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参展产品:纯棉精梳纱、混纺纱、竹节纱本届纱线展上,山东惠民基德科技纺织有限公司将展出纯棉精梳纱、混纺纱、竹节纱以及新型纤维等多种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2.
竹节布因布面呈现无规律竹节样波纹,有明显的凹凸立体感,层次丰富,颗粒饱满,风格独特而备受青睐。由于竹节纱竹节部分较粗,纺纱时加在竹节部分的捻度较少,竹节段纤维较松散,使竹节纱染色时粗段与细段对染料的吸收不一致。根据这一特性,可随着竹节长短的不同变化及原料的不同,布面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为使棉氨纶包芯纱多花样、多品种,我院实习工厂购进ZJ-A型环锭纺数控竹节纱装置,生产了SB16 70D和SB21 70D棉氨纶包芯竹节纱。下面就纺棉氨纶包芯竹节纱的生产实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上海申安纺织有限公司是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直属的一家新建企业,拥有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力量雄厚。公司产品涉及珍珠纤维、天丝、莫代尔、竹纤维、锦纶、抗起球腈纶系列纱、功能性纱线、竹节纱以及全棉高支纱。  相似文献   

5.
严瑛  张弦 《陕西纺织》2007,(4):40-41
日前,我们设计生产了麻棉竹节纱混纺弹力布。该产品密度越高,产品档次越高,风格越突出,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6.
丽赛纤维是丹东东洋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纤维素纤维,它采用日本进口的天然针叶树精制专用木浆,生产过程是全程清洁生产,纤维及其制品可生物降解。粘胶纤维染色性能好,吸湿透气性好,耐酸耐碱耐虫蛀,价格低,色牢度好。利用丽赛纤维、粘胶纤维和棉纤维混纺竹节纱开发的产品表面呈现有不规律的条格,手感柔软,舒适性好,具有独特的立体花式效应,经过后整理加工后,质地柔软,布面光洁,悬垂性佳,吸湿透气性好,具有优良的服用性能,是加工高档衬衣的理想面料。  相似文献   

7.
丽赛纤维是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资源可再生,其废弃物可自然降解,安全环保,麻绒纤维是对亚麻、大麻的落麻进行精加工后的产品,是对亚麻/大麻纤维原料的充分利用。同时,这两种纤维具有优良的纺织性能,其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属于高附加值纺织品.对于提高产品档次,增强产品竞争力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随着竹节纱市场持续火爆,各种型号的竹节纱装置应运而生。从最早的电磁离合器、步进电机、变频器、普通伺服电机式等,到今天的全数字的仿真系统竹节纱装置,让我们感受到科学技术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以巨大的力量,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地推动着纺织工业发展的进程。无锡市恒久电器推出的CCZ-VI仿真系统竹节纱装置,是整集了公司开发人员的集体智慧。公司持续推出高新产品———仿真系统竹节纱装置,它满足了人们追求个性、崇尚自然、追求完美的要求。仿真系统竹节纱装置的特性1.CCZ-VI仿真系统竹节纱装置该装置是国内领先产品,它是国…  相似文献   

9.
1 产品设计思路 产品经纱选用细旦涤纶,纬纱一根细旦纯涤纶竹节纱、一根莫代尔与细旦涤纶混纺纱,按照一定的要求设计织物结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进步,各式各样的纺织品日新月异,用竹节纱织成的布料其布面外观别具一格。现介绍一种新型的CCZ-VI仿真系统竹节纱装置。仿竹节纱装置的基本原理众所周知,环锭纺是通过前后罗拉的不同转速产生一定的速比进行牵伸,从而纺出条干均匀的细纱。而竹节纱的形成是由于前后罗拉的速比发生瞬时变化的结果。其方式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早期型式是通过电磁离合器控制罗拉速度的瞬时变化生产竹节纱。▲近期型式大多采用伺服电机(变频)控制后罗拉速度的瞬时变化生产竹节纱。有的厂家更进一步运用PLC(可编程控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  相似文献   

11.
BP化工引入一种新的丙烯酸类纤维技术,它认为这种技术将使丙烯酸类纤维部门有能力与价格低廉的纤维替换物抗衡。据称,这种技术生产的丙烯酸类纤维,它的加工比普通丙烯酸类纤维更便宜。另一个尚未证实的潜在好处是丙烯睛的生产成本将降低30%。BP公司从1996年起就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中试装置上生产这种纤维,它正在美国研制商业纺丝机,以更使该产品商业化。该工艺所具有的其他优势包括:消除溶剂,提高纺丝速度和增大纺丝机透用产品的灵活性。纤维可被加工成人造短纤维或长丝,适用于范围极)‘一的产品应用。BP化工的丙烯酸类纤维新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纺织》2004,(4):160-160
河南飘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成功的两种新产品:天然彩色棉水刺布及漂白棉水刺布,都已形成规模化生产并投放市场。对于天然彩色棉的加工必须先经过预处理,其目的在于清除纤维中的杂质、油脂、腊质提高洁净度以能符合卫生指标的要求,该厂所采取的预处理方法是利用生物酶,脱去纤维油脂及天然共生物,使之净化,提高吸液能力。使色彩更加鲜艳,用彩色棉制造医用卫生材料比一般用合纤为原料的产品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13.
马丹 《陕西纺织》2005,(2):14-15
根据市场需求,我厂成功开发生产出中长竹节平布。该品种经纬纱是单纱竹节纱,有等节距和非等节距两种。使用这种竹节纱,经纬纱交织后形成布面风格独特的竹节布,一般用来作装饰布,牛仔衣。由于该品种上机后断头高、疵点多、效率低,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车间技术人员的共同攻关下终于克服了种种难关。布机效率由上机初的49.5%提高到下机前的89%,疵布率由25.44%下降到19.1%。停台率由16.3%下降到10.82%。  相似文献   

14.
德国Kuraray公司开发的人造皮革产品既有颗粒型、也有麂皮型。产品非常成功。公司现在生产能力为1550万m2/年。最近Kuraray公司通过采用特有技术提高了产品的美观度和物理性能。他们利用聚酯、聚酰胺和聚丙烯腈纤维生产一种双组分纤维,在生产过程中使其中一种组分分离出去,然后形成微孔纤维或  相似文献   

15.
赵博 《陕西纺织》2007,(2):35-36
大豆蛋白纤维是一种新型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染色性,其强度接近于涤纶,该纤维是以大豆浸出过油的废粕为原料,利用生物工程新技术,把豆粕中的球蛋白提取提纯,通过助剂、生物酶的作用,使提纯的球蛋白改变空间结构,再添加羟基和氰基高聚物,然后利用湿法纺丝工艺加工成大豆蛋白质纤维。加工的产品布面光洁匀整,手感柔软,具有丝质外观,导湿透气,悬垂性好,外观光洁,染色鲜艳,高贵典雅,是加工高档服饰的理想面料。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开发了大豆蛋白纤维混纺双层提花格织物,该织物经纱交织点多,克重大,纬纱密度大,加工较困难,但该产品是属于复杂组织的一种,风格独特,服用性能良好,加工的服饰深受用户好评,下面以大豆纤维混纺双层提花格织物为例,阐述其产品的生产实践,从而为进一步开发新产品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赵博 《陕西纺织》2007,(1):45-46
吸湿排汗纤维Cooldry具有天然纤维的优良特性,又具有合成纤维的机械性能,吸湿排汗纤维的毛细效应和透气性能较好,芯吸能力强,汗水和湿气能够得到迅速排放,有轻松舒适的感觉,Cooldry纤维的横截面呈十字形,蓬松性好,高异形度的外中空结构,使其单纤维间隙较一般圆形截面纤维高,加工的产品穿着舒适、透气性佳,产品的抗起球起毛性能好,产品具有较好的悬垂性。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开发了吸湿排汗纤维Cooldry混纺防羽绒布产品性能优良,加工难度大,但是吸湿排汗Cooldry防羽绒织物风格独特,它的风格特点是许多防羽布织物所难以达到的,产品上市后,深受客户好评。下面以Cooldry吸湿排汗纤维和棉纤维混纺纱开发的防羽绒布织物为例,阐述其产品的生产实践,为进一步开发新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P84纤维自1985年引入以来,便成为市场上众人皆知的产品。P84纤维与其他纤维不同,其不规则的叶形横截面形成了非常高的纤维表面积系数。P84纤维作为一种高性能纤维,它有较高的耐热性能,使用温度可达260℃,瞬间可达280℃(瞬时温度每年不超过200h)几乎与玻纤相当,应用于高温过滤材料,可以在200~260℃环境中使用两年。但其表面疏水性基团多、粘结性能较差,影响了其在许多特定条件下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桑蚕丝具有纤度细、手感柔软、光泽柔和、吸湿透气性好等优点,用其织造而成的产品飘逸柔软、高贵华丽,历来是高档服装的首选面料。但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比较轻薄,易缩皱且成本较高。用大豆蛋白纤维替代部分蚕丝纤维,既能保持真丝绸产品的质量和风格,又能降低原料价格,我们开发几种真丝大豆蛋白纤维交织的产品。 真丝大豆纺。是经向采用真丝,纬向采用大豆纤维织造的产品。该产品采用平纹组织,再配以合造的经纬密度,这样的设计使织物表面平挺细腻而有光泽、既保持了真丝绸舒适性的特点,又增加了织物纤维间的磨擦,使织物不易纰裂,成衣手感柔软、挺括,给人以一种高贵典雅的视觉效应,又由于经纬向均为蛋白质纤维,对人体的肌肤的亲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纽代尔(Newdal)纤维是以可再生的天然植物为原料生产的一种高强力新型纤维素纤维,该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力、湿模量,优越的断裂伸长率和独特的高卷曲性,使产品具有更好的纺织可加工性。纤维质地柔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国内外聚丙烯的生产和消费趋势,着重分析和指出了我国聚丙烯生产、消费状况及薄弱领域。提出我国聚丙烯行业要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加快注塑、薄膜和纤维三大产品的发展,使之成为聚丙烯的消费主体。尤应重视聚丙烯纤维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