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运赞助是企业公关赞助活动的一种。企业通过赞助奥运赛事,并围绕赞助活动展开的一系列营销。从而起到良好社会效应,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与品牌形象,以获得社会各界广泛的好感与关注,为企业创造出有力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
奥运赞助对企业而言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它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纷纷通过加入奥运赞助计划进入奥运市场平台。在奥运市场平台上,赞助企业必须灵活运用营销的策略和技巧,学会驾驭大型赛事的影响过程,把握奥运营销的特性,更好地实现企业赞助奥运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奥运营销的边界是什么? 当我们看到一些颇有点儿奥运“味道”的营销推广活动,被奥运赞助企业大声抗议的时候,常常会想到这个边界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赞助门槛日益提升,非奥运营销的精彩剧情却一再上演。无缘奥运赞助的企业如何巧打奥运王牌?成为奥运会的官方赞助商是众多企业梦寐以求的,但赞助奥运会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昂贵的赞助,6500万美金的赞助门槛已经粉碎了众多企业的梦想,即使是最低级别的赞助费用也非一般企业能够承受。  相似文献   

5.
与奥运会联系在一起,企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都将空前提高。本文通过分析奥运磁场影响机理和企业赞助奥运过程中发生的品牌磁场效应,包括吸附效应、自我加强效应和扩散效应,以得出中国企业品牌的奥运赞助策略。  相似文献   

6.
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动了体育赞助营销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奥运赞助对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投入。奥运赞助的效果究竟如何,在现有的营销研究中鲜有涉及。本文介绍了笔者和益普索(Ipsos)公司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的企业奥运赞助营销实证研究。通过调查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我们发现,消费者并不能有效区分奥运赞助商和非奥运赞助商,但是奥运赞助有助于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的形象,增强消费者对其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7.
奥运文化具有传播面甚广、能轻易打破交流障碍等诸多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以奥运为平台,以消费者为核心,通过整合传播,利用体育赞助、奥运明星、活动、公关等各种手段,建立品牌联想,有目的地推进营销策略和活动的实施。即将到来的2008北京奥运会被专家预测为最有市场开发价值的运动会。因此,对于赞助奥运会的企业来说,如何使已经产生的品牌效应不断持续地提升,是需要大家共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奥运营销的竞争,并不仅仅是一场能否拿下奥运赞助资格的“赞助战”,归根结底是一场“品牌动作之战”,虽然有些企业并未取得赞助奥运的资格,但是他们依然可以通过运用一些与奥运有关的营销要素,在这场“品牌动作之战”中占据优势,这里就向读者们介绍可以搭上奥运快车的11种非奥运营销“牌”。  相似文献   

9.
刘念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1):157-158
北京成功申办第29届奥运会不仅是举国上下庆祝的喜事,更为我国企业提供了赞助奥运的机会。奥运赞助会提高我国体育经济与营销事业的发展,也为我国企业迈入国际市场进行全球化战略提供了一次良机。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北京奥运会上国内赞助企业的奥运营销的表现得失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比非赞助企业的营销表现,指出了赞助企业和非赞助企业的问题和收获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一项来自美国的权威调查显示,64%的受访者愿意购买体育赞助厂商的产品,与常规广告相比,花费同样的投入,体育赞助对企业的回报是常规广告的3倍。目前体育赞助已经占到全球赞助总额的88%,成为赞助领域的“绝对权威”。随着体育营销模式进入中国以及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主办权,体育赞助意识在我国也得到进一步加强。青岛双星集团认识到体育背后蕴藏的无限商机,借奥运东风,将体育文化与企业品牌文化相融合,在产品制作上体现、传递奥运精神,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非奥运营销伴随着奥运营销应运而生,从洛杉机奥运会开始,"非奥运营销(又称隐性奥运营销)"便被柯达、耐克、Google等国际品牌发挥得淋漓尽致,它们因未缴纳高昂的赞助费或奥运排它性原则而原本与奥运无缘,但却凭借自己的智慧,绕开奥运知识产权的壁垒,演绎了一次次经典的非奥运营销。2008北京奥运不仅中国的品牌企业成功赞助奥运取得丰硕成果,而且更多的非奥运赞助的中国企业抓住了奥运经济的机会演绎了——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落下了大幕,在后奥运时代里,中国企业应该理性应对营销环境的变化,对自己的品牌定位及赞助战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以确保自己在奥运赞助这场大战中笑到最后.为此,笔者对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企业体育赞助现状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销售与管理》2008,(4):82-83
益普索(Ipsos)第四期北京2008奥运赞助效果跟踪研究报告显示,在知道是奥运赞助商身份后,消费者对诸企业产品的消费意愿都有所提高。赞助奥运对品牌促进购买方面提升最多的是麦当劳21%,而非奥运赞助商百事可乐如果赞助奥运的话,对销售的提升幅度也会非常可观为24%。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体育赞助起步比较晚,虽然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与欧美国家的运作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奥运赞助方面更是缺乏经验。本文结合体育赞助的典型事例分析企业实施体育赞助效益,策略与技巧,旨在为企业实施体育赞助提供更好的帮助,也希望中国的体育事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广告大观》2008,(8):133-135
2008是意义非凡的一年。随着奥运脚步的临近,一场营销大战日嚣尘上。在奥运营销领域,国际品牌群雄并起,觊觎中原;但对于大多数国内企业来讲,赞助奥运并由此展开奥运营销,仍然是一片陌生的领域。这是本土企业的一次磨砺,更是一场博弈:中国企业如何通过奥运会以及相关活动来强化自己的全球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在“奥运营销大战”中分一杯羹?  相似文献   

17.
天佬 《成功营销》2008,(9):68-69
北京奥运会期间,奥组委依照往届奥运惯例,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条文,最大程度上保证奥运赞助商的权益。这就标志着,奥运期间给非奥运赞助企业发挥的空间更小了。虽然相对私权的博客媒体在内容上也受到了限制,但一些企业借用管理相对松散的博客进行大打擦边球的营销活动,也是一种有趣的隐性营销现象。  相似文献   

18.
清澜 《商务周刊》2009,(16):80-81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一周年之际,在回顾奥运精彩的同肘,中国商界和学术界又进一步把目光聚焦到了对企业奥运营销的成功与失败的探讨之上,希望通过一种反思的视角和理性的思维,从中国奥运赞助企业身上发掘出其利用国际化平台夯实自身竞争力的经验,以为中国企业在经济危机背景下解决竞争力难题寻找出路。作为首家赞助奥运的乳品企业伊利集团,因其精确到位的奥运营销而被广泛关注,并八选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经典案例库。  相似文献   

19.
益普索 《市场研究》2007,(11):61-61
<正>近日,国际知名调查机构益普索(Ipsos)发布了其奥运赞助效果监测项目第二期调查结果中的交通运输行业奥运赞助效果报告。交通运输行业是第二期奥运赞助效果监测中的新内容,奥运赞助效果研究通过在线调查的方法,访问了奥运主办城市北京和主要的协办城市以及非奥运城市广州、武汉、成都和西安等18-55周岁之间的本地居民,旨在了解各赞助商及非赞助商在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之后,是否在短期的销售和长期的品牌建设上起到了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吴淑芬 《中国广告》2008,(10):30-31
火炬点燃,奥运五环旗在鸟巢升起。对于奥运的种种猜想都已尘埃落定。进入2008年以来,整个中华民族经历了很多起伏。对于那些坚定的奥运赞助企业来说,这一年同样过得不平静。自奥运赞助的第一日开始,便有很多人对于这项投资抱有极为悲观的态度,认为这一决策很傻很天真。因为在人们心中总是存在一些未曾破解的谜团,正是这些谜团给奥运赞助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