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基于全球贸易网络模型,研究了中美两国进口贸易下降对全球主要经济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美两国进口下降冲击对世界主要经济体进出口贸易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中国进口冲击对亚洲、非洲与大洋洲国家和地区的影响较大,而美国进口冲击对欧美国家和地区影响较大;中国冲击影响的放大能力强于美国。(2)美国进口下降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大于中国进口下降对美国的影响。(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受中美两国进口下降冲击的影响要大于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其中东南亚地区当期受到的影响最大,随着冲击的传递,"一带一路"中东欧地区受到的影响也不断增加。本文的政策意义:一是中美两国要和平解决贸易摩擦,促进世界经济平稳发展;二是中国应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与中东欧地区的贸易往来,减少对美国的贸易依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2010—2018年宁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的评估,引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估计贸易效率。测算影响宁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与贸易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带一路"是中国新时期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对"一带一路"沿线69个亚欧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通过拓展的引力模型,验证了贸易便利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贸易的促进作用大于区域经济组织、进出口国家GDP、关税减免等。贸易潜力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亚欧国家之间的贸易潜力巨大,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可以进一步扩大贸易潜力,地区之间的贸易潜力要大于同一地区国家之间的贸易潜力。"一带一路"的建设应重视贸易便利化方面的合作与创新,建立多元化合作机制,实现亚欧大陆的互联互通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选取了2007—2015年6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装备制造产品出口的贸易潜力和贸易效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伙伴国的人口规模、人均GDP、双边距离对我国装备制造产品出口贸易规模影响显著;我国装备制造产品出口的贸易效率整体上在逐年提升,但平均贸易效率低于0. 5,且细分行业的贸易效率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区域的贸易效率也存在差异。实证分析还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升、贸易运输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出口贸易效率提升有积极作用,论文最后探讨了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扩大贸易规模和提升贸易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上,采用2006~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探讨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格局。借助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开放度、地理距离、城市化水平和制度环境等因素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关于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发展、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和推动中国服务出口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已经进入黄金时期,目的是追求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全球层面的经济合作,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在促进贸易发展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已经被沿线国家所认可,并且得到了积极响应与支持。本文主要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现状与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沿线国家贸易潜力,针对贸易潜力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2007-2014年贸易统计数据,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对较低,客观上需要构建合作平台,推进发展中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2)从区域来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对较高;(3)从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看,市场规模差异以及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内贸易具有正向影响,而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及FDI对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不同类型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平台,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将是中国新型开放经济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一带一路"辐射国家和地区展开投资贸易合作,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本文运用CGE模型构建社会核算矩阵,在此基础上模拟不同自由贸易情境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成自由贸易区后,参与"一带一路"各国的GDP增长率、进出口总额均将有不同程度提高;参与"一带一路"各国的贸易平衡趋于稳定而中国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中国的福利、贸易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并结合自由贸易情境分析结果,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进行了压力测试,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资本需求较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相对于压力情境还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同时侧面反映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空间巨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利用Eora 26数据库1990—2013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得到61个国家(地区)的制造业贸易增加值,据此构建"一带一路"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并对其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增加值贸易在2003年以后增速明显快于2003年以前,其中最终被国外吸收的国内增加值(DVA)对制造业贸易增长的贡献最大,国外增加值(FVA)存在较大上升空间;"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联系密切,中国及其周边主要国家占据着网络的核心地位并在网络中发挥着"桥梁"作用,推进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贸易协定关系、总体经济规模会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制造业贸易网络的发展,而地理距离、经济距离、人口规模差异等因素则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随机前沿方法研究东道国制度环境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模式为垂直型投资,虽然投资总额较大,但是投资效率偏低,投资规模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中国应根据东道国经济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并加强与东道国经济社会合作,为在东道国的投资营造良好的经济、政治环境。从而逐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过程中充分挖掘投资潜力,提高投资效率,开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风险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13.
14.
控制贫富差距构筑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稳定发展的焦点问题。问题不仅仅是贫富差距的存在,而在于贫富差距的形成过程。而制度设计缺陷是造成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根本原因,文中提出了控制贫富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文化表现多样性与贸易之间存在争议。随着联合国《文化多样性公约》的生效,保障文化多样性与世贸组织规则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种冲突的协调目前主要是由世贸组织争端机制解决,但也可以在世贸组织体制外寻求协调解决。  相似文献   

16.
17.
人口与资源问题是当今中国面临的最迫切的难题,如何解决人口与资源矛盾,如何控制人口,怎样在资源短缺的现在为我国的发展谋求新的出路,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资源,环境,人口等之间的关系剖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和理解.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作出了发展大交通、大市场、大流通的战略抉择,在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市场体系和发展社会化大流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现阶段,围绕统筹区域发展和国家对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的要求,河南省需要继续实施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市场体系建设、流通体系建设等五项举措,以更好地发挥区域优势,助推中原崛起.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自古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密切,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江苏省与这些国家贸易发展将具有很大潜力。本文采用修正的CS指数和CC指数构建评价指标,分别测算了江苏省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互补性指数、进口互补性指数,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最后从借位发展、开拓多元化市场等方面提出了江苏省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way in which the results of a study of business ethics could enter into the actual conduct of business, I formulate and examine five models of the role of the manager which can be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of management theory. These I call the engineering model, the economic model, the management of values model, the formal organization model, and the political model. While none of these models is wholly adequate, each provides important theoretical insights into the relevance of ethics to management decision making which can be of use in the examination of specific cases.John R. Boatright is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at John Carroll University. He is the author is several articles in the areas of ethical theory and the history of eth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