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尔的启示     
海尔的发展战略是根据用户的要求来制定的,所以到现在为止没有出现大的失误。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海尔经过了三次战略转移,一步一步地进行观念创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海尔目前已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在全国设立30多个电话中心,一万多个营销网点,并且已辐射到6万个乡,这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2008年初,海尔五位高管辞职的消息一经爆出就引起业界的震动。其中三位还是海尔位高权重、为海尔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创业级元老——海尔空调的王召兴、海尔冰箱的张智春与张世玉三位高管。媒体和一些行业专家对海尔高管的辞职做出了各种猜测和判断。  相似文献   

3.
2004年12月,张瑞敏在海尔创业20周年纪念会上谈到海尔之所以取得成绩,是因为海尔把握住了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而他说的第一条就是无为和有为的关系。张瑞敏称:“无为和有为的关系,不光对企业,对所有部门都一样,其实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金山企业管理》2005,(1):48-48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海尔创业20周年研讨会上演讲指出,海尔在这20年中在大的决策上没有出现大的失误,在大的机遇上能够比较好地把握,主要是把握了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5.
海尔空调大幅降价了. 海尔大举与国美、苏宁合作. 海尔手机定位中低端用户. 2004年伊始,一直将"只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作为主要市场口号的海尔开始发生了令人称奇的变化.连续三个举动让业内外人士都有些不知所措,尤其是长期跟随海尔摇旗呐喊反对价格战的忠实学者与"枪手"们此时只有无语地看着海尔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6.
尽管人们对海尔收购美国第三家电巨头美泰克给予极大的关注,但海尔还是在最后时刻作出了退出的决定。  相似文献   

7.
2004年1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海尔列95位,实现了中国品牌“零”的突破;2005午8月,英国《金融时报》和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联合调查推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海尔名列首位;2005年中国名牌战略委员会推出的3个“中国世界名牌”,其中就有海尔;海尔品牌价值已经连续4年居全国品牌首位,2005年海尔品牌价值达702亿元,高出第2名222亿元;2006年世界品牌实验室推出全球200个品牌,海尔在我国6个入围的企业中,再次名列榜首。  相似文献   

8.
农民买了海尔产品不用担心送货,不必忧虑服务,这一切海尔都替农民朋友想在了前面。海尔建立了“销售到村”的营销网、“送货到门”的物流网、“服务到户”的服务网,海尔在全国拥有6500家专卖店,2.1万个乡镇网点,把产品送到农民家门口;海尔在全国建立了7.3万个村级联络站,4300多家星级售后服务中心,消除了农民朋友买了“家电下乡”产品对后期家电维修保养的担忧,让农民朋友切实享受到“家电下乡”的实惠。  相似文献   

9.
张刚 《英才》2008,(3):46-46
1月12日一大早,履新海尔地产董事长才3个月的卢铿去参加一个房地产年会。在贵宾室里,他遇到了郎咸平。听卢铿说去了海尔,郎咸平突然冒出一句:“海尔也搞房地产,看来中国房地产没希望了。”  相似文献   

10.
向海尔学什么?王志清海尔,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六家企业之一,将跻身世界工业企业500强;海尔决定在南斯拉夫开工厂,意味着它在开发欧洲市场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亚洲周刊》依据企业规模、效益及增长率三项指标综合计算,评出1997年度“企业家成就奖”,海尔集...  相似文献   

11.
海尔冰箱是海尔集团的核心产品部门.海尔冰箱在质量、设计、节能、销售等领域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大奖,如:2005年9月,海尔冰箱荣获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第一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称号;2008年3月.海尔冰箱荣获2008全球红点家电设计大奖,这是中国冰箱业首次夺取该项大奖;2008年6月,  相似文献   

12.
虽然服务不是有形产品,但服务质量类同产品质量,有设计、供给、关系三个主要来源,有功能质量和技术质量两方面内容。本文应用测量不确定度理论对服务质量的三个主要来源与服务质量的结果关系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中国“海尔”的成功事例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说明服务质量的三个主要来源与服务质量的结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向国际化迈进的海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军国际市场,并非海尔一朝一夕的念头,而是海尔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是海尔在国际市场上做大做强之后顺势而为的结果。海尔进军国际市场的目的不仅仅是出口创汇,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国际化的海尔,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国际化之路  海尔的前身是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青岛电冰箱总厂。15年来,在创世界名牌思想指导下,通过产品经营、资本运营和国际化战略,海尔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企业。海尔的十五年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84年至1991年…  相似文献   

14.
何斌 《中国企业家》2005,(3):98-100
数年前,当海尔大张旗鼓开始业务流程再造时.海尔物流应运而生并被赋予厚望。一时间,国内生产企业选择自营物流几成潮流.甚至到今天仍然没有停息。而对于公司自建物流还是外包第三方物流的争论,一直从未停止。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2月初,青岛冬日的清晨尚显清冷,但山东软件大厦大型中央空调招标会上却火爆异常,现场竞标的中央空调厂家挤满了整个会场。许多来自美国日本的中央空调品牌也参与了竞标。最后,工程方宣布竞标结果:海尔中央空调中标!产品个性化海尔中央空调在与洋品牌的较量中又一次以海尔胜出而告终。也许这只是海尔中央空调在全国市场上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但正是这样一个缩影却昭示着大型中央空调的个性化时代已经到来。从进入该领域到与洋品牌一决高下,细细算来,海尔只用三年时间就走过了专业化,并且走进了个性化,超越了洋品牌。海…  相似文献   

16.
《国土经济》2007,(2S):33-34
海尔作为我国最大的家电生产企业,一直致力于中国环保事业,积极参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的回收利用工作,下一步海尔将通过推行绿色战略来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工作。海尔的绿色战略包括了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经营和绿色叫收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 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我们一下车,就到了联合国——当然,这只是青岛海尔大楼外一排各国国旗让我产生的一个幻觉。离开海尔,我们顺着海尔路往前开,就开到了美国南卡州(南卡罗兰纳)的海尔路。当然,这又是我的联想。海尔产品打进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后,美国有了一条用“海尔”命名的路。海尔接待室里有一块牌,上边写着“今日接待”。下边写着今日负责接待的海尔人的名字。显然慕名前来的人太多,每日有专人接待,不过也就一个人。包括我们离开海尔时把我们送上车,也只这一个人——董事局副主席邵明津。我感觉着一种简练和现代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海尔的目标是创世界名牌。围绕这一目标,海尔集团放眼全球,坚定不移地实施国际化战略,不断创新,创业17年来保持了年均78%的增长速度。200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突破600亿元,出口创汇突破4.2亿美元,同比增长50%,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白色家电制造商的第六位。据欧洲Euromonitor统计公布,海尔冰箱在全球冰箱品牌中排名第二位,海尔洗衣机名列第三。  相似文献   

19.
海尔集团在国内无疑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电冰箱、洗衣机、小家电……,产销量均名列前茅;同时,今年海尔冰箱成功进入乌克兰市场,使之成为海尔的第100个海外市场。国内家电价格战年年打,国外反倾销风险时时有。面对国内外如此残酷激烈的竞争,海尔又是如何始终保持其较强的竞争优势的呢?  相似文献   

20.
徐琼 《物流时代》2009,(5):36-39
海尔物流的变革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这一路伴随的有掌声,更有质疑。秉承着“供应链的竞争是企业竞争最终战线”的理念,海尔物流将制造业“自营物流”之路走得有声有色。面对着全球金融危机,海尔集团提出了全新的经营理念,没有“冬天”与“春天”,只有用户和市场。或许这正是海尔物流成功的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