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玛尼石刻,是广泛流布于藏族民间文化中的一种十分普及而又喜闻乐见的宗教石刻艺术。也是藏族民间美术众多形式中具有独特表现手段和最有代表性的雕刻艺术之一。 藏族玛尼石刻泛指雕刻在石块上的佛语、造像和图符,是极具本土地域风格特色和民族民间风采神韵的藏族石刻文化的特殊形式。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发展历史,在藏传佛教美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化审美意义和神圣而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兰州,距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2000多公里,60年前是内地进入西藏的必经之路。今天是青藏铁路的必经城市,进藏的热点“门户”。从兰州往青藏,塔尔寺、日月山、青海湖、鸟岛、昆仑山、可可西里、纳木错、布达拉宫,唐蕃古道文化的精彩徐徐展开;雪山、沙漠、草原、盐湖,西藏圣洁的自然风光和藏族风情缓缓呈现。作为进出青藏高原的中转站,兰州,是一个处处有藏味的城市。藏饰店、藏餐厅、藏族特产店,散布其中,诉说着这座城市对西藏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西藏旅游》: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藏族雕塑艺术家,在传统与创新这两者之间,你是如何把握自己的艺术特点的? 洛加泽仁:我相信,每个民族的人民都十分热爱本民族的文化,藏族同胞自然也不例外。他们崇尚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藏文化,并以此为荣。藏传佛教是我们藏族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占有很大比重。实际上,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宗教,藏族的民间艺人和他们创造的辉煌的民间艺术主要还是为宗教服务的,传统的藏文化赋予他们对造型艺术得天独厚的禀性。  相似文献   

4.
飞舞的喇嘛     
《西藏旅游》2009,(7):74-79
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康巴艺术节”是川、青、滇、藏康巴藏旗地区的一大民族文化盛事。对于能歌善舞的藏族民众来说,康巴艺术节是一次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盛会。  相似文献   

5.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不仅为开发祖国边疆、巩固祖国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以自己非凡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风格的精神财富——藏民族说唱艺术、丰富了祖国的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6.
舞动高原     
《藏谜》:还原西藏生活的原生态 仍然记得2008年杨丽萍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的《藏谜》,将一幅藏族生活的画卷。不加修饰的美呈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7.
有一种事物是具备恒远生命力的,它的召唤像穿越岁月与时光长河,生生不息。藏族地毯作为藏族家庭居室、寺院经堂及社会活动场所的重要用品,有着漫长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它的色彩与符号会令首次接触者产生敬畏之心。无论是否熟悉藏毯的人,看到第一眼都会被它的美所惊艳。地毯上的花纹图案鲜艳夺目,从捻毛到织毯、修剪都是手工操作而成,柔软而细腻。藏族织毯工艺,既是藏族织染技艺的荟萃,也是藏族民间美术的杰作,有着独树_帜的文化意韵。自藏族织毯工艺诞生的2600年历史以来,它已成为藏族古老又新潮的一种珍藏所在。  相似文献   

8.
藏族的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别具特色。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具藏巴哇地区确一种鲜为人知的鼓舞,这就是该地区藏族的巴挡鼓舞。笔者耳闻目睹过巴挡鼓舞粗犷豪放的舞姿,热烈奔放的场面,它融说、唱、舞为一体,令人赞叹叫绝。现将其做一番概述,奉献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9.
神品酥油花     
藏族酥油捏塑亦称酥油花艺术,是藏族寺院宗教艺术和民间大众艺术中最受人们喜闻乐见,充满吉祥喜庆色彩的艺术珍品。它是地道的雪域本土民间传统艺术中具有独特表现手法、使用特殊材料、植根于高寒地域,属于藏民族独有的艺术奇葩。酥油捏塑是藏族艺人利用当地高寒气候条件,高原特产酥油具有凝结不化的特点,在酥油里伴以各色矿物颜料,以酥油代泥,用手捏塑的特殊雕塑造型艺术形式。是古老的藏族本土宗教——苯教文化、藏族民间文化的共同产物,藏传佛教艺术沿用了这一形式,并使之发扬光大,成为集宗教性、世俗性、实用性、观赏性、审美性极强的多功能的藏族造型艺术形式。酥油捏塑的形制类似于雕塑中的浅浮雕,高浮雕,透雕,贴塑,也有近似三维的立体圆雕形  相似文献   

10.
艾轩 《西藏旅游》2006,(6):85-87
贺德华,四川成都人(满族)。国家一级美术设计师。200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舞美高研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军高级职称评审委委员,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专职美术师。擅长藏族题材写实油画,从七十年代至今长期深入生活于西藏边防、西藏阿里地区以及四川藏族地区。深深的被那里的民俗风情所吸引,创作了许多反映藏族牧区生活以及红军经过草地题材的油画。多次获国家、四川省、全军等艺术奖项,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美国、瑞士、日本、台湾等收藏家收藏。  相似文献   

11.
雪莲宫朗玛厅位于拉萨市江苏路西段,自治区宣传部东侧,背靠大昭寺,是西藏唯一的一所藏式旅游定点娱乐场所。朗玛厅每晚有西藏剧团著名的藏族演员登台演出,相声、独唱、二人弹唱、舞蹈让你拥有充满藏民族传统文化的完美体验,大型的藏族服饰表演给您意外的惊喜。朗玛厅祝愿国内外游人吉祥如意,扎西德勒!  相似文献   

12.
西藏三题     
关于藏包子有次去一个藏族主任家吃藏包子配菜是几盘泡菜、每人一碗耗牛骨头汤在主人的盛情之下夹了一个咬了一口,就再也不敢咬第二口了一股不习惯的腥味引得胃里翻江倒海可出于礼貌又不能吐出来还要对着主人期待的目光微笑……  相似文献   

13.
晓敏 《西藏旅游》2007,(1):72-75
据记载,公元前100年以前,藏族就有自己的历法,它根据月亮的圆缺来推算日、月、年.几百年过后的,苯教徒精确推算出冬至日归时间,并以此作为1年的开始,形成了藏族的节日及各种仪轨.公元7世纪,唐朝文成、金成两位公主先后入藏成婚结盟,带来内地的历法.  相似文献   

14.
民族饰品     
时下,收集或佩戴来自西藏粗犷豪放又带有一点神秘色彩的藏饰品,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这种流行趋势正以其特有的方式诠释着“时尚”。古老的藏族文化,演绎出另类的饰品光泽。每一件制作精良的藏饰品里都包涵着一个神秘而动人的传说。  相似文献   

15.
左手 《西藏旅游》2004,(2):66-72
小金县为藏、汉、回民族杂居区。嘉绒藏族是县内的主体民族。据《安多政教史》载:“嘉绒”二字,是藏语的音译,原指嘉尔木墨尔多山农区,原名叫  相似文献   

16.
小得得  张银 《西藏旅游》2011,(8):114-119
说起和西藏最亲密的城市,我总会想起成都。走在大街小巷,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喇嘛或者身着藏族服饰的同胞穿梭其间,各种藏族小店散落在街道两旁.从门前经过可以闻到藏香的浓郁味道。如果你想念西藏,你还能在这里找到味蕾的安慰——酥油茶飘香、酸奶味醇厚。我们寻找于各个街头,就是要为您还原一张最完美的——成都藏味儿地图。  相似文献   

17.
时下,收集或佩带来自青藏高原粗矿豪放而带有一点神秘色彩的藏饰品,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这种流行趋势正以其特有的方式诠释着“时尚”。古老的藏族文化,演绎出另类的饰品光泽。每一件制作精良的藏饰品里都包涵着一个神秘而动人的传说。 丹增曲培,就是这样一位深谙时尚的年轻人。他有着长期在西藏生活的经历,这些经历使他对藏文化有了更为直观、更为深刻的理解。为了让更多的人喜欢上西藏这块神奇的土地,丹增曲培开了一家藏饰店,并赋予它“唐古拉”的美名。在店内,他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多年来精心收藏的精美的藏饰品。现在,“唐古拉”民族饰品已成为人们了解藏文化的一个窗口! 一起来看看关于藏饰的小知识吧!  相似文献   

18.
藏族民间面具艺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真实的写照、符号化的语言记录了自己的成长,记录了自己民族发展进程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藏族民间面具艺术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他在发展中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彩.  相似文献   

19.
远古时期的藏族先民相信,用处女制成的人皮鼓具有非凡的神力。喜马拉雅山地的巫师,穿越藏域千年史迹,鼓声隆隆,你在传世吟诵着什么?  相似文献   

20.
神山圣湖崇拜是生活在世界屋脊之巅的藏民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中古老的信仰观念与藏族原始宗教、壅宗苯教,藏传佛教神灵崇拜、祖先崇拜、灵魂崇拜、英雄崇拜等观念—脉相承的重要表现形态之一。 神山圣湖崇拜是植根于藏民族生存的大自然环境和大自然神秘莫测、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如:日月星古巴辰,风雨雷电、冰雹雪崩、地震天火、瘟疫灾害等。原始先民对这些自然现象不能理解,以至认为是这些高山大湖的神灵所显示的神奇力量。从而对大自然产生了恐惧、敬畏和崇拜心理,逐渐衍化成为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