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的进一步解读指出,解释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两种代表性观点——不对称信息假说和自由现金流假说只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代理冲突,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两种假说所反映问题的性质可分别归结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基于此,为提高投资效率,在机制设计上就需要同时兼顾信息不对称和代理冲突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孙晓琳 《价值工程》2009,28(11):157-163
大量的经验文献支持了流动性假说,认为内部现金流是影响公司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文中基于信息不对称下的融资约束理论与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假说,回顾了关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存在及其根源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梳理了该领域的研究脉络,并对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与评论。对文献研究发现,大多数研究均证实了投资与现金流之间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但挖掘这种敏感性的根源却尚未达成一致的结论。尤其随着股权结构的引入,考虑到管理层内部持股的激励与堑壕效应、股权集中下控股股东的监督与侵占效应,该领域的研究纷繁复杂。但基于股权结构的研究是揭示这种敏感性的根源、探索非效率投资治理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融资约束和代理冲突对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受到公司的外部融资约束和内部股权控制的双重影响,但融资约束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融资约束和代理冲突对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受到公司的外部融资约束和内部股权控制的双重影响,但融资约束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差值衡量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以最终控制人的产权性质作为分类标准,论述了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代理冲突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显著正相关,中央企业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正相关但不显著,地方企业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显著正相关.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负相关但不显著.当控制了负债融资约束这一变量之后,不受负债融资约束的民营企业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显著正相关,该结果表明了代理冲突“激励”企业投资受制于企业负债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6.
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基于融资约束和所有制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高管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流量。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企业过度持有现金流可能产生代理成本,如出现过度投资和低效并购等行为,损害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融资约束是企业财务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对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文章实证检验了在不同的融资约束程度和所有制结构下,企业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的差异,为合理约束代理人行为,降低代理成本提供一条可行的渠道,也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邹颖 《财会月刊》2008,(4):73-75
本文对基于自由现金流假说和融资约束假说的投资行为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指出了两类研究融合的趋势,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不完全市场条件下,投资与企业内部现金流高度敏感,而会计稳健性对投资中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有治理作用,可有效约束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降低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运用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得出:(1)企业新增投资与内部现金流正相关;(2)会计稳健性有利于降低融资约束及代理问题带来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3)会计稳健性可以有效减少管理层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行为,降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研究结论对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实施、企业内部现金流管理控制及投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梅  贺敏娟 《财会通讯》2010,(12):137-139
Jensen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代理成本学说的发展,并建立了自由现金流假说(Hypothesis of Free Cash Flow)。由此引出学术界对自由现金流理论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其中自由现金流代理问题是最为核心的课题之一。本文以已有文献为佐证,通过严密的逻辑推演,分析了自由现金流代理问题、约束机制与审计定价三者之间的逻辑相关关系,力争从该角度为公司治理尤其是公司代理问题治理提供一系列理论支撑点。  相似文献   

10.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是现金流量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提供三方面的信息,第一“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向报表使用提供更多的有关企业重大的投资和筹资活动情况的信息;第二“由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通过间接法将以权责发生制基础计算的净利润调节为收付实现制基础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表和补充资料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提供“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信息,并相互验证;第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主要通过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期束与期初的差额得出,反映年度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使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相互勾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7年至2011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融资约束和代理冲突与公司现金-现金流敏感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外部受到的债务融资约束与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呈现正相关;相对于股权集中组的公司,股权分散组的公司,其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更强;与股权集中度相比,融资约束对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影响更为显著。这表明我国的现金持有行为受到代理理论和融资约束的共同作用,但是融资约束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融资约束理论,探讨了代理问题和财务困境对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的影响。以2010—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融资约束、内部现金流与企业投资支出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之间呈非线性复杂关系,企业投资支出与内部现金流之间表现出U型非线性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代理问题和管理者代理问题可以导致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在低融资约束的情况下反而较大,财务困境可以导致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在高融资约束的情况下反而较小。从代理问题和财务困境的角度丰富了融资约束理论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分析方法,同时也为优化我国企业投资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的研究主题是通过使用一个two-beta模型来解释存在于股票收益中的大小与价值的异常现象。我们将一支股票与市场证券组合的β系数分解成两个部分,一个反映了市场未来现金流的信息,另一个则反映了市场贴现率的信息,跨期的资产定价理论表明前者应该有一个更高的风险价格,因此,β系数像胆固醇一样,有“好”的与“坏”的两种特征。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价值股与小股相对于增长股与大股有更高的现金流β系数,这也解释了它们有更高的平均收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基于自由现金流假说和融资约束假说的投资行为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指出了两类研究融合的趋势,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财务杠杆与企业投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6~2009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衡量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成本,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代理冲突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差值与企业投资显著正相关;相对于其他企业,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的公司财务杠杆与投资的敏感系数更低,高财务杠杆对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与投资的敏感系数无显著影响.本文认为: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成本"激励"企业投资行为,而且会弱化负债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沪深上市公司2004~2009年数据为基础,利用知情交易概率作为信息不对称代理变量,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和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信息不对称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呈显著负相关,并支持自由现金流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投资者越没有能力去监督和约束管理者利用现金谋求私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程佩茹 《现代企业》2004,(11):34-35
造成目前信用缺失的原因1、信息的不对称。信用问题的产生源于信息不对称,实际上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也就是欺诈性地追求自利。从这个角度来说,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是相互加强的,换言之,信用缺失很容易陷入制度经济学上有名的“锁入效应”。这就是关于斯密的经济学假说,认  相似文献   

18.
高成长行业往往存在着良好的投资机会。虽然能够避免传统的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居高不下的矛盾,也要注意警惕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的新形式,特别是管理层不理智的派发大量现金股利。另外大股东及其它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都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投资能力。本文认为,从财务策略上除了强化管理、堵塞自由现金流外流的漏洞外,储备适量的自由现金流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9.
以2002—2007年的全部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角度检验了我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发现我国家族控股公司的投资行为严重依赖于企业内部的现金流.融资约束是制约家族企业投资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运用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研究了债券融资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上市公司通过债券融资提高了信息披露水平,从而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同时发行债券为其提供了更多的现金流,两方面的结合可以缓解其面临的融资约束,实证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进一步将样本公司划分为高信息不对称组和低信息不对称组,实证结果显示:债券融资对高信息不对称组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显著大于低信息不对称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