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3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企业大量应收帐款的存在为舞弊行为创造了条件。对应收账款会计舞弊手法进行剖析,研究应收账款的审计对策,对于预防腐败,提高资金利用率,促进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同林 《经济咨询》2007,(1):43-45,36
我国目前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私营经济、家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私营经济和家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于促进我国的私营经济和家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近年来日本家族企业的发展状况及其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农民工将长期、大量地存在,但这不应当成为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理由,相反正是由于我国相关制度改革滞后,造成农民的非农化与市民化的非同步,使得大量农民工长期存在。上海选择合适的方式优先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不仅是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的要求,也是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而且有助于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从上海农民工现状调查看,大部分农民工正不断失去返乡成为农民的机会,同时市场经济决定了他们也不具备在上海长期像市民一样生活的条件,因此本文提出农民“海归模式”市民化是上海农民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日本经济起飞,城市加工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扩大,在城乡巨大收入差距的诱惑下,日本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在农户家庭内部劳动力互补机制的作用下,缓解了劳动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农业生产.从分析日本经济起飞时期农村劳动力的结构变动入手,通过实证分析把握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的经济影响;进而分析未来日本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说明农村劳动力互补机制对于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农村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日本经济起飞,城市加工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扩大,在城乡巨大收入差距的诱惑下,日本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在农户家庭内部劳动力互补机制的作用下,缓解了劳动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农业生产。从分析日本经济起飞时期农村劳动力的结构变动入手,通过实证分析把握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的经济影响;进而分析未来日本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说明农村劳动力互补机制对于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农村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日本经济起飞,城市加工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扩大,在城乡巨大收入差距的诱惑下,日本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在农户家庭内部劳动力互补机制的作用下,缓解了劳动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农业生产。从分析日本经济起飞时期农村劳动力的结构变动入手,通过实证分析把握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的经济影响;进而分析未来日本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说明农村劳动力互补机制对于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农村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粮食流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民尤其是种粮的农户所面临的粮食生产经营风险逐渐加大。如何在市场化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政策的转换,以及农业经营风险回避机制的建立,来减轻种粮农户的粮食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与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研究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外界影响因素和内在动力对促进矿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决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存在的政企不分、事企不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实践出发,分析转企改制期间审计的主要任务,总结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相关的审计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上海王家圩村农民状况的调研发现,传统农业种植面积太小,现有合作社貌合神离难以发挥实质作用,因此传统农业收益存在增长极限,大部分传统农民无法利用土地实现农业增值,大量现有村民已经非农就业.新一代村民,由于非农就业收益大大高于农业,因此基本都出去打工去了,甚至到城镇居住,对种植业已经失去了兴趣.因此大都市人均很少农田对当前村民来说并无法提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障的功能,对于新一代村民意味着潜在的拆迁利益而不是保障.在这种情下,土地出租普遍发生,但村民由不断提高的国家补贴和随时潜在的土地动迁机会,而不愿就当前土地租与承包方签订长期合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