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针对大采高工作面的采高大,使得覆岩层容易出现运移、破断进行一系列分析。讲述了覆岩层运移及破断基本规律、覆岩层运移及破断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工作面顶板岩层垮落规律理论分析、裂缝带岩层的岩体结构分析。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应该合理地进行分析,因素的取舍至关重要。因此研究大采高覆岩运动规律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木城涧煤矿复杂难采大倾角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相似材料模拟方法,对该煤层开采过程中采场沿煤层走向、倾向上覆岩层破坏、运移规律、位移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上覆岩层垂直位移随层位下降而逐渐增大,并沿开采反方向离开工作面一定距离开始发生显著增加,给回采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双端堵水器法和多点位移计观测法对高家梁煤矿20307工作面上覆岩层在采动前和采动后分别进行了观测和研究,揭示浅埋采场覆岩破坏与运动规律,确定浅埋采场开采覆岩影响范围及其各部分破裂形态,对浅埋采场安全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某矿大采高长壁工作面及其破碎围岩环境特征在国内6.0m以上的开采高度也处于独特地位,本文基于岩石力学实验与现场工程调查的结果,对该工作面采场破坏运移过程及规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工作面开采对围岩破坏的力学演化和运移特征不同于一般综采工作面,大采高对采场上覆岩层影响大,工作面附近煤岩体失稳可能性大,特别是下端头与回采巷道交汇区域,煤体局部高应力导致片帮可能性增大。该结论为工作面安全开采设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综采工作面顶板冒落失稳严重制约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面周期来压规律及超前应力分布特征的提前掌握,可以提前对巷道失稳区域进行针对支护,减少事故损失。本文以草塔煤矿22105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科学构建物理模型,对工作面上覆岩层的矿压显现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实验得出顶板岩层在开采过程中"破坏-稳定-再破坏-再稳定"的失稳规律及周期来压规律和超前应力分布特征,为现场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彬长小庄矿业有限公司充分收集并分析小庄煤矿勘查时期、建矿阶段和生产过程中的地质资料,作为本次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探查工作的地质背景,利用现代勘查手段,探查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的破坏状况,分析4煤采动垮落带、裂隙带发育高度规律;查明4煤开采后40204工作面采空区垮落带、裂隙带发育高度和40309工作面采空区垮落带高度,为矿井防治水工作及矿井采掘布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麦垛山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首采面130602工作面因回采产生的导水裂缝带高度大于6煤距上覆延安组含水层距离。本文探索应用疏放水技术对130602工作面上覆含水层进行提前预疏放,减小采后周期性冒落引起的峰值涌水量,保证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泰安煤矿实际地质采矿条件,运用相似模拟实验,并结合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经验公式,分析得出浅埋煤层水体下导水裂隙带高度及其发育规律。主要表现为:①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上覆岩层周期性出现跨冒,先前出现的裂缝产生闭合,跨落岩层的碎胀率较小;②在移动边界一侧,上覆岩层的裂隙边界与煤层成45°左右的裂隙角。而在永久边界一侧,上覆岩层的裂隙边界与煤层成60°左右的裂隙角;③未达到充分采动,则永久边界一侧的裂隙发育角度要减小,裂隙发育程度也要减小,甚至会减小到移动边界(回采工作面)一侧裂隙的发育角度45°。  相似文献   

9.
根据常村煤矿煤层上覆岩层结构特性,结合岩移观测成果,分析影响覆岩破坏及地表移动与变形大小的主要因素,在覆岩下半部发育有岩性相对软弱的砂岩与泥岩互层及上半部发育的硬度高、厚度大、整体性好的巨厚砾岩层,和在巨厚砾岩主关键层控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钻孔彩色电视观测、瞬变电磁物探观测3种不同的探测手段分别对M煤矿的开采工作面进行了探测,通过对M煤矿所研究工作面采空区覆岩层"两带"高度探测结果进行综合考虑后表明:导水裂缝带高度和跨落带高度分别为62.53m和42.73m,裂采比及垮采比分别为12.51倍和8.55倍。对比三种探测手段,钻孔彩色电视探测方法是最佳的探测方法。由于受到覆岩层以及施工因素的影响,钻孔冲洗液漏失量探测技术得到的结果存在一定误差,但是作为传统的研究方法,还是具有一定有效性和参考性的,相比之下由于受到井下复杂条件的影响,瞬变电磁探测则误差更大一些,往往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覆岩移动破坏探测技术包括水文地质钻孔测探法、钻孔分段注水法、岩层移动钻孔探测法、高密度电法等。其中高密度电法探测可准确了解采后覆岩变化特征,以掌握围岩破坏活动规律。该方法适用于采场顶极或底板覆岩移动破坏,用于推断岩体破坏范围,以及岩层移动的理论研究。高密度电法探测可以准确确定覆岩移动破坏程度,探测结果直观,达到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精细探测要求,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API钢丝绳标准中钢丝抗拉强度之特点及其对钢丝绳破断拉力值的影响,指出了国标钢丝绳破断拉力值计算公式不适合于API钢丝绳的原因。给出了API钢丝绳标准中钢丝绳破断拉力值与其直径之间隐含数学关系式的确定方法,探讨了API钢丝绳标准不对钢丝提出弯曲性能要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采煤工作面上覆盖岩层运动破坏的两种形式,弯拉破坏和剪切破坏,并给出了不同运动形式破坏发生的力学条件,采场矿压显现特点以及控制要求方面存在重要差别,这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新疆煤炭资源赋存特色为出发点,选择巨厚煤层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手段,分析巨厚煤层分层开采过程中不同煤柱留设形式下,煤柱及上覆岩层的应力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内错式巷道布置煤柱稳定性最好;外错式巷道布置上部覆岩导水裂隙带分布范围最小,但煤柱稳定性最差;重叠布置时煤柱稳定性及上部覆岩导水裂隙带分布范围均不佳。  相似文献   

15.
特厚煤层采场上方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如何确定,关系着特厚煤层安全开采及保护煤柱留设等重大问题,开滦唐山矿业分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开发,研制技术可行、操作方便的新工艺,解决了特厚煤层采场上方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测定问题,为特厚煤层上方实现注浆减沉提供了注浆孔底部合理参数。一、特厚煤层采场上方覆岩导水裂隙带高  相似文献   

16.
庞庞塔煤矿是霍州煤电集团年产量达到30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庞庞塔矿有5号、10号两层稳定可采煤层。10号煤层开采过程中,主要水害类型有:奥灰水、太灰水、老窑水、上覆岩层裂隙水和地表水,其中上覆岩层裂隙水和地表水对矿井安全生产影响较小.对安全生产构成直接威胁的主要水害是上组5号煤层(原庞庞塔小煤窑的老窑积水)。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察哈素煤矿工作面回采后采空区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根据该矿地质条件和开采情况,采用将经验公式、井下仰孔注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2-2上煤层开采区域、3-1煤层开采区域及2-2上煤层和3-1煤层重叠开采区域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确定重叠开采区域采空区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特征。试验结果表明,2-2上煤层覆岩垮落带高度约为36m,裂隙带高度约为76m; 3-1煤层覆岩垮落带高度约为43m,裂隙带高度约为93m; 2-2上煤层和3-1煤层重叠开采区域覆岩垮落带高度约为48m,裂隙带高度约为110m。对比邻近矿井相关参数和理论计算结果发现,用井下仰孔注水法测试导水裂隙带高度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8.
滨海地区在中生代左旋剪切走滑和新生代右旋张扭走滑区域应力的影响下,发育了南北成带、东西分块的断裂构造格局,利用改进的断层生长指数法和断距分析法,对该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断层进行运动特征量化分析并进行分类。根据发育的时间、断距、生长指数将垦东断层、孤东断层、垦东47系列断层等划分为一级断层;将垦东6断层、垦东12断层、孤东南、垦利断层东段等划分为二级断层,断层级别的划分为下步油气的勘探具有良好的方向指导作用。滨海地区属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境内。构造上位于济阳坳陷与郯庐断裂带的交汇处。受中生代郯庐断裂左旋剪切走滑和新生代右旋张扭走滑应力影响,该区先后经历了中生代裂谷演化阶段和新生代断-坳演化阶段。构造应力场的调整变化,使该区逐渐形成南北成带、东西分块断裂的构造格局,并形成了前第三系潜山构造和浅层超覆披覆构造断层活动的时间和强度,对油气的纵向运移和横向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1]。  相似文献   

19.
大采高综放开采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和支承压力分布变化规律等必将发生显著的变化,特别是煤壁片帮、支架可靠性(稳定性)、顺槽超前支护及通风等问题更加突出,给工作面安全生产带来了新的困难,本文从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路,以推动该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沿空掘巷是无煤柱开采的一项先进技术,可减少预留煤柱的大量浪费。回坡底煤矿经过反复论证,在11-1031巷首次采用沿空掘巷,在11-109工作面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基本稳定后,留小煤柱在废弃巷道边缘的煤体中重新掘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