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问题研究》2000,(1):38-38
当前,粮食种植结构不合理,已严重影响到粮食生产的健康发展。因此,大力推进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发展优质、高效粮食品种,已势在必行。那么,各级粮食流通部门如何在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中发挥作用呢?我们认为:一、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农民转变观念。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技术、品种更新的过程,而且是一个转变观念和习惯的过程。长期以来,农民习惯于多年种植的品种和种植方式,生产观念比较保守,对结构调整有畏难情绪。因此,各级粮食部门要抓住当前有利机遇,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粮改政策、价格政策、农业政策,不断向农民发出强烈信号,促…  相似文献   

2.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是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搞好种植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取得了成效,但也还存在许多误区。调整就是调减粮田面积由于粮食连年丰收,粮价过低,一些地方政府便认为种植结构调整就是要减少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没有根据当地自然条件优势合理确定种植结构调整方向,致使可发展高效粮食生产的地方反而去发展了低效经济作物。盲目求大上规模在种植结构调整中盲目求大,追求规模效应,要求××粮食品种要推广××亩,××林果要种植××…  相似文献   

3.
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是提高粮食生产的品种质量,适应国内需求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那么,如何认识和实施这一结构调整呢?对此,本人谈点浅识。  相似文献   

4.
前几年,在我县乡村,一谈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就认为是调整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比重。比如在全县实行"四个一"工程。即一人一亩粮,一人一亩果,一人一亩以棉花为主的经济作物,一人一分菜。还有的在全乡提出"一一五二"工程,即一人一亩粮、一人一亩果,一人半亩棉,一人二分菜等等。经过几年的实施,在对农业实行区域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上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也发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有的是单纯的强调农作物面积的调整;还有的为适应规模化种植,在区域面积内搞清一色种植,忽视了各农作物之间的优势互补。反映在粮食生产上,导致粮食种植面积的减少与单位面积的增产形不成应有的比例,影响了粮食总产的逐年增加。反映在农业总体效益上,达不到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目的。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如何既确保逐年增加粮食总量,又能实现农业开发的优质、高产、高效、低耗?实践证明,以下几种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模式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在各地普遍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成就,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粮棉油种植格局,初步呈现了农牧副渔各业发展的态势,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过去寻常百姓难以问津的各种名贵菜肴现在一年四季物美价廉,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产品产业、科致富带头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良好的开局面前,我们不能不看到作为传统农业优势产业的粮食生产受到了很大冲击、面临不断滑坡的问题。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生产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时粮食自身也有一个结构调优的问题。特别是目前乃至今后粮食仍将是主要农作物,调优粮食品种结构更具现实意义,应将调优粮食生产纳入农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思路中。  相似文献   

6.
受国家“一号文件”中扶持粮食生产政策和市场价格的拉动,预计农民今年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将有所提高。从近期农业部公布的全国农民种植意向调查数据也可看出,2011年粮食、棉花、蔬菜面积将有所增加,油料、糖料面积持平略减。  相似文献   

7.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使运城市的小麦面积不断减少,经济作物面积明显增加,给运城市乃至全省的粮食安全问题带来隐患。如何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确保粮食总量平衡,本文提出了小麦产业化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是新世纪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就如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谈点粗浅建议。一、“三大”产业一起调。过去 ,我们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往往注重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在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做文章 ,这种围绕农业抓农业的结构调整方式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民发展的现状 ,阻碍了农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从全省的情况看 ,粮食生产仍然占主导产业地位 ,经济作物中总产值超过粮食作物总产值的品种 ,成为我省具有农业产业化生产规模的主导产业甚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近几年来粮食生产供大于求的矛盾异常突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搞活粮食流通,目前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那么,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粮改三项政策和一项改革,充分发挥粮食购销主渠道作用,进而推动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在旺季收购刚刚开始,我们专程到吉林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面积最多、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的磐石市(县级),就有关问题采访了粮食局长崔文光同志。问:今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吉林省也相应提出了调整种植结构的具体实施方案。作为粮食主管部门,你们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崔局长:今年初,市里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谈到种植结构调整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发展效益农业是当务之急。磐石市是半山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宜宾市粮食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粮食生产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为目的,因地制宜调结构,突出特色抓玉米,收到了初步效果。一、统一思想认识,把粮食生产结构调整与粮食购销企业的生存、发展结合起来调整粮食生产种植结构不仅是农民问题、农业问题,也是关系到粮食购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粮食购销企业在粮食生产结构调整中要合理定位,要通过粮食生产结构调整转变观念,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市粮食局成立了粮食生产结构调整领导小组,把积极参与调整粮食生产结构与订单收购粮食作为今年全市粮食工作的重…  相似文献   

11.
目前,种植结构调整已成为大多数农民的自觉行动,但是对习惯于传统农业生产经营,对市场农业和现代农业还不太熟悉的广大农民,眼下至少有三个方面不适应:一是种植结构向什么方向调整,突破口在哪里,农民不清楚;二是如何使生产经营与大市场进行对接,单家独户的农民办不到;三是农民在实施种植结构调整时,将面临很多过去没有接触过的新的种植技术,谁来传授 ?  不久前笔者在农村一些地方发现,一些农民不懂农作物生长习性,南果北移,造成果树长期不挂果;有的农民对农作物种子质量缺乏鉴别能力,因买了劣质种子造成绝收的事也时有发…  相似文献   

12.
去年,江苏省苏州市粮食种植与收购较 1999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这 些特点对 2001年的粮食生产与收购仍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将有一定启示。   一、 2000年苏州市粮食种植与收购的特点   1.播种面积和产量明显减少。因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苏州市扩大了水产养殖业、蔬菜种植、畜牧业、花卉苗木等多种经济作物用地的面积,缩小了粮食种植面积。在农田追加成本基本保持不变、单产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粮食产量明显减少,地区自产粮食的供给率下降。   2.种植结构有所调整。在农业科技…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潮中,如何发展林业,特别是如何实现商品林建设与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牧草、花卉、中药材的合理搭配,促进农业生产长短结合,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林业发展的快速扩张,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做出大贡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苏北地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使杨树产业成为地方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的主要产业之一,经验十分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如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使物尽其用、地尽其力,关键是要让农民得到实惠。从生产渠道让农民得到实惠耕地利用率不高、农业基础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科学技术水平低、后劲不足、产量低等不利因素,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潜力所在。因此,必须挖掘潜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首先,要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政策。其次,千方百计增加农业和粮食生产投入。要在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基础性设施投入方面予以倾斜,以扩大保灌面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复种指数,以保面积达到保产量。  相似文献   

15.
在湘西自治州农户全年粮食种植意向、截止2004年3月底农户春耕备耕情况、农户出售和储存粮食情况等调查基础上,对自治州全年粮食生产形势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随着中央一系列保护播种面积政策的落实及农业科技的推进,其粮食产量有望增加。针对粮食生产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把自治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作为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加以重视;依靠科学进步,加强科研项目的联合攻关,培育适合地方特点的新品种;因地制宜发展粮食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特色粮食产业,延长粮食产业链条;统筹粮食与其他农作物生产,协调粮食生产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提高农田粮食生产能力;加强政策支持,切实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批准一些粮食主销区逐步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粮食主销区的这一改革,会给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与流通带来什么影响 ?主产区的粮食企业和农发行应如何适应这一形势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就调查情况谈一点看法。 粮食主销区改革给粮食 主产区带来的影响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粮食主销区的这一改革,将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与流通及收购资金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虽然利弊同在,但总体上利大于弊。有利的方面:   1.有利于主产区粮价回升。主销区粮食购销市场化以后,农民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种植结构,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粮食流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民尤其是种粮的农户所面临的粮食生产经营风险逐渐加大。如何在市场化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政策的转换,以及农业经营风险回避机制的建立,来减轻种粮农户的粮食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8.
基层粮食企业开拓农村市场,必须围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在搞好服务中求得自身的发展。一、提供市场信息搞好产前服务我国农业生产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模式,广大农民亟需各方面的信息服务。粮食部门一头贴近生产者,一头面向消费者,有条件在市场与农业生产之间为农民架起一条信息“桥梁”。各级粮食部门要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粮食市场行情的变化等方面及时给农民传递信息,并以签订购销合同的方式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品种结构,让千家万户的农民主动适应竞争激烈的大市场,尽可…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农业结构调整存在四大误区 ,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   一、实行农业结构调整就是减少粮食种植面积   以四川省为例, 2000年 ,四川小春粮食播种面积 206万公顷 ,比上年调减 20. 47万公顷 ,其中小麦 160. 47万公顷 ,调减 21. 33万公顷 ,比上年下降了 11. 73%。适当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发展高效经济作物 ,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但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 ,主要是优化粮食品种结构 ,按照市场需求 ,改种优质粮,增加农民收入。我省常规小麦质量差 ,不适合精制面食和方便食品的生产需要。如果四川每年种植的 160万公顷常规小麦 ,其中有一半改种…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农业生产投入的加大,粮食生产和供给状况好转,已过去供给不足发展成为供需平衡有余,部分主产区出现过剩。这标志着我国粮食生产供求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开始进入基本平衡与年际间波动并存的阶段。农业发展的障碍将开始由资源约束向资源与市场需求双重约束转变。因此,随着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迈进,就迫切要求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但由于粮食需求存在较强刚性的情况下,就必须要正确处理农业结构调整与稳定粮食生产的关系。在调整农业结构过程中,不应盲目地减少粮食种植面积,而应根据各地区情况制订粮食种植最低警戒线,并以立法形式确定。一方面以免造成粮食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挫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以免引起粮价的较大波动。因此,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必须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首先抓好粮食生产,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搞好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