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货币拜物教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及其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拜物教是货币的拜物教性质与拜物教观念的统一.商品货币形式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关系的虚幻形式,就是商品货币的拜物教性质.把人们的社会关系造成的商品属性看成是物的天然属性,把人的社会关系看成是物的关系,就是货币拜物教观念.货币拜物教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双重影响,在尊重货币经济发展规律基础之上,建立合乎人性的货币制度,树立合理的金钱意识,能真正扬弃货币拜物教.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进行了深刻地分析,透过商品交换这种物与物的关系揭示出其背后隐藏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建立了完整的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 今天,我们应运用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理论,认真探讨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拜物教的来源、特点以及如何限制商品拜物教的范围等问题,对于积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促进“四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在理论界有人以马克思关于“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生产,就带上拜物教性质,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论述为依据,认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生产商品拜物教的客观条件,社会主义商品形式本身决定生产者必然产生商品拜物教。我们认为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这个观点误解了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产生的根源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如何看待商品、货币拜物教观念,我认为,必须坚决摒弃过去那种或从封建的自足自给小农经济的观念,或从所谓天经地义的伦理道德标准,或从“社会主义”某些框框出发,对商品、货币拜物教的种种非历史的责难,将它置于历史的发展之中,从它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去公正、历史地评判它。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深刻揭示和批判了庸俗经济学的价值缺失和拜物教.价值缺失致使庸俗经济学停留于货币和价格的表面现象,并滑向了货币拜物教和商品拜物教的迷,因而无法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在对斯密价值理论的解析中,马克思就已经揭示了经济学的拜物教倾向.斯密和李嘉图之后的正统经济学逐渐远离了劳动价值论,尤其是边际主义兴起以后,完全倒向了以效用价值论和均衡价格为主要表征的拜物教.拜物教不仅体现了庸俗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符合资本家自身的利益.重新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贡献,破除庸俗经济学拜物教的影响,对于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市民经济思想是马克思关于在社会分工条件下由具有独立个人利益的劳动者相互平等交换劳动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学说。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市民经济关系表现为商品货币关系。马克思预言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将不存在商品货币,但劳动者等量劳动交换的市民经济关系却将保留下来。因此,商品经济只是市民经济的一种历史形式,马克思的市民经济思想比他的商品经济理论更具有一般性意义。商品经济理论侧重于经济关系的物的形式,而市民经济思想则侧重于经济关系本身,并在更深的理论层次上把前者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7.
<正> 生产价格是社会劳动的发展形态马克思曾经指出:“商品的‘价值’只是以历史上发展的形式表现出那种在其他一切历史社会形式内也存在的、虽然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的东西,这就是作为社会劳动力的消耗而存在的劳动的社会性。”劳动的社会性就是商品价值的规定性。商品价值的质规定着商品价值的量。生产价格正是从商品价值质与量的规定性上反映了它是社会劳动的发展形态,因而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商品经济中的社会必要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反映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被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取代,商品似乎拥有一种神秘的力量逐渐支配和主宰了人们的生活和命运.商品拜物教这种谜一样的性质从而何来?导致商品拜物教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米塞斯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可行性提出了著名的可通约性诘难:从“人的行动学”出发,米塞斯认为经济领域目的与手段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要求经济行动具有可计算性,后者则要求经济产品具有可通约性,而货币是唯一可赋予产品以可通约性的交换工具。米塞斯据此认为马克思主义扬弃货币的自由人联合体构想是不可行的。这种诘难陷入了商品拜物教的思维陷阱。在对价值规律的认识上,米塞斯将价值规律视为社会按比例分配劳动、节约劳动时间的唯一实现形式,从而错把货币核算视为最精确的核算方式。在对生产方式的理解上,米塞斯将资本主义视为永恒的生产方式,从而错把产品的可通约性视为社会组织生产的必要条件。在处理劳动与货币的关系时,米塞斯没有追问货币形式的起源,从而错把货币视为商品具有可通约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货币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论域中至少具有四重意涵。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在商品交换者之间充当了相互联系的社会中介。作为权力象征的货币,凭借交换价值的形式确证了货币占有者的社会权力,在资本语境中建构了资本支配劳动的权力关系。作为拜物教偶像的货币,以物的形态掩盖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形塑了承载意识形态的货币拜物教。作为增殖生息的货币,依靠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殖,在借贷过程中营造了自动生息的财富泡影。揭示马克思货币概念的四重意涵,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树立科学的货币观,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一、本外币政策的协调正成为中国货币供应量调控的重要因素1.适度的货币供应是人民银行实现币值稳定目标的重要手段。1995年3月18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货币的价值是由商品价格指数来反映的。在一般的商品交易中商品的价值通过一般等价物货币来表现,货币的价值成为度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尺度。把这一系列的等式左右方交换一下,货币的价值便体现在众多的商品上,因而商品价格指数的变化就成了货币价值变化的显示器。物价指数为零则表…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货币交换是不能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四人帮”诬蔑社会主义货币交换必然地、不可避免地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他们的反革命目的是要恶毒攻击和丑化社会主义制度,妄想复辟资本主义.对于“四人帮”的这种反动谬论,必须彻底批判.但是,对于我们的同志也必须要提醒注意:社会主义货币交换不能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并不等于资产阶级分子就不可能利用货币交换,不然,我们就对资产阶级分子失去了警惕性,那正是“四人帮”和一切阶级敌人所希望的. 货币交换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历史条件货币是经济范畴,货币交换是从运动来看的货币.货币的运动是由商品内在矛盾决定的,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  相似文献   

13.
<正> 马克思指出,“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彭迪先同志认为:“抽象劳动并不直接就是人的脑髓、肌肉、神经、感官等的生理学意义上的支出,而是这种支出的社会历史形式。因而得出:第一,抽象劳动是社会生产关系的范畴,而不单纯是生理学意义上的范畴。第二,它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范畴,是历史的范畴,而不是一切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的永恒的范畴。”彭迪先同志关于抽象劳动的论述,我认为和马克思关于抽象劳动的论述是不一致的。马克思指出:“如果把生产活动的特定性质撇开,从而把劳动的有用性质撇开,生产活动就只剩下一点:它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尽管缝和织是不  相似文献   

14.
从消费者对价格改革所持有的比较消极的态度看,产生的心理根源主要有三点。第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的影响。我国现阶段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虽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在其性质和范围上都不同于以往的一切商品经济关系,但是商品经济关系的一些基本内容必然存在。如商品和商品交换、货币和货币职能以及价值规律等等。这种商品关系及其内容必然在分配领域和消费领域反映出来,并制约、调节着一切消费活动。首先,我国消费者的一切消费活动都必须在这种商品经济关系中进  相似文献   

15.
一、排名经济 黄仁宇纵论中外大历史,反复强调“在数目字上管理”,在在揭示了市场经济的本质: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通约一切价值,使其“数字化”;物价、利息、工资、地租等“数目字”,分别标示商品、资本、劳动、土地之价格;居民、厂商、政府,依据此一系列“数字信号”决策,市场经济才得以正常运行。市场生产的“数目字”本是基数,人类的偏  相似文献   

16.
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在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由于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市场经济体制,故也存在商品拜物教思想.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中国的各行各业深受商品拜物教思想的侵蚀,传播信息、传递知识、传承文化的大学也深受其害,学生、教师、领导皆不同程度的为了追求某种“商品”而陷入商品拜物教的漩涡中.为抵御商品拜物教思想的渗透和腐蚀,国家应引导社会思潮,教育去行政化管理;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改变管理方式,加强学风建设;学生应理解人文价值,坚守人格底线,反省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变革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现阶段各种农业信用形式的性质和存在的必要性,并促进其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它们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拟就此并涉及农村信用社改革谈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农业信用形式的概念信用是从属于商品货币关系的经济范畴。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货币经济,就必然存在信用。从形式上看,信用是以偿还为特征的价值特殊运动形式;从内容上看,信用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反映,并为一定的生产关系服务。农业信用活动  相似文献   

18.
作者首先对原文作了考释,然后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墨子的主要观点是:一、在商品货币关系上,由于把“王刀”等同于一般商品,因而认为商品交换就是“刀(?)相为贾”;二、在价格上,由于缺乏价值概念,因而把价格的形成变化归结为人的主观意愿和市场供求。但作者认为“贾宜”还是接近价值的价格;三、墨子看到物品的双重用途,是个重要的开端。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中的“虚幻货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虚幻货币”与通货膨胀率“虚幻货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不代表任何物质产品或劳务价值的货币。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商品的运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体运动,即商品作为使用价值载体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实体运动;二是抽象运动,即商品作为凝结人类一般劳动价值的运动。“虚幻货币”产生的客观原因就在于商品的实体运动与抽象运动相脱离,即商品的价值运动的表现形式(货币运动)超前予商品的实体运动。“虚幻货币”运动主要有两个流向:一是通过长期投资所建单位购买建筑材料,机器设备而流入提供建筑材料、机器设备的企业或私人生产者手中。这一部分货币一般有三个流向:(1) 购买投资品;(2) 以工资、奖金和津贴等形式发给劳动者;(3) 储蓄。二是通过长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确立了劳动本体论思想,这一思想分别在“劳动价值论”、“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工资”、“资本的积累”五个部分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劳动价值论”中“商品”这一研究起点的选取、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商品拜物教理论,“货币转化为资本”中“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劳动力的买和卖,“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工资”中工资的本质、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资本的积累”中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一系列论述从未脱离马克思以劳动为本体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