际竞争力提升。面对当前中部。塌陷”的情况,研究中部经济发展不能不考虑全球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局势。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中部经济时应充分考虑产业调整全球化的背景和中部砘区的实际情况,在产业结构调整下来发展中部的经济。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现状,接着提出了发展中部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部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我国总体实力经济的提高,关系着我国国际竞争力提升.面对当前中部"塌陷"的情况,研究中部经济发展不能不考虑全球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局势.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中部经济时应充分考虑产业调整全球化的背景和中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在产业结构调整下来发展中部的经济.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现状,接着提出了发展中部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正面临着双重压力:首先,1997年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从短缺到过剩的根本转型,进入21世纪后,更是出现了全面过剩的局面。其次,我国产业结构整体上还处于落后状态。分散,规模过小,质量与效率低下,核心技术薄弱,现阶段仍致力于缩短钢铁、汽车、石化、铁路等工业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艰巨任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经济界对产业结构调整予以充分重视,积极探索,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目前也存在着一些亟需澄清的理论误区。 一、重部门结构调整,轻产品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加入WTO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同时我们在产业结构,对外贸易,产业安全,资源环境保护、民族文化,国家主权等方面面临更多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中国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更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相似文献   

8.
夏新燕  石来斌 《经济师》2008,(2):270-270,272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各项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的经济建设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位于边境地带的许多边境团场的发展不容乐观。文章分析了边境团场的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为何见效不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中国经济面临着极其艰巨的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经济体制结构的调整;其二,是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结构的调整在宏观上表现为市场体制对计划体制的替代,在微观上表现为市场特别是要素市场的发育和成长,以及非国有企业的数量增加等。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表现为经济资源在产业和部门间的重新配置、从近十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靠的是体制结构的调整,即市…  相似文献   

10.
胡绍山 《时代经贸》2011,(10):210-211
产业结构调整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线之一。针对当前税收在促进三大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要求我们采取积极的税收政策,运用多种手段调整经济结构,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辛儒  孙强  赵艳芳 《经济论坛》2007,(16):48-50
众所周知,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对于这些矛盾的解决,要求我们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重点发展那些能带动经济全面增长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双向循环式的作用机制。文章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对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宏观经济系统进行了研究,得到国内生产总产值与三次产业之间、三次产业产值与其内部各业产值之间的关联度。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为中国进行宏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进一步增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调整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线之一.针对当前税收在促进三大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要求我们采取积极的税收政策,运用多种手段调整经济结构,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日本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外迁使日本企业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力度,新时期中日经济合作显示出新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通过调整投资结构推动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中日产业结构调整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是中国目前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以没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美国为研究对象,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美国20世纪以来的产业结构变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认为:经济可持续增长依赖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驱动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内驱力,产业转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与完善,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本质要求是社会生产按比例协调稳定的发展,这为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存在诸多问题,我国三次产业间结构失衡,各产业内部结构性问题较多.本文建议,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本质要求,继续发展现代农业部门,调整内部产业结构;正确定位农业与工业的关系,协调工业内部结构的关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以科技创新为中心,打造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构建空间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检验,并利用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对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空间依赖性和区域聚集特性;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作用;科研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移动互联网发展水平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作用,信息技术市场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没有显著的影响等研究成果.文章提出加大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政策扶持、完善数字经济创新环境和金融支持体系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发挥数字经济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任何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及其类型,都是该区域诸条件地域组合的综合反映。合理的产业结构,其功能远远高出部门个体功能或部门相加的功能总和。永济市为迎接加入WTO所带来的挑战,确立把永济建设成山西南部绿色食品基地和轻工旅游城市,在产业结构结构调整中,一是抓了三在产业比例的调整。二是抓了三大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农业重点发展林果、蔬菜、芦笋、畜牧等;工业突出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技术改造;第三产业重点抓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9.
强化税收调控功能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既要求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协调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促进各种生产要素有效利用,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又要求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化、高资本密集化、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发展。我国经济经过近3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结构性矛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节的重要手段,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如何正确运用税收政策手段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中需要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皖江城市带空间整合路径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皖江开发战略实施近20年来,皖江地区从政府层面制定了一系列开发措施,取得了一些成绩。皖江城市带是皖江区域的核心轴线,在融入长三角的大潮中发展较快,但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差距在拉大,融入时间将会增加。皖江城市带具备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和产业优势,但区域核心不突出,内聚力不强。加快皖江城市带建设的突破口是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与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城镇体系建设等方面强化皖江城市带整体功能,强化一体化措施,加强城市带空间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