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鉴于收益表在财务报告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重要影响,其在全面收益(CI)研究方面的进展一直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关注。自从FASB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开展合作以来,关于全面收益研究的进展集中体现在财务报表列报的联合项目上。本文主要通过对FASB关于全面收益的主要立场、观点等进行分析,试对我国收益表的改进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于2006年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2007年9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的修订版,首次引入“综合收益”概念并要求主体披露综合收益各项目及其所得税影响。为实现进一步趋同,我国财政部于2009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正式引入了“综合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概念。  相似文献   

3.
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国际趋同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锦 《金融会计》2011,(12):6-10
2011年6月16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1ASB)发布《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列报》,对《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1AS1)进行修订;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则发布((2011年第5号会计准则更新——综合收益(主题220):综合收益列报》(ASU No.2011—05)。至此,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作为IASB和FASB改进现有会计准则实现趋同的联合项目,暂时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4.
每股收益(EPS)是指每份普通股应享有的净收益额,它能用来评价公司的盈利水平。由于每股收益信息的重要性其对决策的相关性,它一直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关注的热点之一。2002年11月8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每股收益(征求意见稿)》(简称《EPS准则》),该准则对每股收益的计算、列报和披露做了较大修改。  相似文献   

5.
郭岚 《福建金融》2008,(8):42-44
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可以看出新准则正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目前只是体现在部分内容上的趋同,对财务报告体系的影响并未完全表现出来。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我国是否也能像西方国家一样实行全面收益报告?实行全面收益报告,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本文从全面收益理论与传统收益理论、全面收益表与传统收益表的主要区别进行分析,认为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虽然迫切需要改进收益报告,但距离实施全面收益报告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相似文献   

6.
黄鸿 《上海会计》2007,(4):44-45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规定,政府补助不论是与资产相关还是与收益相关的,应确认为递延收益或当期损益,以强调按照系统的、合理的基础将政府补助确认为收益,实现与相关成本和费用的配比。这改变了我国原来对政府补助既有资本法又有收益法的做法,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初步建立了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下,涉及收益报告的内容主要有:(1)《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其规定了财务报表(包括利润表)列报的基本要求以及利润表中反映的信息及其项目等;(2)《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  相似文献   

8.
全面收益报告的未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辉 《上海会计》2000,(7):48-50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 ,收益报表在财务报告体系中 ,一直占据核心地位。然而 ,随着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 ,传统收益报表已愈来愈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 ,从90年代初起 ,在世界各国财务信息用户、会计学术界以及实务界的推动下 ,传统收益表已开始向全面收益报告发展。自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80年12月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三号《企业财务报表要素》中首次引进全面收益概念以来 ,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西方国家自80年代起就开始在财务会计准则中 ,不断要求对传统的金融工具用公允价值计量 ,而对于衍生…  相似文献   

9.
侯宝卿 《财会学习》2009,(11):44-45
我公司准备实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于长期股权投资根据38号准则及解释公告第一号均要求进行追溯调整,但对同一控制下股权投资差额38号准则是将余额调整留存收益,而解释公告第一号要求一开始视为子公司,是不是意味将余额一分为二:(1)初始投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因为同一控制下);(2)长期股权投资累计摊销额,调整留存收益;  相似文献   

10.
从全面收益表看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湛 《现代会计》2001,(5):9-11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英美会计准则委员会及国际会计准则先后颁布了“全面收益表”的准则规定,旨在更全面的披露收益信息。全面收益表的产生并非偶然,它与资产的会计确认、计量中的问题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改革后的综合收益表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婧 《会计师》2010,(3):62-63
<正>2008年10月16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联合发布了一份关于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意见的讨论稿,对财务报表的列报提出了新的模式,取消了主体目前拥有的在一张综合收益表(将所有的收入、费用项目以及其他综合收益的组成部分放入同一张表)或在两张报表(损益表和综合收益表分开)中列报的选择权,要求列报综合收益表,与财务状况表、现金流量表构成三大基本财务报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利润表提供的财务信息已经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情况,不能为投资人、债权人等财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提供更加充分的信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各国准则制定机构等相关组织相继提出改革措施,认为全面的业绩概念应当通过综合收益体现,综合收益表也随之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和使用.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对传统的企业收益观也带来了新的内容和挑战,诸多新的收益、非传统收益对企业的经营收益形成了重要的影响。美国都纷纷将传统收益扩大,采用全面收益观,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反映企业的全面收益信息。我国2009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也拉开了我国全面收益观应用的序幕,在会计利润表中列示出"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和"综合收益总额"科目。  相似文献   

14.
每股收益这一指标最先源于美国,在西方资本市场上广泛用来反映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都颁布了相关准则来规范各公司每股收益的计算、列报和披露,以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致性。鉴于我国近些年上市公司不断增多,出于同样目的,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一每股收益》的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相似文献   

15.
浅谈全面收益表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玮 《山西财税》2006,(9):16-17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3号《企业财务报表要素》中首次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收益概念的新概念——“全面收益”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在报告期内除去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的交易、事项和情况所产生的一切变动的权益(净资产)。一、全面收益表与传统收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对传统的企业收益观也带来了新的内容和挑战.诸多新的收益、非传统收益对企业的经营收益形成了重要的影响。美国都纷纷将传统收益扩大.采用全面收益观.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反映企业的全面收益信息。我国2009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也拉开了我国全面收益观应用的序幕,在会计利润表中列示出“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和“综合收益总额”科目.  相似文献   

17.
收益的确定及计量(下)上海财经大学钱逢胜三、会计收益的现实性及其发展动向会计收益之所以广被推崇,是因为有以下优点:(1)会计收益是建立在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基础之上的,因而它是客观的和可以验证的。这也是采用历史成本的恰当理由。(2)会计收益所依据的是收...  相似文献   

18.
“每股收益”的计算是由1950年以后的美国逐渐发展起来的,是重要的收益指标,主要用于帮助投资者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对管理者以及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也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不同口径不同形式的每股收益会造成使用者的误解,也不利于企业之间的比较分析,进而需要对每股收益的确定和列报进行规范。目前世界各主要资本市场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加拿大及日本均制定有“每股收益”准则,要求已上市公司及处于申请上市过程中的企业计算和披露“每股收益”信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其第33号准则中对“每股收益”的计算、列报和披露等做出了规定。  相似文献   

19.
用“革命”来形容前不久开始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大概并不为过。业内人士的说法是,这套新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趋同,如果这种说法大家感触还不深的话,那具体一点讲——当然是具体到银行——实施了新会计准则.会导致不良比例高的信贷资产大量缩水.会大大增加计提风险拨备从而影响当期收益,会让几乎全行上下为了转换会计报表而忙得焦头烂额.更会使模型成为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20.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者预期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应用将使财务报表能够更好地反映公司的经济实质、增强各国公司财务报表的可比性、改善公司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并最终使广大投资者受益。然而现有研究并未就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应用效果得出一致性结论。然而无论短期内投资者是否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受益,各国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似乎已是大势所趋,那么接下来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是探究如何使各国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应用中收益最大化,而解决此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需要探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应用收益的影响因素。为此,本文首先对现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具体包括自愿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相关研究,强制采用与自愿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应用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探析,和强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相关研究。接下来,本文着重分析了影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应用效果的一些重要因素,以期为各个国家或地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应用效果提供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