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战略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的,其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中带动人口、环境问题的解决,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者、资本、土地与科技等。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主要是指生产要素价格的内容、形成方式和形成的过程等等,反映国家、企业、市场等价…  相似文献   

2.
莱芜市的采矿业和冶炼业大规模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迅速增长,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在重点分析评价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负面影响的同时,提出经济发展应该与环境相协调,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马卫东 《水利经济》2001,19(1):34-37
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 ,已成为我国乃至当今世界的头号环境问题 ,党和国家领导对这一问题十分重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报告中就明确指出 :“在现代化建设中 ,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 ,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实现良性循环”。江泽民、李鹏、朱基等中央领导同志就此多次进行视察、批示和指示 ,提出了 15年初见成效、30年大见成效的奋斗目标。那么 ,如何建立良性的生态环境 ,实现山川秀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笔者在调查研…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将“生态环境良好”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良性循环,最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七牛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其核心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动念和惜。卞小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和内容,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必须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 ,随着人口的增长 ,资源不合理的消耗 ,以及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 ,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尖锐的矛盾 ,给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带来的制约力越来越大。现代农业依靠化学肥料和农药提高土壤肥力、防治病虫草害 ,取得了作物的高产丰收。然而长期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 ,不仅降低了作物的品质 ,出现了病虫草害抗药现象 ,更为严重的是污染了环境 ,破坏了生态平衡 ,危及人畜安全。农业是对自然依赖性和影响力最大的经济部门 ,尤其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必须建立一种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6.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任何时代,经济增长方式均属于生产力范畴问题。人类社会采取何种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及经济发展的水平。从社会生产力和人类对知识运用的发展过程来看,在工业革命前,由于生产力尚不发达,人类...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搞好农村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应搞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  相似文献   

8.
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从介绍我国林业发展现状入手,对林业造林养护技术进行论述,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林业复合经济发展路径,以期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功能,建立良性循环的林业经济发展运行机制,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从介绍我国林业发展现状入手,对林业造林养护技术进行论述,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林业复合经济发展路径,以期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功能,建立良性循环的林业经济发展运行机制,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玲 《农家之友》2009,(4):19-19
水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旧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1.
人口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这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客观要求。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人口的发展经常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处于互不适应的状况,所以导致人口搬迁的根本原因是区域间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而产生了搬迁的推力和拉力。  相似文献   

12.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在人类迈向21世纪之时,全球性的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等一系列矛盾日益突出,迫使人们重新新评传统的发展模式,认识到只有在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下的全人类共同发展才是理想的发展道路.从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将其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持续性包含生态持续性、社会持续性和经济持续性三方面的含义。生态持续性主要指生物─—自然过程及生态系统的永续生产力和功能,它要求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上海农村经济》2002,(7):13-16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如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任务摆到了我们面前.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入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人口资源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上,而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同时,江泽民同志还从开创人类文明新境界的高度指出,要"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些论述,对我们以更广阔的视角考虑上海郊区新时期的发展战略有着特殊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首脑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根据人类活动环境影响及利用有限资源的新认识,提出改变全球社会经济行为的行动计划。其中心思想是通过改变发展与消费方式来提高生活质量。为此,提出了人类社会必须走资源、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994年中国政府公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是在世界人口不断增加、资源超量开发、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为寻求保护人类及其后代能够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与发展,保护资源的供需平衡及永续利用,维护环境的良性循环,而提出的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农业与农村发展模式。这 一模式是指在合理利用和维护资源与环境的基础上,将传统农业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生产足够的食物与纤维来满足人类对农产品的各种需求,并通过农工商一体化,进行商品化、专业化与社会化生产,从而促使农业与农村协调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谋求国民经济一段时期内快速发展,而且谋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积极促进社会公正、安全、文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当人口数量适应于经济发展,而经济水平又满足人口发展要求,二者会形成促进关系。人口经济协调状况就是指人口规模、人口素质、人口生活水平等人口因素与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程度,将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特大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出1990年代以来我国特大城市用地扩张的3个特点:一为特大城市数量和用地总量持续增加,用地增速与城市化发展速度不协调;二为特大城市人均用地呈波动变化,市均用地则持续增加;三为特大城市用地结构中国林绿地和铺装道路面积明显增长;分析了影响我国特大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因素有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环境改善和社会因素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得出影响我国特大城市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增长和年末实有铕装道路面积的增长;为了今后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有关部门应该积极采取相关政策来合理控制城市用地扩张的速度。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增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发生了三大影响深远的变化: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经济增长了近百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从而迅猛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二是人口爆炸性增长,本世纪世界人口翻了两番,逼近60亿,并且仍以每年约9200万的速度继续繁增;三是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污染物质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口爆炸、资源…  相似文献   

19.
《南方农村》2004,(1):12-12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1月13日召开的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城市建设和发展要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逐步推进。他认为,近年来城市建没迅速发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城市快速  相似文献   

20.
如何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进一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处理好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已成为当前上海城市发展中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一、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生态城市应该是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并促使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稳定、协调与永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复合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现代文明、发达城市的象征。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