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商周刊》2012,(22):76-78
长期经济增长的问题不是一个需求问题,而是一个供给问题,是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和效率的问题。虽然GDP在统计上可以分成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块,但GDP指的仍然是所有最终产品的价值,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消费出来的,也不是投资出来的,更不是出口得来的。在不存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没有必要、也不太可能通过独立地增加消费、投资或者出口来刺激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何小松 《经济师》2003,(4):17-18
文章就我国经济和居民消费现状 ,分析了消费需求不足具有长期化的趋势。结合影响长期消费函数的有关因素 ,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持续不足原因进行了分析 ,认为促进消费需求的治理政策必须作相关调整 ,区别于对消费需求的短期刺激措施 ,并提出了一些必须长期协调一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消费需求不足的非收入制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经济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或短缺经济向过剩市场的转变,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也随之从供给不足转向有效需求不足,加之全球经济形势恶化,因而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力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1996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诸如增加货币供应,连续降息,增发国债,开征利息税等,提出了种种思路和对策,但其成效与预期所要达到的目标相去甚远。2000年下半年以来,虽然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重大的转机,但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好转的通货紧缩现象并未完全化解,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与此同时,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仍在大幅度增长,截止2001年底,已超过7万亿元。如何抓住宏观经济趋好的有利时机去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就成为一个非常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消费函数的实证分析及其思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军 《财经研究》2001,27(7):3-8
消费作为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基本变量。消费函数所反映出的消费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和重要方面,对它的研究有助于分析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在简要回顾西方主要的消费函数理论之后,建立了主要基于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的三个中国消费函数模型。对这三个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模型与现实情况之间、微观消费函数与宏观消费函数之间存在着矛盾,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我们缺乏可作为建立消费函数模型的理论依据。笔者指出,要想建立中国的消费函数理论,必须着眼于分析其微观基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别是当前体制转轨时期消费者的特定消费行为。为此,笔者尝试性地提出了当前消费者行为的三个基本假设,试图为建立中国的消费函数理论奠定一个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广东卷烟消费需求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红飞 《经济师》2007,(1):273-274
文章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方法,以2000至2005年广东卷烟消费量与生产总值(GDP)为基础数据,建立了广东卷烟消费需求增长的灰色预测模型GM(1,2),并对广东未来的卷烟消费需求进行了定量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广东卷烟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要摸准市场,调整结构以确保供给。  相似文献   

6.
启动消费需求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保障滞后,供给结构不能适应消费结构变化,收入差距扩大,购买力多向分流。要扩大消费需求,须针对这些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7.
白国华 《经济纵横》1993,(11):18-20
<正> 一宏观消费调控的目标在于实现消费需求与消费供给的总量均衡和结构均衡。消费需求与消费供给的均衡,有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之分。我们这里考察的是消费需求与消费供给的短期均衡。在短期内,生产要素的供给是既定的,生产规模保持不变。因此,消费供给也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消费需求与消费供给的均衡只能通过消费需求管理来实现。本文所探讨的宏观消费调控就是指消费需求的宏观管理。对消费需求的控制,必须通过调控影响消费需求的诸种因素来实现。因此,选定最能  相似文献   

8.
消费是关系整个社会国调发展的重要问题,消费增长是产生新的社会需求、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对消费需求实施管理和调控,是世界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其中最为显的特点是,国民经济开始走出短缺状态的束缚,买方市场初步形成,经济增长方式开始由供给主导型向需求主导型转变,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如何通过刺激包括消费需求在内的各项需求,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已成为宁夏经济工作和决策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住房消费、收入分配与中国的消费需求不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需求不足是中国目前经济增长结构的基本特征。本文通过对中国的居民消费支出率的重新度量,发现近年来中国的居民支出占GDP的比重相当稳定。在关于消费需求与劳动者报酬率的地区、城乡结构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提高劳动者报酬率、促进中国需求导向型经济增长必须要处理好的四个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10.
扩大内需应着力促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皓 《发展研究》2009,(2):47-49
扩大消费内需既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立足点,也是又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本文从我国扩大内需政策背景出发,通过对福建省消费需求变化特征及难点因素的实证分析,从提高消费能力、增加有效供给、改善消费环境几方面提出促进消费需求扩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不断推进,能源与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对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联性的研究是预测我国能源消费及需求并制定和实施能源政策的重要依据,进而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文章以变结构协整的视角,设定虚拟变量,对1953-2011年的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与实际GDP数据进行变结构协整分析,认为1960年是结构突变点,进一步建立考虑突变点的回归模型,并与不考虑变结构的协整分析结论作对比,得出结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有较强的关联性,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考虑变结构的协整分析结果优于不考虑变结构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
2014年是中国大改革与大调整拉开序幕的一年,也是中国宏观经济沿着“新常态”轨迹持续发展的一年。一方面,GDP增速等宏观参数在外需疲软、内需持续回落、房地产周期性调整以及深层次扭曲等力量的作用下持续回落,另一方面,经济结构在消费升级、不平衡逆转以及政策调整的作用下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结构参数的良性调整、总体价格水平的小幅回落以及就业状况的持续稳定给2014年相对低迷的宏观经济增加了一些亮色。
2015年将是中国大改革与大调整全面展开的一年。它将延续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逻辑,使“新常态”的4典型特征进一步持续。但在改革力度的全面提升、房地产周期调整的进一步加大、经济低迷的进一步持续以及财务困境的进一步发展等因素的作用下,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将面临6大挑战和变异点。这决定了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必须在全面推进改革与调整的同时,加大底线管理的力度。
报告对常态情形下的参数进行假设,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模型对2015年宏观经济指标进行了预测。预计2015年在常态情形下GDP增速将达到72%,CPI为27%,投资增速为123%,消费增速为118%,出口增速为56%。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1978—2008年山西省的GDP、能源供给、能源消费的数据,对山西省经济增长和能源供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能源消费总量、能源供给总量均对GDP具有显著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山西省能源消费和能源供给一起构成了山西省经济增长的单向推动引擎;能源消费总量、能源生产总量与GDP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最后,提出了发展山西省能源经济及探索循环经济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阶段财政政策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 年下半年以后, 中央把宏观调控的重点, 放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上。即运用适当规模的财政赤字和向商业银行增发国债, 加大财政支出力度, 作为启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是, 如果没有消费需求的支持和货币政策的配套, 就不可能把行政启动转变为市场启动, 这种投资增长和经济回升, 是不会持久的。这就要求政府的宏观调控的着眼点, 要放在鼓励和促进消费需求增长上, 使投资和消费双向启动, 才能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指出低碳经济的国际发展背景是当前国际竞争酝酿新的变局,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加速迈向低碳经济。随后文章以半导体照明产业(LED)作为低碳经济代表性产业之一,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三个观点,新能源是低碳经济时代的核心内容;创造大量绿色就业岗位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活力所在;当前中国需特别重视低碳经济的消费者管理(需求侧管理),大力提倡低碳消费和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we use a 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oil market developments on the German economy. We find that higher oil prices are always associated with a decline in private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but the response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crucially depends on the underlying shock. While a disruption in oil supply provokes a recession, positive world demand shocks prompt a temporary increase in exports and investment, which initially outweigh the cutback on consumption. In a counterfactual analysis, we show that the world demand shocks that led to the 2007/2008 oil price rise triggered a delayed 0.8 percent decrease in German GDP in 2009, and therefore notably contributed to the recession of that year.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灰色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通过运用灰色控制系统建模与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电力消费量、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居民消费水平指数5个变量对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影响。通过模型的优化确定了中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动范围,为宏观调控与指导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宏观经济学的方法提出一个长期电力需求模型以分析影响中国电力需求的主要因素。如预期的一样 ,当各种因素受市场力量的进一步约束时 ,影响需求的各项变量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经济改革以后更加稳定也更为显著。一个误差修正模型为预测中国电力总需求的短期波动提供了适合的框架。 1 978年经济改革以后 ,需求的GDP弹性估计为 0 .8左右 ,低于改革前 (1 978年以前 )。结果表明 ,虽然GDP仍是影响电力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但电力需求与中国的结构变化及效率改进是负相关的。这意味着对于一个快速增长的经济来说 ,GDP的高速增长并不总是伴随着高的电力需求 ,并解释了为什么 1 998年经济增长率为 7 8% ,但电力消费却只增长了 2 8%。  相似文献   

19.
Among the current literatures that discuss the influence exerted on residents’ consumption behavior by capital liquidity, some often independently decide the demarcation point of the liquidity restriction that affects residents’ consumption behavior, without taking into account when the economy is flourishing whether residents will be influenced by the restriction of the liquidity that their consumption behaviors can not be fully carried out. We introduce a threshold model which varie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GDP and other financial indicators (money supply, average stock index and balance of bank loans) to discuss residents’ consumption behavior in China under different economic stat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economy flourishes or resuscitates, residents’ income of the same period have not notable influence on their consumption, which suggests that residents’ consumption behavior does not considerably change according to the fluctuation of the current income, but conforms with the constant income-life cycle hypothesis. Moreover, two estimated values 0.7504 and 0.8597, as economic boom measures, all fall in the boom stable stage—basically consists with the early-warning index of the macro-economy boom issued by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It shows that the macro-economic boom is not notablely influenced by capital liquidity, so is residents’ consumption behavior.  相似文献   

20.
2016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在持续探底中开始呈现企稳的迹象,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并不存在“硬着陆”的可能。2016年出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现象,充分说明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依然面临四大方面的问题: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还没有完全找到;二是稳增长政策并没有缓解宏观经济深层次问题;三是短期产出与中期潜在产出的负向强化机制、超国民收入分配所带来的“消费-投资”困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对收益下滑所带来的进一步“脱实向虚”三大新难题已经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摆脱持续探底困境的核心障碍;四是当前宏观经济的短期企稳构建在大规模政策宽松和泡沫化房地产复苏之上,还没有形成持续复苏的基础。2016年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难以持续上半年企稳的态势。本轮“不对称W型调整”的第二个底部将于2016年底至2017年初出现,并呈现出强劲的底部波动的特征。根据模型预测,2016年中国GDP增速为66%,CPI为23%。2016-2017年是中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期,“大改革”+“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监管”必须要有可操作的抓手和可实施的方案,各类改革方案和政策措施必须做出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