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跨国银行引进:利弊分析与监管措施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展中国家引进跨国银行可以促进东道国从国际金融市场筹措资金和吸引外资,缓解东道国投资资金和外汇资金的“双缺口”压力;有利于东道国金融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推动东道国金融业的国际化进程;可以促进东道国银行间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东道国银行的竞争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其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跨国银行的引进也存在不少消极作用。因此 借鉴世界各国有关外资银行准入和监管的做法和惯例,研究我国的外资银行引进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论跨国银行的国际监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以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发展为背景,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跨国银行业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并以数次跨国银行危机事件为例,结合跨国银行业整体稳定性问题,深入探讨了目前跨国银行业发展中存在深层次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加强跨国银行国际监管,维护世界金融体系稳定的对策建议;完善跨国银行业系统性保护;加强各国监管机构的协调合作,正确引导跨国银行的兼并和重组;建立和完善国际网络银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尹全洲 《当代经济科学》1993,15(5):52-58,51
中国金融国际化是我国改革开放、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国际化经营,作为九十年代银行发展的主要特征,其发展状况十分引人瞩目。特别是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金融体制的变革,银行国际业务规模的不断加大,全球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债券市场国际化、金融交易全球化以及资金融通网络化,使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得到迅猛发展.跨国银行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国际间资本的往来和流动,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为跨国银行的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面对经济金融发展的新格局和当今国际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中国银行业走向世界,进行跨国经营,能够使中国银行业在更高层次开  相似文献   

4.
跨国银行介入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明 《当代经济》2005,(10):61-62
跨国银行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全球新一轮的经济自由化浪潮中,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以及跨国银行的迅速扩张,发展中国家也逐渐卷入到这一浪潮中来。跨国银行的介入对发展中国家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当局应该如何应对这一新的局面,对跨国银行的介入和运作是否进行必要的监管和约束,如果进行监管,将采取何种有效的措施。本文将对跨国银行的介入进行利弊分析并阐述发展中国家货币当局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际社会在增强跨国银行国际监管共识、扩大国际监管范围、加强对大型金融机构的监管、拓展国际监管模式、提高国际监管标准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然而,由于监管主体与客体在行政管辖上不一致、各国监管目标和法规差异大、国际监管组织权威性不足、监管规则落后于金融创新等原因,影响了跨国银行国际监管的实际成效。因此,还需要在增强国际组织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完善国际监管规则、鼓励双边和区域合作、反对金融保护主义等方面作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6.
跨国银行是国际经济迅猛发展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成为基本要求,而跨国银行的出现,是我国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跨国银行可以对海外投资给以强有力支援,避免由于向外国银行借钱而造成的行动上受制于人。另外,建立跨国的大型银企集团,可以发挥引进与输出资金、创新与扩散技术的功能。要站在宏观经济金融的高度,从全球贸易、金融的视角来看跨国银行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把建立跨国银行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我认为,我国建立跨国银行应采取如下总体战略: 一、实施“渗透”战略进入国际金融体系。 我国跨国银行通过“渗透”进入国际金融体系,既可  相似文献   

7.
张天桥 《经济论坛》2004,(16):54-5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跨国公司为了推行全球经营战略,加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战略地位,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并购浪潮,跨国并购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在为跨国公司实现其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东道国政府的监管提出了挑战,并进而形成了跨国  相似文献   

8.
杨飞 《当代财经》2000,(12):38-41
跨国银行对于核心竞争力的追求,在于获得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与股东价值的增值。而跨国银行一旦经营失败,不仅无法实现上述目标,而且会使其他利益相关者遭受损失,并严重削弱东道国的金融体系。对部分跨国银行经营失败原因的分析,无疑有利于我们对跨国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作出更加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从巴林银行倒闭看内部监管机制的重要性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郑文通1995年2月,英国老牌银行巴林银行的倒闭震撼了国际金融市场,使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问题成为热点。笔者认为,在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中,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管机制扮演着第一位的角色。缺乏...  相似文献   

10.
周力扬  武康平 《财经研究》2007,33(10):28-39
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跨国银行的大量介入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跨国银行对母国和东道国银行业的影响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但现有文献多是定性讨论或运用计量经济的方法进行经验分析。而本文试图通过一个简洁的一般均衡模型加以探讨,并且利用数值模拟,使模型结果更显直观。从研究方法上讲,文章对跨国银行介入的规范分析做了一定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刘宏善 《经济师》2007,(6):240-241
在当今金融全球一体化背景下,银行监管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趋势和潮流,加强和完善我国的银行监管,不仅是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客观要求。文章针对我国银行监管的薄弱环节,从确立监管目标、建设监管法律体系、构建监管组织机构、完善监管内容、改进监管手段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银行监管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发达国家跨国银行经营策略的六大新变化,提出对我国银行业的借鉴与启示,即应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注重金融创新发展;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与监管;加强技术支持力度,使我国银行业更加合理均衡地融入金融全球化中,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合作机制、深化与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是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目前,国际上已有一些监管合作的成功案例值得我们借鉴. 全球金融监管合作的启示与借鉴 巴赛尔体制 巴塞尔委员会围绕国际银行业的审慎监管和风险防范提出一系列原则、标准和建议,即巴塞尔体制. 首先是跨国银行监管国际合作原则.1975年《对银行的国外机构监管原则》规定:任何银行的国外机构都不能逃避监管,母国与东道国对银行共同承担监管的责任,东道国有责任监督在其境内的外国银行;东道国监管外国分行的流动性和外国子行的清偿能力,母国监管外国分行的清偿力和外国子行的流动性;东道国与母国的监管当局之间要相互交流信息并在银行检查方面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14.
从对冲基金和跨国银行看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1年以来,由对冲基金发起的投机性攻击已经造成了多次区域性金融危机,实质是跨国银行而不是对冲基金构成了投机性攻击的关键力量,这暴露出以独立性、差别性国家监管为基础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已经陷入两难,必须进行深刻改革。  相似文献   

15.
跨国银行并表监管是目前银行监管的一大热点。目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跨国银行并表监管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尤其在当前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背景下,并表监管的实施更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此,中国银监会于2008年颁布《银行并表监管指引(试行)》,初步构建了中国并表监管的法制框架,但是其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当代全球跨国银行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经济的复苏,2004年以来全球跨国银行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以下新特点和趋势。①一、世界经济良好的发展环境促使跨国银行利润继续保持较高增长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5·1%,是近三十年来最好的一年。世界经济良好的发展环境促使跨国银行利润继续保持较高增长。2004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税前总利润由2003年的4174亿美元增加到5441亿美元,增幅达30·3%,是1994年1000家大银行税前总利润的三倍多,是1989年1000家大银行税前总利润的近五倍,这表明全球大银行税前总利润有很大幅度增长。全球1000家大银…  相似文献   

17.
银行业外资并购对东道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的浪潮席卷全球,这其中,银行业的跨国股权并购案例层出不穷,先后发生了美国花期银行并购墨西哥国民银行(125亿美元)、英国汇丰银行并购美国家庭国际银行(153亿美元)、德意志银行并购英国莱斯银行(700亿英镑)等多起巨型并购案例。由于外资股权收购的核心是通过收购东道国企业的股权来获取东道国企业实际控制权的一种市场交易行为,加上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因而银行业的外资股权并购行为备受东道国政府的关注,许多人认为其可能会给东道国的金融安全带来潜在的风险。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金融国际化的条件下,国际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问题日益突出。面对金融风险跨国传染的可能性,各国积极寻求完善的国际间金融合作框架,包括建立全球银行的统一监管标准,以及朝着建立国际最后贷款人的方向努力。对于前者,目前已建立了包括“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在内的许多全球监管标准;而后者的工作却逊色得多。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跨国货币危机与国际最后贷款人;IMF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以及作为危机贷款者和危机管理者  相似文献   

19.
美英银行监管体制的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媛嫄 《经济师》2009,(10):223-224,228
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都是世界经济金融中心。为应对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美国于2008年11月组织召开了华盛顿第一次G20峰会,紧跟着英国于2009年4月组织召开了伦敦第二次G20峰会,达成了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加强世界金融监管等一系列共识。美英两国都想充当世界经济恢复的"发动机",引领全球经济走出衰退。世界各国的银行监管,大致分为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两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要想世界经济复苏,还要取决于中国这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的强劲发展。通过对美英银行监管体制的分析、对比与研究,提出了中国银行监管的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德国银行的监管机制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华 《经济管理》2001,(17):71-74
德国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强劲发展,银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德国严格而有效的监管确保了银行的职能得以实现,与其他行业不同,银行在德国受到严格的监管,这是由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的,银行体系在支付系统和储蓄调动与分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银行业与其他各行业的联系十分密切,银行体系的疲弱将会威胁本国和国际金融的稳定,在信息不对称的银行信贷市场中,借贷行为的道德风险和塑向选择是难以避免的现象,道德风险弱化了银行的风险控制,塑向选择加大了银行不良资产并削弱了资产的流动性,此外,银行破产的社会成本远远高于私人成本,为了保证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和金融稳定,管理当局对银行进行监管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