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2008年1月18日,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发布《2007年创一流同业对标评价报告》,湖北省电力公司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2007年资产经营标杆,《营销业绩同业对标》、《电网建设项目计划管理》两项典型经验入选国家电网公司典型经验库。4月2日,湖北省电力公司被授予国家电网公司“创一流同业对标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
于伶 《华北电业》2007,(1):30-33
处在山东经济最活跃、竞争最激烈前沿的青岛供电公司,从2005年起开展创一流同业对标以来,以不争的事实,成为了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创一流同业对标标杆单位,2006年度山东惟一一家国家电网公司先进集体。青岛供电公司的创一流同业对标给了同行们一个惊喜。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电网公司自2005年起引进对标管理理念,在公司内部开展同业对标工作,已经走过了十余年,国家电网公司的对标工作主要采用整体对标的形式,即设计涵盖公司整体业务的对标指标体系,将26家省级电力公司进行指标对比及综合评价,各省级电力公司参照此模式开展地市级、县级基层单位的对标工作。随着对标工作的深入开展,国家电网公司的对标体系日益完善,对标形式不断丰富,充分发挥了对标管理的抓手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蓬莱市供电公司系国家中型I企业,年购电量11.9亿千瓦时。近年来,该公司按照"对标全方位,指标争第一,管理当典型"的总体工作思路,健全管理网络,完善工作制度,全面推进农电同业对标工作。连续3年保持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同业对标综合管理标杆单位称号,2007年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安全管理和可靠性管理单项标杆,供电可靠性管理经验入选国家电网公司典型经验库。  相似文献   

5.
开展同业对标,实施标杆管理 国家电网公司依据标杆管理原理,结合我国电网企业实际,在全公司系统中,以创一流同业对标的形式,运用和实施标杆管理,并明确提出:“以指标对标为先导,管理对标为核心,绩效提升为目的”。  相似文献   

6.
开展同业对标,实施标杆管理国家电网公司依据标杆管理原理,结合我国电网企业实际,在全公司系统中,以创一流同业对标的形式,运用和实施标杆管理,并明确提出:以指标对标为先导,管理对标为核心,绩效提升为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山东省蓬莱市供电公司系国家中型I企业,年购电量11.9亿千瓦时。近年来,该公司按照"对标全方位,指标争第一,管理当典型"的总体工作思路,健全管理网络,完善工作制度,全面推进农电同业对标工作。连续3年保持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同业对标综合管理标杆单位称号,2007年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安全管理和可靠性管理单项标杆,供电可靠性管理经验入选国家电网公司典型经验库。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不断完善,供电企业不断转变观念,改善企业的服务方式和方法,积极探索新的电力营销模式,以适应市场化的需求。近年来,国网吉林白山供电公司在营销管理工作中,以深入开展同业对标为抓手,找差距、挖潜力、促提升。坚持“定岗定标”“同绩同效”“一标一策”的原则,将同业对标各项指标落实到人,实现管控能力的有效释放。同业对标找差距2012年,白山供电公司在同业对标中排名全省C段。结果显示,各项指标管控没能与日常营销服务工作有机结合。为全面提升营销服务工作,白山供电公司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9.
如何运用对标手段,促进企业管理提升,是困扰同业对标深入发展的重要问题.就此问题,山西省电力公司与中能国源咨询有限公司,在其合作进行的"同业对标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的研究中,进行了重点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希望能促进同业对标深入发展. 提高认识,促进管理提升 标杆管理(Benchmarking)与企业流程再造(BPR)、战略联盟并称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同时代的世界500强企业,近90%应用了标杆管理.国家电网公司引进标杆管理理论,组织了系统内的同业对标.实践中,有部分企业能够从企业管理的战略高度认识同业对标,正确理解开展对标的目的和意义,真正懂得通过对标促进管理提升道理,熟练掌握同业对标的操作方法,发现和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绩效表现效果显著;因此,提高企业负责人和对标从业人员认识水平,是促进管理提升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同业对标是反映供电公司运营状况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晴雨表"。近年来,国网武汉市江夏区供电公司(简称江夏公司)营销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部分营销管理指标提升遇到瓶颈,少数指标还处于中下游水平,根本原因是基础管理还不够精细。因此,江夏公司对自身营销同业对标管理工作展开了剖析,发现主要问题存在于过程管控、高效协同、技术支撑、考核落地四方面。传统管控方式有待改变。一是当前的营销管理面临着深刻的历史性变  相似文献   

11.
连线国网     
<正>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推进乡镇供电所管理提升工程6月,公司印发了《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实施乡镇供电所管理提升工程的意见》,从基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运维检修管理、供电服务、依法治企等6个方面确_定了25项专业工作提升指标,力争通过3年努力。使公司营业区内农村配电网供电保障能力和供电所基础设施、人员技能、供电质量、绩效指标、服务水平等明显提升。基本形成城乡供电一体化管理格局。还印发了《国网农电部关于开展乡镇供电所同业对标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乡镇供电所同业对标的对标原则、对标方式和对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两个转变"不断深化,同业对标作为一种新兴管理手段和工具,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国网湖北省武汉供电公司(简称:国网武汉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范围内,率先推行班组对标,并形成"四级"对标机制,即国网、省公司、二级单位、班组对标考核模式,着力开展对标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将对标作为抓管理、强基础、上水平的重要载体,为有效落实企业发展战略,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实现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对县供电企业营销精细化管理的指标进行量化,实现了同业对标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力地推进了县级供电企业营销精细化管理同业对标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网公司)自2005年在企业内部开展同业对标工作以来,主要采用整体对标形式,即设计涵盖企业整体业务的对标指标体系,将所属26家省级电力公司进行指标对比及综合评价,各省级电力公司参照这一模式开展地市级、县级基层单位的对标工作。随着对标工作的深入开展,国网公司对标体系日益完善,形式不断丰富,充分发挥了对标管理的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电力公司四年多来,始终把同业对标工作作为强化管理,提高执行力,全面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下,通过学习标杆企业、总结典型经验、实施绩效改进等手段,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全面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公司集约化管理和专业化运营水平明显增强,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国网隆德县供电公司在供电所日常管理中,以星级供电所创建为抓手,以基础管理为依托,将同业对标管理下移到供电所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从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综合管理核心业务入手,通过责任量化、制度跟进、实时监测、督办考核等举措,供电所同业对标管理工作初现成效。闭环管控,细化责任落实细化责任目标落实。为全面提高供电所在宁夏电力公司同业对标中的排名,促进供电所各项工作良性循  相似文献   

17.
正同业对标管理又称基准管理、标杆管理,是三大管理方法之一,以其科学、严谨、高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国家电网公司的同业对标管理始于2005年"创一流"对标工作,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来,对标管理方法被逐步应用于农电管理工作中,在有效提升农电管理水平,全面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日渐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国家电网公司开展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以来.齐齐哈尔电业局全员积极响应.在意识形态上形成了“创一流同业对标”是实现“一强三优”现代电力公司的共识。经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创下了设备连续安全稳定运行30个百日安全记录,实现企业安全生产3000天记录的历史新高。历时九载的陈欠电费回收战役全线告捷.一举治愈陈欠电费的沉疴顽疾,陈欠电费全部结零.受到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的嘉奖,文明单位建设再敲“丰收鼓”,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殊荣。实践证明.创一流同业对标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充分发挥.成为齐齐哈尔电业局和谐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娄竞 《华北电业》2008,(4):54-55
同业对标是企业在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管理实践中,以最先进的目标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并促使企业将最优化的目标不断应用于整个改进和实践活动当中,从而进入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如何开展同业对标工作,保证同业对标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构筑“三位—体”同业对标管理平台不失为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供电所同业对标是促进供电所管理提升工程实施的有效手段和措施。国网安徽合肥供电公司遵循“常态开展、动态比较、持续改进”原则,确立从供电所“安全生产、营销管理、供电服务、队伍建设、综合管理”五个专业“树典型、立标杆”,建立了供电所同业对标管理办法、对标管理指标体系,全面规范指标数据采集、计算、分析工作,通过不同供电所之间指标数据的横纵向对标分析,引导供电所寻找短板,不断总结、推广先进管理经验,夯实供电所基础管理,实现县公司和供电所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