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7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及现状,提出东北地区应通过能源合作、绿色农产品出口、产业升级、国际劳务合作、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从而加速东北地区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2.
张舒 《亚太经济》1995,(3):7-10,2
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大环境中,近年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取得很大的进展,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本文通过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特点的分析,展望21世纪东北亚区域合作前景。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东北亚区域包括中国(指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和北京、天津两市)、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  相似文献   

3.
东北亚区域内贸易合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洪梅 《中国经贸》2009,(12):11-12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近些年在区域内贸易合作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来说,区域经济合作没有重大的突破。基于此,本文在介绍东北亚区域内贸易合作发展现状概况、特点、商品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其合作进程的因素,并提出了单领域开发合作以及次区域合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东北亚区域各国的经济普遍出现了减速、下滑,甚至是衰退的现象。东北亚地区拥有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梯的国家经济体,这决定了它天然的互补性优势,全球性金融危机暴露出现存产业结构不完善的同时,东北亚区域合作创新调整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从东北亚所处的当前国际形式出发,分析了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性。本文认为:自然资源的互补性、产业结构的互补、资金与技术的互补等因素将长期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而能源环境方面的合作更是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大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宋魁 《亚太经济》2008,(1):24-28
在目前状态下,如何打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僵局,寻找一个有利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机制、新途径,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我们认为,抓住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俄罗斯东部大开发等机遇,协调区域经济政策,以次区域开发为先导,以物流合作为突破口,以自由贸易区建设为机制将有力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及构建和谐东北亚。  相似文献   

6.
冯志 《辽宁经济》2011,(8):30-35
辽宁在东北地区经济振兴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辽宁又位于东北亚区域的前沿,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合作问题是整个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辽宁构建新的开放格局中的关键一环,将辽宁省打造成为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重要平台对于振兴东北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有关区域开放的理论出发,指明辽宁对外开放面临的任务和方向,并确定了辽宁在区域发展中的定位,阐明其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最终形成对辽宁经济带如何开发,进而成为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中重要平台的战略性思考;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辽宁经济带和振兴辽宁经济的对策和建议,以达到把辽宁省建成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重要平台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的视角,分析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和形式,认为资源开发合作、工业及加工贸易合作、资金合作、人力资源合作、环境合作将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内容,指出在合作领域中存在的不足,为此应进一步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8.
论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战略结合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战略结合上各方都可以从合作中获利,实现共赢,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吸引力,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和更纵深的范围展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将中国东北的发展置于东北亚区域内,有利于东北地区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振兴和发展.同时,中国东北地区的振兴也会为东北亚区域国家的发展带来机遇.  相似文献   

9.
环渤海区域是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区域之后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带,构成对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支撑。环渤海地区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目前面临着外资调整布局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升温两个有利时机。环渤海地区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必须以区域内三大重点经济板块为依托。在融入环渤海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各板块之间要创新具体合作模式,尽量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差别竞争,错位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最大化提升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环渤海区域是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区域之后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带,构成对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支撑。环渤海地区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目前面临着外资调整布局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升温两个有利时机。环渤海地区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必须以区域内三大重点经济板块为依托。在融入环渤海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程成  栾坤  何政 《特区经济》2012,(7):155-157
现阶段,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旅游发展水平不一、各有特点,彼此之间存在有一定的竞争性,从而表现出旅游市场分隔,旅游供给分割,双边合作多于多边合作,缺乏制度性安排的合作机制,跨多国旅游线路少、缺乏跨国旅游便利化措施,旅行社直接对接不足,缺乏国际性旅游人才,交通标准和规格存在差异,旅游通道对接障碍等制约瓶颈。为此,亟待建立信任机制、信息交互机制、旅游利益补偿和旅游行为约束机制,构建跨国旅游联盟发展机制和合法化的制度规范机制,以消除这些瓶颈制约,实现旅游发展的制度化、长期化,推动中国-东盟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主要功能是贸易洽谈、商品展示和销售、金融服务、仓储运输、宾馆饭店、商业服务设施和举办各类区域性国际经贸洽谈会。本文阐述了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给中哈金融合作带来的机遇,以及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哈金融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出境游与海外华侨华人企业合作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出境旅游作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国旅游业国际化的重要体现。我们通过对国内外的数十家旅行社进行实地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探讨出境游中影响华人华侨的相关因素,以及从经济、社会、文化和心理等方面分析其对华侨华人造成的影响,进而构建出境游对华人华侨的影响机制,旨在加强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保护海外华侨华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庞珣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7):24-42,156,157
关于国际合作的现有研究通常不对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进行具体区分,从而忽略了国际公共产品的特性对国际合作的影响。作者从国际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主要特性出发,建立并运用博弈模型分析了国际合作的主要障碍及其可能的解决方式。公共产品如果不具有完全的消费的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那么排他性的消费机制和成本分担机制就有可能建立,使国际合作成为可能。国家可以局部而渐进地克服集体行动的障碍,使得公共产品在较高水平上得到提供。这一过程形成了公共产品领域在国际合作上的特殊路径,即从不平衡到逐渐平衡,从小范围合作到广泛合作。这种非平衡性和层叠性同时也受到国家间关系、现存国际机制和国家之间在其他议题上的合作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以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程度为考察对象,作者建立了分析国际合作可能性和路径特征的简明框架,为解释公共产品领域内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Indian Ocean earthquake and tsunami in December 2004, the ensuing multinational relief, humanitarian, and rebuilding efforts of the Operation United Assistance (OUA) are new example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sustain and rebuild Asian communities in the post-9/11 security environment. An analysis of the cooperative efforts in light of differing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provides a forum for debate on the nature of cooper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thnic and civil wars in Indonesia and Sri Lanka. Once described and explained by multiple theories, the relief operations can then be used to predict and perhaps even prescribe futur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natural disasters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in civil war environments.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also examine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e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in sovereign but weak nation states.  相似文献   

16.
昌九城际铁路建成通车以后,南昌、九江两地旅游业深度合作发展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文章利用系统动力学基模分析的方法充分分析了南昌、九江两地旅游业深度合作发展的成长上限基模,根据成长上限基模消除理论构建了消除影响两地旅游合作发展上限的对策基模,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推进国际科技合作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路径。当前国际科技合作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发达国家在国际科技合作资源整合中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近年来我国国际科技合作有较大发展,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应通过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鼓励科技型企业走出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等策略性措施,推动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蔡云辉 《改革与战略》2011,27(12):137-140
文章认为,区域替代是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因区域旅游竞争所产生的一种客观现象,其原因是主体因素、资源性制约和产品更新升级速度加快。区域旅游替代表现主要有出行方式替代、出行时间替代、旅游产品替代、景区(点)替代和旅游目的地替代等。旅游替代对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文章认为,要正确应对区域旅游替代,实现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科学性与前瞻性的统一,坚持区域差异化开发策略和区域合作,从而实现共赢基础上的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明显 《特区经济》2009,240(1):69-71
在考察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可能性以及阻碍国际金融监管合作进行的因素,认为虽然存在一些因素妨碍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进行因素,但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是经济金融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又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实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长期过程,要分层次、分阶段逐步进行。鉴于此,提出了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点—轴—圈(带)"作为旅游圈构建的基本空间结构特征,不仅是区域旅游竞合的有效模式,也是提升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旅游圈的集聚效应和区域特征,提出旅游圈的构建需要依托四大要素,即城市圈(群)、旅游资源、地域文化和交通区位。并针对旅游圈构建的空间结构模式、优越条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