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税收债权债务理论的引入,使税收法律关系被界定为债权债务关系。然而,税收债权作为公法之债,毕竟有不同于一般债权的特性。为使税收制度理论与实务不断完善,必须正确界定税收债权与一般债权的区别,同时构建相关的制度以确保税收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何学智 《金卡工程》2010,14(4):174-175
按大陆法系债法理论,侵权是债的发生根据之一。但我国《民法通则》却没有将侵权内容纳入债权部分加以规定,而是将其视为对民事义务的违反,规定于责任部分。这种将侵权排除于债法体系之外而代之以侵权责任的做法,长期以来引起学者们对债与责任的广泛讨论。究竟是侵权之债还是侵权责任,换言之,侵权行为究竟产生债还是责任,需要我们对债责关系有充分够的认识:债可分类为原权利之债与救济权之债,倘若从私法与公法的不同角度审视此二种债,便能理清债与责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吕铖钢 《时代金融》2013,(17):84-85,95
传统的法理学以权利义务为核心解释法现象、研究法学说。权利义务法理学把权利义务视为最重要的法现象,以权利义务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并依此确定法学的对象及范围。但是权利义务法理学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无法解释很多法现象,只能逡巡于表面。它无法涵盖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权力与权力的关系,也就无法解释税权中包含的重要关系―税收权利和税收权力的关系,税收权力和纳税人权利。有鉴于此,不同于传统法理学的分析方法的引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这个分析方法便是以权利和权力为最基本研究对象和分析起点的法权中心主义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税收征收管理法>中确定了税收优先权,该权利建立在税收债权、债务关系及公法债权私法保护的法理基础上,对于保障国家税收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税收优先权由于规定过于简略,常常与其他权利如其他税种、私法债权等发生效力冲突,如何协调好这些冲突,是我国法律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税收债权债务关系的主体包括两类:一是税收债权人,一是税收债务人。税种法的规定仅确定具体税收债权债务关系发生的依据,至于何种人需具备何种条件方可成为税收债务人,税法并无明确的规定,学术界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借鉴私法主体资格的构成要件,税收债务人的主体资格构成要件应该包括税收权利能力、税收行为能力和税收责任能力三方面,据以明确纳税人的负税能力。  相似文献   

6.
税收债权债务关系说,是对税收法律关系性质的一种新界定。在中国税法实践中,该说早已被立法机关所接受并相应出台了有关税收债务关系的具体制度。但本文认为,税收债务关系理论要想在中国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不能仅靠具体制度的模仿,还要从根本上确立中国税收债务关系的宪政根基。  相似文献   

7.
欧羿 《金卡工程》2009,13(12):207-207
税收制度作为一国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我国传统的税收理论强调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认为税收是国家利用政治权力而强行参与社会剩余产品的再分配的行为。在传统税收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现行的税收相关制度片面强调税收是政府的一项具有强制性的权力,重视公民的纳税义务,而忽视了纳税人的权利保障。同时,传统的税收理念也使得我国的纳税人自身也缺乏权利意识,公民纳税权利意识的缺乏不利于依法征税、依法纳税、依法用税的法治社会的法治社会的进程。税收法定主义和保障纳税人权利是法治进步的体现,我国的税收相关制度应当积极加以改进,以符合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发展潮流。本文以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存在的缺陷为前提,并对我国税收相关制度的转型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税务行政处罚的法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意义上的税收是一种金钱给付关系。关于税收的法律关系性质有权利关系说和债务关系说两种观点,不同观点之下对于税务行政处罚的法理有不同的分析。事实上,国家和纳税人之间是一种公法意义上的债权债务关系,税务行政处罚是国家对纳税人不按时履行税收合约的一种惩罚。  相似文献   

9.
邹荃 《中国外资》2010,(18):142-143
我国在《税收征收管理法》中确定了税收优先权,该权利建立在税收债权、债务关系及公法债权私飞法保护的法理基础上,对于保障国家税收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税收优先权由于规定过于简略,常常与其他权利如其他税种、私法债权等发生效力冲突,如何协调好这些冲突,是我国法律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多元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具有二元构造特征的传统公权利理论出现危机。以自由等价和人格主义为基础,以水平私益冲突为核心,普罗伊斯建构了多元行政法律关系中判断公权利的利害调整模式。通过区分权利分配与请求权指向这两个维度,利害调整模式实现了私人间水平关系与国家和私人之间垂直关系的整合。在多元行政法律关系中,不仅公权利的内涵有所不同,而且法律之于公权利证成的作用得以凸显。利害调整模式立足于行政法律关系理论,优化了公权利的判断方法,推动了公权利理论的发展。面对多元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复杂利益结构,我国也可以借鉴利害调整模式,完善冲突利益的协调机制,实现无漏洞的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11.
作为税收关系中的权利主体,国家有权利依法征税,而身为义务主体的纳税人,其在税收关系中的义务就是依法纳税。然而纳税人不仅仅只是具有纳税的义务,其还具有相应的权利,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在实际工作和理论界中关于纳税人的权利问题未给予高度重视。我国传统的税收观念的理论基础就是固定性、强制性、无偿性,这也是将税与非税之间的重要区别标志。在本文以体现统一国家和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观点,即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费用是税收,为分析对象,对我国的税收理论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浦 《当代金融研究》2020,2020(3):99-111
以义务主体特定与否之标准,将权利划分为相对权与绝对权,造成了无法说明债权人与第三人之相互作用关系的根据与内容的局面。为填补这一漏洞,债权物权化以合同相对性原则之例外的身份被提出。然而,债权物权化可划分为广义债之关系物权化与狭义债之关系物权化。法律构造上,前者实为合同的法定概括移转,后者则是债权的一般性担保手段,所涉合同权利义务均未指向第三人,并非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自反而缩,合同相对性原则的适用范围应以旨在实现履行利益之合同权利义务为限。反之,辅助实现履行利益以及以固有利益保护为目的之义务不单指向债务人,第三人亦应有此负担。基于此认识,既可破除债权物权化之迷思,又可建构第三人对合同当事人负有行为义务之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破产法是在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全部债务情况下处理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虽然破产法处理的是债权债务实体问题,但破产法主要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程序,赋予相关当事人一系列程序权利的方式处理债权债务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破产法是关于程序权利的法律,本文主要阐释破产开始程序,关于破产程序的开始,理论界一直争论不断,争议的主要有两种学说,即破产受理主义与破产宣告主义,笔者试图从民事诉讼法诉权理论角度,对我国的破产受理程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宪政税收是宪法上对税收核心规则或最高原则的创设与运用之政法过程的制度性规范,这一过程要求税收的每一个核心要素都受制于宪政税收。理论上,一个符合中国现实的宪政税收模型是人民代表的一致同意。因为国家和人民的基本关系其实是税收关系,所以必须在宪法上界定国家与人民的权力与权利、责任与义务并使其基本关系宪法化。实践上,应以宪政税收为基本出发点,修改宪法的涉税条款,不必出台税收基本法,并以宪法理念或精神指导税收法律体系或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纳税人概念是我国财政学领域多年来按照国家分配论界定税收的产物,是税收法律领域长期按照权力关系说定性税收法律关系的结果。在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构建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建设法治国家、推进强制型税务行政到服务型税务行政的转变、日益重视纳税人权利保护的今天,这一概念已经不合时宜,应予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我国税收法治进程中"权利"与"权力"混淆不清,相互异化的现象入手,分析了其所产生的特定文化背景、政治经济体制环境及对实现政府税收依法有序征收目标的干扰,提出在税收立法、执法、司法权全过程明确界分"权利"与"权力"的理念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略论税收撤销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税收撤销权,是指税务机关对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滥用财产处分权而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行为,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新征管法)规定了税收撤销权制度。这一制度的规定在我国税法上进一步确立了税收的公法之债的属  相似文献   

18.
张铭 《新理财》2011,(12):34-35
税收学历来被视为官府之学、给领导出谋划策之学、寻找政策依据之学。这种认识并不全面。税收是国家权力和纳税人权利的交集点,而非政府单边之事,所以它也是民间之学,与亿万众生之图存、之福祉、之未来息息相关,所以,公众(纳税人)之于赋税的认识与看法,也应该在税收学的研究范围之内,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游离其外,如阿马蒂亚森所说,你不能凭部分人的富裕和局部的繁华来判断整个社会的快乐程度,所以你必须了解草根阶层的日常生活。笔者觉得他是说给每一位学者或决策者的,关键是我们是否听得进去。  相似文献   

19.
叔欣 《中国金融》1991,(11):24-25
近来,人们都在谈论三角债。但是,什么是三角债,大家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有人说,一切不合理的商业信用,都是三角债,都在清理之列。有人认为,三角债并不可怕,真正值得重视的是线形债。众所周知,三角债是企业间债权债务关系形象化的比喻。你欠我债,我欠他债,他又欠你债,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债务链关系。如从企业间实际的经济联系来看,这种债务链关系何  相似文献   

20.
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可主张抵销或要求同时履行,这应该是债法的一个基本原理,这一原则精神在我国《票据法》中同样有所体现,《票据法》第13条第2款规定:“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不履行约定义务的与自己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持票人,进行抗辩。”这就是票据的“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抗辩”权。由于票据法律制度较之债法一般规则要特殊和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