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民生财政已经成为社会各界讨论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扩大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也已经成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通过对民生财政概念的诠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我国在民生财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中,最突出的仍然是民生问题,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解决新时期的民生问题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持。民生财政的终极目标就是关注和改善民生,通过对民生财政的内涵和政策趋势进行研究,可以从制度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着力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关注民生是党和国家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立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是解决我国民生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筹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才能开创民生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关注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从而要求财政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民生上来。民生财政是建设财政的相对产物,以公共财政为理论和制度基础,是公共财政理论的中国化,体现了我国财政改革的方向。为建设民生财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以保障民生为导向和目的,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将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民生财政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加强民生档案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民生档案工作,让人民群众共享档案信息资源,对于服务大局,服务民生,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必须转变观念,以人为本,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构建覆盖民生各个领域的档案资源体系及民生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体系,并建立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以确保民生档案造福民生。  相似文献   

7.
民生,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直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主建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阐述涉及到了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实际的利益问题,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共鸣,具体体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彰显了民生在我国经济和社会方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不断改善民生是实现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周强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社会和谐的民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加强民生档案工作,让人民群众共事档案信息资源,对于服务大局,服务民生,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必须转变观念,以人为本,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构建覆盖民生各个领域的档案资源体系及民生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体系,并建立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以确保民生档案造福民生.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新的发展阶段最具针对性、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理论.只有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财政改革的全过程,落实到财政改革的各个方面,才能使财政改革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实践,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财政工作的各个方面,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涛 《地方财政研究》2011,(8):15-19,25
在当前的国富民穷背景下,建设民生财政有其特殊意义。一方面,从湖北居民消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关系看,民生状况令人担忧;另一方面,湖北财政支出年年增长,民生投入也不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未能有效改善与财政民生投入的不断增长形成了矛盾——为何财政支出未能改善居民生活。要解决这一矛盾,笔者认为必须打造民生财政,合理安排财政支出项目,加大民生倾斜力度,从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群众满意率,缓和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公共秩序保障。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而且还要把发展的成果一定要惠及全体人民。同时,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以人为本还要求,发展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依靠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鼓励社会积极参与,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制度建设,扩大供给、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率、促进公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关心、最直接的切身利益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人为本,满足群众需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审判工作司法为民、关注民生的根本所在。作为国家司法机关,法院是人民群众从事法制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特殊渠道。我们只有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严格司法,公正裁判,解民忧,排民难,维民权,保民安,才能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维护,才能赢得支持和拥护,才能树立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5.
"住有所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标,也是政府肩负的执政责任。它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确相应职责和角色定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走出产业定位、征地拆迁、房价调控、市场失效、住房保障、住房消费、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误区,探寻出一条解决城镇居民住房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人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生活方式较之以前有了较大转变,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卫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这些改变的同时对资源的利用强度也日益扩大,城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环境保护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事情。治理环境污染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小城镇环境污染治理不到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措施,旨在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还人民一片蓝天、碧水。  相似文献   

17.
邹礼玉 《现代经济》2007,6(11):63-64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是我们党领导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思路的伟大创新和历史性的突破。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社会建设上的至少有六个新的亮点:一是提出一个新重点即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是社会建设中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提出带有两个温暖民心字眼的新理念;三是在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提出了三大新的举措;四是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四个新途径;五是五是对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的新要求;六是在指导思想上提出了六个“基本”。六个新的亮点处处体现出民生优先,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的为民思路,具体地回答和解决发展为什么和如何发展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最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实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求把满足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把人民群众作为基本的和主要的依靠力量;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原则,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加具体;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生财政是近几年学界和实务界频繁提及的一个热门词汇,然而对于究竟何谓民生财政、民生财政的判断标准乃至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等问题,却有颇多分歧。对此极有必要作出正面回应。民生财政不能简单地依托增加民生领域的支出、加大民生支出的比例而达到,必须构建一套包括财政预算制度、收入保障制度、支出方式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在内的从收支计划的确定、执行到效果监督的完整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