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主要发达国家鲜有经历大规模金融危机,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和金融稳定职能有所淡化,以维持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渐成主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改变了上述范式,货币政策和物价稳定目标仍是中央银行最主要职责,同时各国就中央银行加强金融稳定职能达成共识,探索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重构风险处置框架,拓展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  相似文献   

2.
苏雅 《云南金融》2012,(7X):126-127
金融危机过后我国运用的积极货币政策,使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为抑制通涨,中央银行又推出了稳健型货币政策。文章进一步研究了该货币政策的效果,未来我国经济走势以及货币政策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苏雅 《时代金融》2012,(21):126-127
金融危机过后我国运用的积极货币政策,使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为抑制通涨,中央银行又推出了稳健型货币政策。文章进一步研究了该货币政策的效果,未来我国经济走势以及货币政策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24(4):F0003-F0003
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 中国宏观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调整;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比较;金融危机与中央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短期资本流动下的本外币政策协调;扩大内需背景下的货币与信贷政策。  相似文献   

5.
为应对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均采取了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非常规货币政策突破了传统货币政策的操作框架,不仅丰富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实践,也为货币经济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经验材料。但是,目前相关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对政策的分析也比较散乱。为此,本文就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十八、西方中央银行是怎样掌握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的? 前面讲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货币政策的手段有公开市场政策、准备  相似文献   

7.
赵艳  何曾 《金融会计》2014,(12):7-13
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欧美中央银行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过程中,显著扩张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衡量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指标,以及引起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变化的操作两个方面入手,研究欧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全球各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纷纷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发展.本文对美国两轮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和比较,并指出其潜在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近期的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加强了对金融稳定问题的关注,对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与实施更加慎重。为更好实现金融稳定目标,中央银行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做好平衡,在不同种类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间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欧元区中央银行应对金融危机其资产负债表变化情况进行审视和比较,研究货币政策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的影响,并定量分析货币政策及中央银行资产总额与货币供应量、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从而对政策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持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界限,引起经济学界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讨论。文章分析了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概念和理论,回顾了主要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过程,指出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恢复与量化宽松政策的逐步退出,理顺政府与中央银行关系、强化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对于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中国人民银行法》确定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再贴现、中央银行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其余的列入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后,我国正式确立了中央银行体制,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开始形成。我国的货币政策按主要任务和调控方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84~1997)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治理通货膨胀,实行以贷款限额管理为主的调控方式;第二阶段(1998年以来)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治理通货紧缩,取消贷款规模控制,扩大公开市场操作,实现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我国经济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之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经济增长放慢,投资和消费增长趋缓,出口大幅回落,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物价出现连续负增长。由于早几年形成的房地产泡沫破灭,不良贷款问题突出,商业银行体系面临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艰...  相似文献   

13.
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运作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职能与金融监管职能相分离   自1984年以来,我国中央银行逐步形成三大职能模块,即以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为中心的货币政策决策模块,以现场和非现场监管为保证的金融监管模块,以支付清算、人事管理、组织支持为依托的支持服务模块.可见,我国中央银行是将货币政策职能和金融监管职能集于一身的.从理论上说,这两种职能的集中,使得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情况可及时掌握,可制定出更符合实际的货币政策.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央银行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往往因为怕出现金融危机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由自主地有所偏松,或由于某些货币政策因素的影响而在执行金融监管时左右为难,使得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之间存在较大矛盾而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协调.并且由于两种职能集于一身,导致中央银行在强化货币政策职能时,有可能对金融机构的违规经营情况视而不见,而使金融监管不力;而在强化金融监管职能时,又有可能过分担心金融风险而不能将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的变化和趋势进行准确预测,从而影响货币政策决策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高度关注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失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失衡问题的提出2008年9月中旬以来,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中央银行先后采取了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地投放货币用于救助陷入困境中的金融机构和刺激经济增长,导致各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规模急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以来,各国央行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目前这一政策所导致的央行资产负债表急剧膨胀问题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由此引出的关于中央银行财务实力的探讨越发频繁,中央银行财务实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其所能采取的货币政策,进而影响到一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在对中央银行财务实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初步探讨的基础上,对增进中央银行财务实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吴晓灵 《银行家》2015,(4):51-52
根据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相机抉择调整货币政策、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以维护金融稳定,是中央银行担负的基本职责。然而,只有深刻理解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把握经济形势的变化,并开出货币政策的良方。近几年我国内外部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余波未尽,我国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对货币政策调控的手段、力度与精度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一书正是对有关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和准确的阐述,可谓恰逢其时。本文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为该书所做的序言,本刊特此发表,使读者先睹为快。  相似文献   

17.
胡坤 《中国金融》1997,(8):37-39
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目标研究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胡坤自70年代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西方货币政策理论和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实践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演变。就西方货币政策理论而言,重点已经由原先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替代关系的研...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爆发前,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对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关系的主流认识是反对把资产价格稳定纳入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只需在泡沫破灭后通过下调利率进行干预,然而,历次国别或全球金融危机都充分暴露了主流认识存在的诸多缺陷。因此,本文运用我国1999至2010年的年度数据,实证检验了资产价格对货币流动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资产价格上涨与货币流动性增加正相关,因此,我国中央银行应考虑将资产价格稳定纳入货币政策目标,逆经济风向行事,实行更为对称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国2008年至今CPI指数的观察,指出了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不容忽视。究其成因主要是中央银行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中投入了大量的流动性所造成的。本文旨在分析我国货币政策运用的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如频繁调用存款准备金工具、事前预警机制不足和货币政策传达通道不畅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央银行沟通成为一种新型的货币政策工具。基于中央银行沟通视角,分析西方国家在预期管理中的渠道、手段及效果,结论表明中央银行沟通有助于预期管理。借鉴西方国家沟通经验,提出中央银行的有效沟通,需要中央银行独立性及问责制作保障;重视沟通的规律性,强调沟通信息的清晰和准确;注重对宏观经济运行认识水平,提高公众的经济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