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已经初步建立,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始终坚持“维护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维护粮食安全”仍然是我们粮食工作的重点,如何找到一种既能“服务‘三农'”,又能实现“三个维护”的经营模式,是我们在粮食产业化探索中应继续追求的目标。本文介绍的“粮食银行”的做法,是一种能把两个目标结合起来的有益探索,现加以刊登,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粮食市场化流通新格局中,改制后粮食企业怎样经营,如何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新课题。我们认为,改制后粮食企业只有在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经营方向和经营方式方法以及产业投向和转型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发展,努力实现“三大转变”,增强流通“主渠道”功能,才能在新的形势  相似文献   

3.
孙海英 《商业会计》2007,(10):46-46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现代粮食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内容。选择何种模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对成功实现企业改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我省粮食购销企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改制的现实选择。[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李建平 《商业会计》2002,(10):35-36
按照国务院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精神,各地已经全面展开以“取消定购,放开粮食收购,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价格”为主要内容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而粮食企业在“一取消三放开”前按国家定购价和保护价收购的高价位的库存老粮,已成为全面推进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沉重负担,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让粮食购销企业在市场化改革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根据国务院的粮改精神和实际工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粮食购销企业高价位库存粮食的销售办法(一)粮食购销企业的高价位库存粮食是指“三放开”前按国家定购价和保护价本地收购(含代征公粮…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农发行由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年年亏损积累了大量的呆帐坏帐。深受国家粮食政策及自身制度性弊端束缚的农发行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都已不再适合同时经营政策性和商业性业务,脱困的出路在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淡出”粮食购销市场,农发行回归政策性银行的本色,同时建立新的国家粮食流通体制。  相似文献   

6.
中外大型粮食企业在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中发挥作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现代物流是以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为导向,以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为保证粮食“从田地到餐桌”高效率流动,包括粮食收购、运输、装卸、储存、加工、包装、配送、信息管理等在内的用户服务过程。由于中外经济技术、粮食生产流通体制以及农业资源、粮食比较优势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国粮食物流的发展水平不同。中、外大型粮食企业在粮食现代物流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粮食产业化就是把粮食当作一个产业来经营的过程。它的实质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最大化为目的,通过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具有竞争力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为依托,选择特色品种,并对其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粮食经营多业联合一体化经营形式。  相似文献   

8.
构建安全高效的粮食物流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安全+高效”的粮食物流系统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是构建安全高效粮食物流系统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全国性和地方省市的粮食物流发展规划、加大粮食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完善粮食物流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加快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和探索粮食物流组织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务院“取消定购、放开粮食收购、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价格”为主要内容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政策的出台,粮食购销体制已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向市场经济管理体制转变,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面临许多发展机遇和挑战,笔者结合我州粮食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提出以下建议:一、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一)粮食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经营难。1996年以来,粮食企业已连续七年亏损,企业自有资金几乎损失殆尽,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96%,有的已资不抵债,企业每开展一笔粮油购销业务都必须首先取得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  相似文献   

10.
中山完美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完美)由马来西亚完美资源有限公司投资设立,是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企业,1998年被政府批准为以“店铺+雇用推销员”模式经营的十家转型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粮食仓储企业要保持稳定发展,获得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必须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粮食仓储企业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一是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往企业性质单一,完全按国家计划执行,企业亏了,国家补,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企业处于消极被动的局面。采用新技术,不但能使经营储存的粮食品种及数量增多,而且经营方法也不断扩大,当前,粮食部门实行两线运行体制,为粮食仓储企业的深入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对仓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筹兼顾,使粮食企业各环节之间…  相似文献   

12.
钱凌俊 《商业会计》2002,(12):37-37
在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负责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管理工作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新形势下,应不断拓展经营渠道,实现银企“双赢”,塑造“平等互利、相互依存、恪守信用、真诚合作”的新型银企关系。一、农发行要进一步深化封闭管理,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实践证明,无论经营环境和市场形势发生怎样变化,粮食企业的发展壮大必须有政策性银行的扶持,而没有企业的配合,农发行的信贷监管也将无法有效实施。粮食企业与农发行之间要建立更加密切稳固的关系。(一)银行和粮食企业要在准确吃透、把握政策基础上,相互理解,求同存…  相似文献   

13.
随 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粮食企业按照中央“四分开一完善”总体改革思路 ,将企业分离成为政策性业务企业和经营性业务企业的新格局。经营性企业分离出来后在经营活动中仍存在着以下弊端 :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偿债能力差 ;企业生产设备陈旧、劳动生产率低 ;企业人员多、生产成本高 ;企业机制不活 ,无法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粮食经营性企业如何走出困境 ,获得长足发展 ,是每个经营者和管理者不可回避的问题。实践证明 ,以企业优良资产为纽带 ,吸纳管理者、经营者和职工的资本金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有限责任公司 ,通过资产重组 ,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粮食经济如何适应新形势,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笔者认为,只有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全面建设粮食经济新队伍,构筑粮食经济新体系,重塑粮食经济新形象,才能开创粮食工作新局面。一、以置换身份为重点,建设粮食经济新队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粮食经济急需一支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队伍,这支队伍不仅在思想上没有“吃大锅饭”的惰性,而且在工作上具有会经营、能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全国范围来看,浙江、广东等发达地区的粮食经济按照市场化趋向的发展要求,改革国有粮食企业,置换职工身份,致…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2002年工作要点的精神,国家粮食局做好今年粮食流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国加入WTO的实际情况,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搞好粮食宏观调控,加大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力度,按期完成国家储备粮库项目建设任务,加强粮食系统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素质,扎扎实实,勤奋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一、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去年,国务院28号文件明确提出“保护产区”,…  相似文献   

16.
产区基层粮食企业长期出现经营亏损原因所在。改革现行的经营模式,建设好粮食初级交易市场,促进粮食企业正常经营,扭亏为盈。  相似文献   

17.
根据粮食购销市场及经营主体的变化,围绕提高直属库中央储备粮轮换经营效益,集中分析介绍了许昌直属库拓宽粮食收购渠道,发展“直属库+种植负责人+订单农户”这一订单农业模式的具体做法及所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构建现代粮食专业物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专业物流是粮食商品实体运动的依托和保证,也是粮食流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构建现代粮食专业物流,有利于彻底改变低水平的粮食流通状况,使粮食流通更快、更直接,既是粮食仓储企业的现实选择,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简述了粮食仓储企业在市场中的位置、经营理念、服务水平等的必要性,从发展模式、品牌战略、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自动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虽然可以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但是,这次的改革不再是建立在“做开经营放开价格”的基础之上的,而是建立在新的三大政策基础之上的,这就是“敞开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顺价销售、资金封闭运行”,目的是要最终建立起“四分开一完善”的新型粮食流通体制。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行业和粮食企业管理的水平必须不断提高,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管理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只有尽快地建立起自动化的信息管理体系,才…  相似文献   

20.
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粮食购销全面市场化,粮食产业发展趋势越来越呈现一体化、市场化、优质化、产业化的特点,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国有粮食企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争得一块较大的“蛋糕”,做大做强粮食企业?笔者认为,国有粮食企业应确定生产从“第一车间”抓起,收购向订单粮食延伸的思路,按照“政府牵头、部门协作、企业运作、粮农联手、产销衔接、共同发展”原则,把订单粮食作为粮食购销工作的“第一着棋”,贯彻粮食工作的始终,着力抓好“七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