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币值稳定表现为对外汇率稳定和对内物价稳定两个方面。在追求经济增长时两者常常出现矛盾。因政策目标、开放程度、经济谈判实力以及两国的策略等不同,偏好经济增长的国家在取得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是面临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共存的问题,就是表面汇率、物价稳定而背后却暗藏货币升值压力和通胀风险。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重新设计汇率稳定、物价稳定、产出稳定的政策协调机制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汇率稳定对经济增长的宏观影响这一问题并未引起主流经济学的足够关注。中等收入国家处在国际经济体系外围、经济开放程度高、汇率与物价双向作用明显,汇率不稳定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更显著。本文梳理全球1980年以来中等收入阶段国家汇率制度选择和经济跨越表现的有关事实,建立分解框架解构汇率在经济跨越中的作用,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量化分析汇率和通胀的双向传递效应,构造汇率稳定指标对汇率波动和实际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揭示汇率不稳定对经济跨越的影响,对中等收入国家汇率稳定和管理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宏观经济有四大目标,它们是: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目前我国经济的走向不正常,表现在除国际收支因降低人民币汇率之后有所好转之外,其余三项均不尽如人意。经济增长缓慢,失业人数增加,物价也存在着再一次大幅度上升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是否应关注房价,取决于房价的变化是否对物价、汇率和经济增长有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的房价对经济增长和物价都有着显著的影响,但对汇率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中央银行应该关注房价的变化,并在货币政策操作中考虑房价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政策工具应该针对不同的政策目标,即货币供应量针对物价,贷款利率针对房价,信贷规模针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韩璟 《青海金融》2022,(2):41-48
从负利率政策的理论发展和传导机制出发,梳理负利率政策在欧元区、日本等经济体的实施背景及实施效果,并利用VAR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欧元区负利率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汇率、失业率等的影响,发现欧元区负利率政策对稳定汇率、维持物价稳定以及降低失业率方面虽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影响力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6.
胡颖 《武汉金融》2004,(7):28-30
一国的汇率稳定与国家经济安全表现出越来越强的相关性,汇率的剧烈波动可能导致贸易萎缩、物价震荡、资本恐慌;选择不同的汇率制度对汇率波动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安全性选择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汪洋 《金融与经济》2001,(11):25-28
根据九七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现实,社会各界要求中央银行“采取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因此有专家认为我国的货币政策面临着多目标约束。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汪洋博士(在读)为本刊撰文着重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具体内涵以及稳定币值、稳定物价与稳定货币的重大差异,指出我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外部均衡的目标约束下,实际演变成人民币汇率稳定优先于国内物价稳定的政策选择。文章分析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与人民币物价稳定的冲突并探讨了中国经济在目前外需不足的情况下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宏观调控四大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从微观角度阐述了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对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影响效应,并提出缓解和稳定人民币升值预期,审时度势地推动汇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金融配套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我国劳动力规模庞大的基本国情和正处于经济增长过程中这两大基本特征,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双重约束下的人民币汇率调整问题。由于我国经济开放度已达到较高的水平,汇率变动是影响物价、就业和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渐进地调整。汇率变动还受制于宏观经济目标,尤其是最低限度就业的制约,因此汇率应该小幅调整。本文进一步研究了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搭配实现本币稳定升值的方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10.
维持物价和汇率稳定,是各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近期我国物价一直保持高水平增长,这对稳定我国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从1994年汇率体制并轨、2005年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尤其是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美元汇率看涨,人民币升值趋势强劲。为探寻我国物价增长趋势以及人民币升值是否对内转移了通胀压力,本文分别建立了ARMA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CPI与利率、汇率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的CPI会保持波动上升趋势,对10年9-11月预测结果显示CPI上升幅度不会太大;汇率对CPI的弹性很大,其弹性为-0.321,说明人民币升值一个百分点,CPI增长0.32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胡菊莲 《云南金融》2011,(7X):71-72
维持物价和汇率稳定,是各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近期我国物价一直保持高水平增长,这对稳定我国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从1994年汇率体制并轨、2005年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尤其是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美元汇率看涨,人民币升值趋势强劲。为探寻我国物价增长趋势以及人民币升值是否对内转移了通胀压力,本文分别建立了ARMA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CPI与利率、汇率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的CPI会保持波动上升趋势,对10年9-11月预测结果显示CPI上升幅度不会太大;汇率对CPI的弹性很大,其弹性为-0.321,说明人民币升值一个百分点,CPI增长0.32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是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纽带,政策会同时影响实际汇率和经济增长,将增强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政策能创造稳定的环境和提高稀缺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产生和稳定实际汇率。所以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决定理论和政策之间的关系,对以后政策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2008年、2020年美联储先后两次实施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中国外汇政策完成了从数量出清(外汇干预或者资本管制)向价格出清(汇率浮动)的转变。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中国外汇政策转变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201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大幅减小,汇率弹性增加不会威胁国内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亦不会掣肘国内货币政策,这正是中国外汇政策应对手段转变的底气所在。为巩固上述成果,要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强经济金融指标监测,同时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统筹发展与安全,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重要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是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纽带,政策会同时影响实际汇率和经济增长,将增强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政策能创造稳定的环境和提高稀缺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产生和稳定实际汇率.所以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决定理论和政策之间的关系,对以后政策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汇率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自动调节器”的功能。在区域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汇率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四大目标的实现,尤其是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极其重要。然而近期来自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日渐高涨,人民币汇率是否变动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因此,有必要研究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人民币汇率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力 《银行家》2022,(7):4-5
金融政策是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采取的货币和信用政策的统称,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等。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总供求的方针策略,其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准备金、逆回购、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主要是为了稳定货币供求和金融秩序,进而实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目标。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调节社会资本流通的手段,合理的利率政策有利于银行吸收储蓄存款和集聚社会资本。汇率政策是国家外汇管理部门通过政策工具调节外汇市场价格,进而实现对外经济发展目标,其对国际贸易和跨境资本流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期,关于人民币升值和物价上涨的问题成为国内经济聚焦的热点。二者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无论是汇率稳定还是物价稳定,都对一国经济活动有着重要意义,都是宏观政策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而为了控制物价的进一步上涨,众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其中的一种观点认为,可以通过人民币的升值来实现对物价走高的控制。这一观点是以经济学中的汇率传递理论为支撑的,但其能否成立需取决于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的存在以及人民币汇率对物价具有较高的传递程度。在研究汇率对物价的传递问题上,经济学理论中有完全汇率传递理  相似文献   

18.
李文韬 《金融论坛》2021,26(4):33-45
本文基于2007-201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利率、信贷、汇率、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货币政策传导变量对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存在明显的区域非对称效应;银行信贷和利率渠道对各区域经济增长和物价影响的方向基本一致,影响幅度存在较大差异;汇率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物价影响的方向和幅度均存在非对称性;股票市场价格和房地产价格除对个别区域经济增长率和物价有一定影响外,对大部分地区影响幅度不大,但区域非对称效应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汇率目标制、货币目标制在各自的经济背景下都起到了稳定一国通货、稳定汇率从而稳定一国物价总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通货膨胀目标制代替汇率目标制、货币目标制成为许多国家追逐长期价格稳定的一种货币政策新框架,在取得长期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上具有更多优点和灵活性。我国金融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调控面临国内货币需求不稳定,内部、外部经济不平衡,金融不平衡等问题,在货币目标制和汇率目标制难以实现货币政策有效调控的情况下,建议应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做出调整,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今年,宏观调控的核心是确保经济增长8%,把物价涨幅控制在3%以下,并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8%的经济增长目标,并不是单纯的速度指标,而是经济实现顺利转型和持续发展的支撑点。今年上半年,GDP增长7%,说明经济运行仍未走出低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