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结合Sidrauski研究,建立货币政策调控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微观传导模型,基于ARDL-ECM模型,利用2008~2016年的月频数据,检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宏观经济波动不仅与货币供应量、利率存在协整关系,而且与消费物价指数、资本市场价格之间密切相关;从短期来看,宏观经济波动主要受到货币供应量、消费物价指数影响,利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从加强货币供应量管理、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关注消费物价与资本市场价格波动等方面提出加强货币政策调控、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和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分析货币政策工具变量的变动对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的冲击效应及其对他们波动的贡献率.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均能通过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影响通货膨胀和产出,信贷渠道的短期产出效应则较为显著,货币的长期产出效应较为持久,货币当局应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差异化调控,以实现产出和物价的最优平衡.  相似文献   

3.
近段时期以来,囿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物价波动、人民币升值以及经济增长趋缓的压力开始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焦点所在。长期以来,宏观领域积累的流动性过剩实际上是对我国货币供求非均衡——即超额货币现象——的反映,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角度,通过对货币供给与物价和产出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和检验,指出了目前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的困境,并针对这些问题就提高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MSVAR模型对2002至2012期间货币政策工具对社会融资规模的调控效果进行了研究,发现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社会融资规模调控效果均显著.在不同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工具对融资规模的调控力度呈现非对称性,在社会融资规模波动较大时作用力度更大.货币政策应根据社会融资规模波动的不同区间灵活运用,以达到最合适的调节强度和最优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5.
舒杏 《大众商务》2010,(16):142-142
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物价波动、人民币升值以及经济增长趋缓的压力开始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焦点所在。本文以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研究背景,首先界定货币政策有效的内涵、政策目标的内涵,进而以三个货币政策的目标变量作为指标,对该轮"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经过验证,该轮货币政策总体来说是有效的,但出现了时滞。同时本文也指出关注该轮货币政策影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货币中性问题的理认和实证研究进行了简略的回顾。通过使用Granger—Sims因果关系检验法和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中国在1985-2001年间货币供给量与产出、物价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货币供给具有一定的内生性的特点,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将影响物价的变化。短期货币是非中性的,长期来看货币是中性的。因此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应该是利率调节,而不是货币供给量。货币政策的目标首先应该是稳定物价,在此基础上短期内可以适当地使用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用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经济模型来理解中国货币政策。模型及其估计结果表明,至少在现阶段,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仍然是适用的,而泰勒规则类的利率规则并不适用于现阶段的货币政策。模型及捡验结果还表明,在我国经济中存在着较大的名义刚性,由于名义刚性的存在,供给冲击不是影响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因素,影响产出波动和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冲击来自需求方面的家庭偏好及实际货币余额的变化。经济中存在的名义刚性对理解从需求方面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物价波动、人民币升值以及经济增长趋缓的压力开始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焦点所在.本文以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研究背景,首先界定货币政策有效的内涵、政策目标的内涵,进而以三个货币政策的目标变量作为指标,对该轮"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经过验证,该轮货币政策总体来说是有效的,但出现了时滞.同时本文也指出关注该轮货币政策影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次贷危机后,美国选择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贸易渠道和货币渠道传导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出口额、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有长期正效应,对产出则有短期的正效应,且贸易渠道是该政策传导的重要途径.中国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冲击,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中期尤其是1997年之后,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剧烈波动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典型现象,具体表现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和实体经济变量即产出和物价变化的脱节.用现存的货币经济学理论均不能有说服力地解释这些现象,为此需要研究新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研究虚拟经济格局下货币供给行为及货币供给量变化对于物价变化的影响,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论证在虚拟和实体两部门经济结构下,现代经济周期运动的不同阶段出现的货币供给量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背离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对于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应的货币政策对策.  相似文献   

11.
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对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提出了巨大挑战,货币政策是否调控股票价格成为当前货币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我国实际,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传导机制和政策工具几个方面分析了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挑战。结合以上分析,笔者建议当前股票价格还不宜纳入货币政策框架内,但不能忽视对股票市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对房价的调控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针对房价问题的货币政策频繁出台。利用2003-2007年房价指数和货币政策变量的季度数据,关对我国货币政策对房价的调控能力分析表明,货币政策变量与房价指数有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与利率的调节来调控房价。脉冲响应函数显示,货币政策对房价的影响存在3 ̄4个月的滞后期。方差分解说明,货币政策对房价调控能力有限。相对而言,利率工具要优于货币数量工具,利率政策的效应随着时间的推延将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3.
开放经济条件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着复杂的影响。通过修正的Karras模型,运用中国1995年第二季度—2010年第三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将削弱中国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但2005年的汇率改革对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货币政策对价格的影响将随着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而加强,但汇率改革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构建一个包括银行资本监管、银行部门以及一个非有效资本市场的宏观经济模型,研究了银行资本监管、资产价格和最优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银行资本监管对最优货币政策的选择以及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效应均产生了显著影响。面对资本充足和资本不足两种银行体系,央行的最优货币政策对通胀和资产价格的反应程度明显不同。特别是当银行体系受资本监管约束时,最优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反应比在资本充足情形下更加积极。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货币政策传导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信贷渠道存在的问题.由于利率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难以发挥作用,因而,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而在通货紧缩时期,信贷渠道存在渠道收缩和阻滞问题,在经济繁荣或过热时期,信贷渠道又过度扩张,使得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针对传导渠道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改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西部金融》2012,(2):52-58
本文在不同学派货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流通中现金的特征及周期性波动的特点,运用计量方法论证了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及货币政策演变对我国流通中现金的影响。进而论证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及其进一步发展的鲍莫尔模型,及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并以流通中现金为研究主线,引入货币政策演变这个虚拟变量,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货币政策对流通中现金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论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风险承担渠道"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一条新渠道,逐渐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反思其成因,"过低的利率"被一些学者认为是重要的诱因之一。长时期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引起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上升,导致金融不平衡的累积。风险承担渠道的研究表明,追求物价稳定的宽松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双重目标的有效实现,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证分析2000年第一季度到2006年第一季度我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和房地产价格的相互关系考察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价格的效果。结论是:通过吸纳金融市场过多流动性,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起到了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效果。但不能消除房地产过热。防止房地产过热还需综合运用各项政策。  相似文献   

19.
股票价格是否应列入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股票价格与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之间关系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学术界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直接反应论”认为货币当局应密切关注股票价格的变化,对股票价掺的剧烈波动进行直接干预,或者将其与一般商品劳务价格合并构建价格指数,以此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对象;“间接反应论”认为货币政策不应对股票价格的波动做出直接反应,甚至不应对其做出任何反应,或者只有在其影响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实现时才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为出发点,理论上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效应下的住房价格。并基于VAR模型实证比较了江苏与安徽两地在我国的货币政策下住房价格的变化,得出了江苏与安徽两区域的住房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反映不显著,并且货币政策的影响具有区域不对称性,最后对我国实行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异化提出了建议,以使区域住房市场与我国货币政策形成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